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态度、特质和需要特征
1.对自然、命运、宗教的态度
开头和结尾的文字往往是非常重要的。《我的奋斗》以感谢命运的情感开头,而结尾的部分则基本上是在证明历史女神的伟大。然而,全书始终不断提到永恒自然、天意和命运。“因此,我相信我今天正在按照全能的造物主的意志行事,我抵御犹太人正是为主的工作而奋斗。”这种受到自身以外的伟大力量指引的感觉,为主而工作的感觉,是宗教神秘感的要义所在。无论希特勒的道德观点、社会观点有多么异教徒化,它们都有与宗教体验相似的特性。而且,透过他的一言一行,他的口头语言或者文字表达,都显示出他对自身重要性的极度夸大——他真的感到自己肩负神的使命,甚至于预计自己将作为一个殉道者死去。
关于获得了广泛认可的宗教,希特勒认识到了其长处和劣势,并自由地采用他认为能为自己目标服务的任何部分。他对新教徒和天主教徒施以同样的打击,完全是因为他认定这些宗教只不过是陈旧无用的外壳,必须为新的外壳让路。
他对良知持有双重态度。一方面,他拒绝将良知作为道德上的指南,将它视为犹太人的发明创造,其存在就像割礼一样本身就是个污点,因而予以强烈鄙视。对于遵从良知的人,他嘲讽为傻瓜。但是在行动上,他等待自己内心的声音:“除非我听到内心中不可摧毁的信念,这就是解决方案,否则我什么都不做……我不会行动,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等待。但是一旦这个声音出现,我就知道行动的时刻已然到来。” 就好像苏格拉底听从他的代蒙(精灵)一样。
2.希特勒对权力的态度及其攻击欲
面对德国民众以及世界上大部分人时,希特勒表现成一个具有强大意志力、决心和权力的人。但是,与他接近或是曾经接近的人知道,他只在特定的时候才有意识地表现出自己很有力量的样子,并让他人印象深刻。当他面对一大群人高谈阔论的时候,或者当他独自在山中漫步时,他会感到自己注定是几个时代以来*伟大、*有权力的人之一。但是,在他状态不佳的时候,他感到屈辱而无力。在这种时候,他非常烦躁,无法做出任何行动或决策。毫无疑问,正是对他自己的软弱无力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对于青年教育的观点。必须要彻底扫除德国青年的软弱性,使他们对痛苦无动于衷,对死亡无所畏惧,学会自制的艺术;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成为有创造力的神的化身。
希特勒对软弱与权力的情感很可能也决定了他对于民族和**的态度。对于那些弱小的,或者因为某种原因不展示力量的民族和**,他只有蔑视 。而对于那些强大的民族和**,他还有尊敬、畏惧和顺从的情感。对于伟大战争的英国,他充满尊敬,而对于试图对抗英帝国统治却力量弱小的印度革命者,他则只有蔑视 。对于他能够轻易动摇和影响的大众,他也只有轻蔑而已。他把他们比作一个宁愿服从于强者意志的女人。他在夜晚,趁着听众疲惫、难以违抗别人的意志的时候,进行长篇演说。他用尽各种心理上的诡计来瓦解听众的意志。他利用一切条件,包括人民的焦虑、他们的孤独感,在德国民众的心中制造屈服的愿望。他很了解他的演讲对象,因为他们与他自己如此相像。
希特勒的内心深处渴望着攻击、毁灭、暴力。这与他对权力的态度紧密相关,同时也是他人格结构的一个基本因素。至少从他童年起,这种渴望就以幻想的形式伴随着他了。并且,在他居于维也纳的岁月之中,也有这方面的证据。我们还知道,对于他来说,**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给他带来极大兴奋的经历。自从战争爆发起,我们就看到,对于质问者,他采取了所谓的“共产主义”方式,谋杀他的密友,残酷屠杀犹太人,接连毁灭一个又一个小国,到*近,则是对全世界发起大规模战争。但是,他人格中的暴力因素太明显了,几乎不需要在这里记载论证。
3.希特勒对犹太人和对种族的态度
