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QQ咨询:
有路璐璐: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

  • 作者:商务印书馆
  •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06092
  •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01日
  • 页数:368
  • 定价:¥7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深度专访十六位曾与杨德昌共事的电影人——小野、吴念真、柯一正、余为彦、舒国治、杜笃之、廖庆松、陈博文、张惠恭、鸿鸿、陈以文、王维明、陈骏霖、金燕玲、张震、柯宇纶。他们涵盖了制片、导演、编剧、录音师、剪辑师、摄影师、演员等多重身份。他们或是以友人的立场发声,或是从师徒的关系出发,抑或循着个人的专业提出见解,情理交织,全面回顾了杨德昌的创作生涯,多侧面、立体式地还原了这位电影哲人及其作品。藉由这些所网罗的珍贵的**手史料,藉由这些走过台湾新电影的**电影人对那段相濡以沫的美好时光的追忆、缅怀与思索,揭开了台湾电影史上异常动人的一页,为热爱台湾电影的人们留下了珍贵的时代记录,也为读者亲近杨德昌电影作品独辟了一条非凡的蹊径。
    书中附有“杨式电影”台北场景地图、大量私人珍贵照片、杨导原创手绘手稿及杨德昌作品年表,都是****的研究杨德昌电影乃至台湾电影的重要参考资料。
    再见杨德昌-台湾电影人访谈纪事_商务印书馆_商务印书馆_
    文章节选
    杨德昌的创作通常来自一个概念
    王昀燕──你**次见到杨德昌是在什么场合?印象如何?
    吴念真──我知道杨德昌是因为张艾嘉制作的电视剧《十一个女人》,其中几部真的拍得很好,包括柯一正的《快乐的单身女郎》和《去年夏天》以及杨德昌的《浮萍》。《浮萍》改编自一篇小说,叙说一个住在乡间的女子,期待到城市寻找一种新的生活,历经了追逐与失落,镜头语言很有味道。
    后来杨德昌参与了《1905年的冬天》(1981),此片因想在“中影”的戏院放映,曾拿来“中影”试片,我和小野去看片时,有人跟我说,其中一名演员是杨德昌,之后在某次聚会上才见到他本人。及至《光阴的故事》,我们一群人很快就熟了。
    王昀燕──《1905年的冬天》是杨德昌写的**个电影剧本,男主角李维侬(王侠军饰)为艺术狂热,信奉“为艺术而艺术”的纯粹情怀,至于他的好友赵年(徐克饰),则强调个人无法脱离人群社会而生存,希冀他一同加入革命的行列。就你对杨德昌的认识,他怎么思考艺术、人生与社会的关联?
    吴念真──除非在很严肃的状态下,如写信给你,才会讲到他某些真正的思维;平时,他很少严肃地去谈些什么,即使谈,也不像写文章那么严肃。有一次,他忽然说:“念真,我们何其有幸生在这个时代。”我不禁反问:“什么时代?”他说:“我们就看着柏林围墙倒掉耶!”柏林围墙是在他青少年时期盖起来的,到了四十岁,竟眼睁睁看着围墙倒塌,像是看着一种制度的兴起,有生之年,又见证其解体。
    他的创作起点通常是来自于一个概念,而非在生活中品尝到了什么才有感而发,也许是综合了所有事情后,创造出一种理念,再填入细节。
    王昀燕──杨德昌讲述的故事向来重视其社会性,好似有意透过电影反映社会样貌,针砭社会恶象?
    吴念真──我觉得这见仁见智。老实讲,我不觉得。在我看来,侯孝贤的电影社会性更强,可以看到“生活”;杨德昌电影里面的生活不太像生活,他的电影比较少人看,因为一般大众进不去那样的生活,觉得那种生活与我无关。
    王昀燕──是**的关系吗?因为他的电影多聚焦于中产**?
