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2012.34.分析题]
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014.2.单选题灭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2009.17.多选题][2010.17.多选题]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规律是事物的稳定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2009.17.多选题][2010.17.多选题]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么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
第��,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
[2007.17.多选题]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2005.1.单选题]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2007.18.多选题][2011.34.分析题]
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