热点一
推进文化消费
■
事件1:慕尼黑啤酒节8·15开篷 现中德文化"嗨啤"大场面
可以容纳万人共饮的木质啤酒大篷已经醒目出现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8月15日,2014年第二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暨第二届"慕尼黑啤酒节--北京之旅"正式启幕,各界期待巴伐利亚风情耀动京城之夏,消费者期待原汁原味的慕尼黑式狂欢。主办方表示,民间交流是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渠道。奥林匹克公园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奥林匹克精神的国际包容性,与慕尼黑啤酒节的文化精髓有着深度的契合。本次啤酒节获得了德国慕尼黑市政府、慕尼黑啤酒节组委会的官方授权,今年主办方更加注重打造*正宗、*德国的原版慕尼黑啤酒节。主办方负责人说:"这不是一个人在狂欢,真正的舞台是13000平方米的啤酒大篷,真正的主角是篷内的所有人。"
在本次啤酒节中,参节游客品尝到了德式烤猪肘、德式烤鱼、德式烤鸡、慕尼黑白肠、德式西点等丰富多样的德餐。今年主办方投资百万元,在大篷外侧另立一处占地300平方米的"玻璃幕墙烧烤房",内设烤制分间、加工间、清洗间、冷库等工序隔断,并配备静电排气除尘系统。这一封闭独立的肉品加工厨房是为提升服务标准,与厂家联手量身定做的"专利",其**环保,既可消除明火炭烤的**隐患,又具有环保卫生功能。同时,用炭火烤制牛、羊、鱼等各类肉制品可完全保持德式加工方式和口味,能为参节游客提供真正的原汁原味德式食品。本次啤酒节的另一大亮点是,组委会**提出了"开车去喝酒"的口号。组委会与"E代驾"倾力合作,推出了"开车来喝酒,嗨完有代驾"的贴心服务,免去了市民酒后无法开车回家的后顾之忧。据介绍,啤酒节整个节期16天,首日门票预定达70%。
事件2:北京消费增长转向文化娱乐
网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北京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581亿元,同比增长53%,拉动全市零售额增长5.1个百分点,已成为北京市零售额增长的主要带动力。同时,北京市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随着市民家庭休闲旅游、文化娱乐活动日益丰富,服务性消费增长快于商品消费。与此相应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4283元,同比增长10.9%,高于人均商品性消费支出3.3个百分点。市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说,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居民家庭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活动日益丰富;二是居民家庭对��住和家务劳动等相关服务的消费需求持续增长。
事件3:登明城墙访文博馆 南京推亲民文化大餐迎青奥
2014年8月11日,南京三大文博馆刚开馆即受到追捧。就在两天前,南京**全线开放明城墙,推出百里滨江风光带,还出品了三台新戏。南京用城市文化大餐迎接八方宾客,"文化新名片"成为全城市民永远的盛宴。**开放的六朝博物馆,虽然有30元的门票,依然受欢迎,半天就接待游客3300多人。该博物馆位于城市**,紧临总统府,是**以六朝为主题的博物馆,也是政府从民企回购的一个文化项目,总投资2.75亿。博物馆负责人宋燕说,游客老少都有,大家*感兴趣的还是馆里长25米、宽10米的六朝建康宫城的夯土墙遗址。此外,展出的六朝时期器物也吸引了游客长时间留步。和城南慢悠悠的戏曲新舞台不一样,城东紫金山下的太阳宫新推出一部时尚动感的裸眼3D舞台剧--《道法传奇》,针对的消费群体是10~20岁的青少年。太阳宫经营人员介绍,《道法传奇》一周演三场,每场1500张票,售票火爆。文化消费,价格亲民才有大市场。《道法传奇》*高票价220元,*低价才98元,网上购票*低仅需69元。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这个夏天,南京是*重要的舞台,城市文化体验为来自异域的宾客留下了*难磨灭的记忆。
■
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文化消费的意义重大,具体体现在:
1.提升人的综合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在进行积极健康的文化消费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素质。人们在文化消费数量、质量和能力上的差异性,能把人、群体与组织严格区分开来,同时也是评价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而培养良好素质,不仅需要实践锻炼,还要通过学习教育。其实学习教育的过程,也是文化消费的过程。因此,提升国民综合素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可通过不断鼓励文化消费来完成。
2.推动文化创新
文化生产决定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对文化生产又具有反作用,可见文化消费与文化生产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人们在文化消费过程中,由于自身精神文化需要,会产生继续消费的意愿,同时也会对现有的文化消费项目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以促进文化创新。
3.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文化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比重,可作为衡量国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人们总是在温饱等*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会考虑较高层次需求,比如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水平的高低又是评价一个**历史文化积淀程度、社会文化环境和国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而文化消费的价值取向又能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发展变化。可见,文化消费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推动文化消费,可以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4.为人提供精神源泉
文化消费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选择文化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精神需要的消费活动。当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追求身心健康、精神充实、自我完善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消费,文化消费正是这样一种消费形态。一方面它所满足的是消费主体的精神需要,使主体感到愉悦、满足;另一方面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对象,主要是精神文化产品或精神文化活动,如美丽的风景和感人的艺术品。
5.有助于实现国民幸福的路径
文化消费活动作为一种典型的非物质追求活动,其发展、成熟、规模的扩大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规模的大小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和释放,剩余产品的充足为文化消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越是发展,人们越需要文化消费,精神产品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也将越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对文化消费数量及质量的要求日益增加。加之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为人们的多样化选择提供了基本保障。文化消费实现国民幸福的路径选择如下:文化产品与服务的选择-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人力资本提升与人的全面发展-精神愉悦-幸福满足-社会的和谐发展。
■
1.文化消费总量较低
有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的时候,文化消费会快速增长;而当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进入"井喷时代"。尽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但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却偏低。我国整个社会正处在由整体性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等一时难以消除,对于部分人群来说,文化消费仍然属于"**消费",他们将个人资源更多地投入到教育、就业、**保健、养老等可以提高个人竞争力或获得生活**保障的领域。
2.文化消费结构层次较低
从文化产业布局看,全国消费格局不平衡。从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居民的学杂费、保育费支出占绝大比重,比例为82.88%;农村的比例为77.48%,文化消费支出较低。从文化消费支出结构看,城市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为16.03% ,文娱消费中耐用机电消费品的比例为61.73%;而农村消费书报杂志的比例仅为3.72%,其余的都用来消费耐用机电消费品。从文化消费热点看,非教育性知识文化消费较少,热衷于休闲消遣性、娱乐性、低俗、炫耀摆阔、封建迷信、黄色、暴力、盗版等消费。
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心理层面、经济层次、社会政治层面和全球化等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