反犹太主义在欧洲并不罕见,而且有着很长的历史,但是,正如下面这句话所言:“在希特勒的案例中,可以说,犹太人的邪恶程度被提升到****的程度。”希特勒病态地把犹太人和疾病,特别是血液病、梅毒,以及各种肮脏的赘生物联想到一起,可见他对犹太人的仇恨具有不同寻常的病理性质。他认定,犹太人实际上连野兽都算不上,而是非自然的存在物。他们是所有罪恶的根源,并且不仅仅是德国的罪恶之源,而是包括整个世界,所以只有彻底毁灭犹太人,才能拯救世界。同时,在这里,希特勒对于种族的情感也找到了出口。他在内心有一种情感性的联结,认为性、梅毒、血统不纯、犹太属性,以及原本纯洁、健康、雄姿勃发的种族血脉之堕落是相互联系的。与攻击性需求一样,希特勒对于血液玷污的恐惧也是他人格结构的一个主要成分。
4.希特勒对性的态度
从上文所述,就已经能够清晰地看出,希特勒对于性的态度也是病态的。但是,我们所拥有的*好的信息来源,也没有明确指出希特勒的性生活具有什么样的问题。根据他的亲密同事罗姆以及很多早期纳粹党人都是同性恋的事实,一直有流言认为希特勒也有断袖之癖。但是,所有可靠的消息源都表示,没有任何迹象能证明这种猜测。实际上,希特勒似乎没有亲密的男性朋友,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至交。罗姆是**一个会让希特勒亲切地称为“你 ”的人,据悉,自从罗姆死后,没有任何人成功达到过如此亲密的地位。
而关于女性,各方报道说法不一。新闻记者新近出版的大多数书籍中,都强调希特勒是禁欲主义者,对于女性没有兴趣。但是,海登记录了他的恋爱经历,哈尼施、斯特拉瑟以及劳施宁都对希特勒对待异性的态度发表了不少看法。就所能确定的来说,他对待异性完全缺乏尊重,甚至可以说态度轻慢。对待异性他投机取巧、缺乏道德感,他实际的两性关系具有一些反常的性质,对他所选择的伴侣他总是采用一种奇怪的奴役的方式。确实,有很多女人觉得希特勒很迷人,他也喜欢有她们陪伴,但是他从没结过婚也是不争的事实,并且他的每一段爱情的结束,都是由女方而非他自己提出的。在他和他的侄女格莉相恋时,发生了一场真正的悲剧:按照斯特拉瑟的证言,他在一阵突然的狂热之中杀死了她,否则,就是他虐待格莉,令她非常痛苦以至自杀。*后,我们必须再次提到,在《我的奋斗》中,他对梅毒爆发出的疯狂憎恶,就好像整个德国是一个巨大的腐败的温床,到处都滋生着这种令人作呕的疾病。海登说“希特勒的性生活肯定有点问题”,这一表述**是过于轻描淡写了。
5.希特勒对于演讲的需求
这一需求相当明显,而且在刚刚讨论完前面的内容之后 ,这个问题值得提出并予以注意。自从希特勒发现了自己的演讲才能之后,德国人甚至整个世界都被他的言论淹没了。他的演讲数量庞大,长度大多从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等,甚至有好几次演讲达到了三个乃至四个小时。而且,希特勒很少私下聊天,因为对于他来说,每一个新的说话对象都是一个新的演说听众。在抑郁的时候,他必须要通过演讲来向自己证明自己的力量,而在志得意满的时候他则需要通过演讲来支配他人。
6.希特勒对艺术的态度
虽然希特勒的父亲希望他成为一位文官,他自己却渴望成为艺术家,所以,未能得到维也纳的学校的认可,是*令他受到创伤的经历之一。作为元首,他对艺术的兴趣延续了下来,并对音乐、绘画和建筑表现出了突出的喜爱。
众所周知,瓦格纳是希特勒*喜欢的——几乎可以说**的——作曲家。12岁时,他为《罗恩戈林》深深倾倒;19岁时他在维也纳盛赞瓦格纳的才华超越莫扎特;成为元首之后,他观看《纽伦堡名歌手》超过了一百次。他知道瓦格纳所有的乐曲,在欣赏表演的时候他获得感情的释放和行动的灵感。他的救世主情结、关于性的感受、纯正血统观,他对食物和饮料的态度,全都能在他*喜欢的作曲家的情节、人物和主题中找到刺激和强化。比如说,很有趣的一点是,他选择纽伦堡作为纳粹党国会每年的官方会议地点,而纽伦堡曾被瓦格纳拟人化为汉斯萨克斯,并写入作品之中。