    吴念真──是,我觉得是。有些朋友认为,杨德昌是一个老外,来台湾,看台湾,这并非贬义,纯粹是一种客观观察后做出的结论。我倒觉得杨德昌其实��*不接近台湾现实生活的人。举个例子,仅供参考。杨德昌的爸爸是“**印制厂”厂长,一家人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我有个朋友,后来当制片,他爸爸是“**印制厂”的工人,据他描述,他儿时看杨德昌一家人,宛如过着王子公主般的生活。也许他的生活是另外一种生活,比中产**还要高一阶,那种生活是我比较不熟悉的。看剧本时,有时我会问他,对白要不要改一下?因为我认识的人里头,讲话没有那样子的,而是很生活语言的。杨德昌电影里的那些人对我来讲好像都很虚无,也许是在另一幢大楼里活着,我并不认识。
    杨德昌自认他的电影很生活,我们听了之后的反应是:“是喔!是吗?”话又说回来,每个导演有自己的选择,像伍迪艾伦(Woody Allen)就时常大谈纽约资产**的面貌。杨德昌有其方法与风格,但我不认为他的作品所反映的是生活,他像是跳开一个距离,观察、理解整体社会状态后做出的综合评述。他在写论文,而非描述。
    有一回,他听我讲一讲,然后笑着问我:“念真,你是用什么语言思考?”我说:“我用台语和‘国语’。”他则说:“我用英文耶!”每次剧本写完后,他都会拿给我看一下,我会建议他对白稍作修改,因为一看就像是英文翻译的。
    对有些人来说,很难去谈杨德昌或不是很想谈。
    其实杨德昌和很多朋友是不亲的,跟他的电影一样,他对人一直怀抱着一种疑惑,有距离或不信任。
    他曾说:“念真,我跟你讲啦,我心里面有个笔记本,谁做了什么,我随时在扣分。”我忍不住提醒他:“你不要忘记,人家也会扣你分。人家只是因为彼此是朋友,所以愿意包容。”老实讲,杨德昌的运气算不错,很多人在cover他。很多人赞誉他有他的坚持,若没有人cover,坚持得到吗?很多事情是众人一起成就的,他常常忽略了这点。
    目录
    **序
    林文淇:“我都没办成,你办得成吗?”
    作者序
    天真的冲动
    台湾新电影旗手
    小 野:重振新电影的决心与志气
    吴念真:他在写论文,而非描述
    柯一正:遥想那段相濡以沫的美好时光
    亲密战友&友人
    余为彦:相信就能看得见
    舒国治:他本身就是*强的阵容
    专业技术人员
    杜笃之:创作长路上,相互倚赖的合作伙伴
    廖庆松:每一部片子里都有他的影子
    陈博文:让影像成为有想象空间的载体
    张惠恭:展现自然光源的丰富层次
    杨德昌的子弟兵
    鸿 鸿:我好像也掉进同样的回圈里
    陈以文:戮力追求一种**
    王维明:打开新的思维方式
    陈骏霖:讲自己想讲的故事
    杨德昌的演员们
    金燕玲:放手去演,自然地融入角色
    张 震:他就是我的模范
    柯宇纶:拍电影是我人生中*快乐的事情
    附录1
    杨德昌×台北 电影场景散步地图
    慢游《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与《一一》电影场景
    附录2
    杨德昌年表
    附录3
    杨德昌作品年表
    编辑推荐语
    杨德昌是台湾新电影的主力旗手,代表了台湾电影的**,他的去世被认为是“台湾独立电影时代的终结”。
    20年前,杨德昌用电影语言表现了现代化浪潮裹挟下台湾都市人的困惑与纠结,今天,他的电影同样观照到了内地物质腾飞而灵魂委顿的人们的真实境遇,这使得杨德昌去世后所引发的对其人及其电影作品的关注热潮经久不息:2007年,第44届台湾金马奖将“终身成就纪念奖”颁给杨德昌;2011年,金马影展评选出“五十大华语导演”,杨德昌名列第二;2011年,第四届新人电影节“杨德昌回顾展”北京开幕,杨德昌电影**在中国大陆公映;2012年,世界**影评人、法国《电影手册》前主编付东向杨德昌致敬的《杨德昌的电影世界》在中国大陆上市。
    小野、吴念真、舒国治、张震等**影人深情讲述与杨德昌相濡以沫的合作时光,全面回顾杨德昌创作生涯,多侧面、立体式地还原这位电影哲人及其作品。
    随书附赠“杨式电影”台北场景地图、私人珍贵照片、杨导原创精美手绘手稿。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