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识人篇
中国自古就有以貌识人的传统,所谓“福相”、“官相”就是因貌而来的。如今选才、招生中“目测”这一关,实际上也是通过人的外貌来考察人的才干。这种方法不一定准确,也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但使用率却很高。通过外表识人才有一定的道理,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我们每个人都从个体上表现着我们的思想。”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形象导致个性的差异。”生活经验丰富的人,的确能从人的形象神态上推断人的心性才能。
选拔人才,与木匠选择木材有异曲同工之妙。木匠在伐木之前,总是先打量树木的外形,看其是否挺拔,再考察其质地是否缜密结实,然后敲打一下,听一听,以鉴别其质地,从而根据考察的结果判断这棵树木能否有大用。选拔人才也是这样的,**步是目测,即见见面,对人有一个初步印象后,再进一步考察其品德和才能。
**章 选用***的人才
管理之道在于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纵观历史,古往今来,**的兴亡安危无不与管理者用人的成败紧密相连。在知识大爆炸、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识别人才已成为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管理者要能慧眼识人,去瑕存瑜,知人善用。
选人要注重大局,不拘小节
管理者在选人时要注重大局,不必过于追究人才的缺点。要知道,世界上既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才,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庸才。所谓的**无缺的人,其实是不存在的,才能越高的人,其缺点也就越显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在各方面都是突出的。
1. 不要因为人才有一点小问题就弃之不用
处理事情的时候,人们常一味地强调细枝末节,以偏概全,不抓住要害问题去做工作,没有**,头绪杂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做起才是正确的。因此,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都应注重主流,不要因为一点小事而妨碍了事业的发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用的是一个人的才能,不是他的过失,那为什么还总把眼光盯在那过失上呢?
古人把不拘小节看作是一个人能否成大事的关键。他们提倡的是胸怀大局,不纠缠于细枝末节,看重的是人的才干,而不是他的问题。办大事的人,不计较小事;成就大功业的人,不追究琐事。
战国时卫国的苟变,很有军事才能,能带领五百乘兵,即37500人,那时能带领这么多兵,可以说是有大将之才了。子思到卫���,会见卫侯时向他**了苟变。卫侯说他知道苟变这人有将才,可是听说他当税务官时白白吃了农民的两个鸡蛋,所以不想用他。子思听了,要他千万别说出去,不然各国诸侯听到了会闹笑话。子思还指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认为用人要像木匠用木一样,“取其所长,去其所短”。今处于战国之世,正需要军事人才,怎能因白吃两个鸡蛋的小事而不用一员大将呢?因子思的话说到点子上,卫侯这才转过弯来,同意用苟变为将。如果没有子思的**和教导,有大将之才的苟变就会因白吃两个鸡蛋而被卫侯弃之不用。
广泛地招贤纳士,集合起天下有智慧的人为自己服务,进而完成自己的雄心壮志。相反,嫉贤妒能,因为别人有一点小问题,就置人才于不用的人则十分愚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