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人和狩猎鄂温克人崇拜火,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内容和年节仪式。平时吃饭、喝酒之前都要祭火,先往火中投一些酒肉,说些祝福的话,然后才能吃饭。每年腊月二十三要祭拜火神,即送火神上天。仪式是向篝火叩头,以祈祷幸福。年三十的午夜,也要先敬火神。即先给“斜仁柱”外东边的篝火磕头,再给西边的篝火磕头,同时往篝火中投放兽肉(狍子肉)和酒以敬献火神,祈求火神保佑全家幸福。客人来拜年时,也须先向火神叩头。显示了火神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满族也曾有拜火的历史。满族有“托阿恩都里”(汉意即火神)的神话故事,传说是他盗来天上真火给了人间。人间原来没有火,真火存在天上。每年秋季阿布凯恩都里(天神)率八部天神巡视人间时,会把天火带来,让人们享受**,然后就又带回天上。除了这**,人们都过着没有火的日子。有个叫托阿的人;聪明勇敢,勇力过人,被天神看中后招到天上专门看管天火库。他从人间来,*知道没有火的苦难,遂趁天神巡视人间,举行天火大会之际,盗得一葫芦火种带回了人间。田鼠告知天神,托阿被抓回天,火种也被收回。是后在喜鹊的帮助下,得以逃脱。他又去盗火被发现,天神罚他在天上打石头。他利用这个机会又把盗得的火种,分别装到石头里,送到人间。教人们打石取火。于是人间又有了火。而天神却始终不知道人间的火是从哪里来的。从那以后,人们感谢托阿,每年春、秋两季都要祭祀他①。 阿尔泰学是建立在语言学基础上的国际性学科。在18世纪前半叶,已经有学者注意到今天称之为突厥语族、蒙古语族、满一通古斯语族的诸语言之间存在着某些共同性。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探索,由芬兰学者兰斯铁提出阿尔泰语假说,认为以上诸语言彼此同源,它们来自原始的共同阿尔泰语,从而为阿尔泰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自兰斯铁的阿尔泰语系假说以来,阿尔泰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种成绩的取得始终伴随着主张和反对阿尔泰理论的激烈争论。同阿尔泰语系假说相对的理论认为,被称作阿尔泰语系的诸语言之间之所以存在着共同性,是因为这些语言相互接触、彼此影响的结果。或许阿尔泰学假说是永远无法得到证明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阿尔泰语系假说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讨论的平台���一个对话的空间。无论认为阿尔泰语系诸语言的共同性是因为它们来自共同的原始阿尔泰语,抑或是因为语言接触和语言影响所致,学者们之间的讨论和对话都在推动着对这些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使我们对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不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然而,学者们围绕着阿尔泰语系假说所展开的争论始终是在语言学领域展开的,他们所关心的更多的是语言自身的规律:出发点是语言,归结点仍然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