瓦格纳对希特勒的影响不只在音乐方面,还延伸到了文学领域。瓦格纳的政治著作也是元首喜爱的读物之一,而且他有意无意地复制了瓦格纳浮夸晦涩、言过其实的文风,结果是,借用海登的话来说,希特勒常常能把“一个鲜活的句子”变成“有骨头没肉的一堆难懂的词语”。
在绘画领域,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希特勒自己的作品,以及他对他人作品的态度。关于前者,有证据表明,当希特勒在维也纳的时候,除了擅长复制别人的作品之外,他没显示出什么才能。不过,现在留存的作品之中,有些作品虽毫无原创成分,但还是显示出了一点他对于构图和颜色的鉴赏力。他的很多绘画作品,表现出他对建筑、老旧的废墟,还有空荡而荒芜的地方非常痴迷执著。然而,他很少有作品会包含有人物。而他那有点陈腐的党徽、党旗设计,也更进一步证明了他缺乏创造力。至于他人的绘画作品,希特勒总是用各种军事题材的绘画和刻板又清晰的裸体画装饰房间,将自己围绕其中。在他的指挥之下,德国艺术的现代性被清洗一空,古典气质则取而代之受到重视。
在建筑方面,希特勒为自己的艺术兴趣找到了*好的出口。他花费大量时间做建筑设计,德国所有重要的建筑和纪念碑都必须得到他的首肯。在建设新德国的建筑时,他重视和欣赏体积厚重、空间开阔、规模巨大、设计古典的特点。他的75英尺宽的摩托道、纽伦堡的会议场所,以及他在贝希特斯加登的隐居所,都佐证了他的这些偏好。
7.希特勒的禁欲主义
希特勒的禁欲主义广为人知,也得到很多作者的证实。根据劳施宁的说法,希特勒本人将自己的素食主义和不沾烟酒的习惯归功于瓦格纳的影响。他认为,过度饮食是一种源自口腹之欲的毒害,是文明堕落的重要原因。考虑到德国人总体上都是大肚食客,且喜爱饮酒,希特勒的禁欲作风尤其令人惊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有时候并不反对一些特定类型的放纵。比如说,他极度喜欢糖果、甜肉和面点,并且会大量食用。
8.希特勒的特殊能力
希特勒虽然没受过什么教育,但却拥有不凡的才能,特别是在正式教育发挥不了太大作用的一些领域,甚至于还是非常重要的领域。我们不止一次发现,认识他的人(比如劳施宁)都很强调他的一种非常**的才能:他能把很复杂的问题简化为非常简单的语言。而说到他理解和利用对手弱点的能力,将敌人化整为零逐个击破的能力,他把握时机在*有利的时刻进攻的能力,更是明显到简直用不着文献证明了。然而,希特勒的这些能力也必定有其局限。希特勒已经越来越孤立于外界,不了解现实中正在发生什么事,因此他决策时所参考的数据基础是不充分甚至错误的。而且,在理解欧洲(大陆)以外的社会文化中的人民时,希特勒自身的参考框架不足以成为合意的指南。因此,他常常误解英国、美国的意图,以至给他自己的扩张计划带来了不愉快的结果。
9.适应不良的明显证据
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适应不良的症状,比如他与女性的奇特关系。这里必须要补充一些性质不那么明确的行为特征。希特勒患有失眠症,当他真正睡着时,又会做猛烈的噩梦。有时他会产生幻觉,他长时间独自散步时经常会听见说话声。他过度担忧被人投毒,以至于采取**谨慎的措施来防止他的食物和卧室中被下毒。在给他铺床时,只允许用一种特殊规定的方式。他无法稳定地工作,而是突然爆发出活力,要不然就是什么都做不了。即使是*小的决定,也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不得不努力激励自己去解决问题。当受到阻挠时,他会歇斯底里,怒气爆发,尖声责骂,口中吐沫,控制不住地狂怒跺脚。不止一次的,在应该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候,他站在听众面前一言不发,然后一走了之,弃听众于不顾。至少有一次,在国际性的播音中,他突然莫名其妙地切断了线路。*后还要提到,希特勒经常威胁说,如果纳粹党被摧毁,或者德意志帝国的宏图落空,他就会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