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寸心千里
QQ咨询:
有路璐璐:

寸心千里

  • 作者:作家出版社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ISBN:9787506372695
  • 出版日期:2014年08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为“澳门文学丛书”之一。全书以“此事与那时”“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人间百相”“现实的倒影”“陌生的世界”及“乱翻书”六部分收录作者近百篇散文。它们谈澳门,谈北京;谈戏剧,谈人生;谈亲情,谈友情;…… 用文化人的眼光、文化人的意味,用浓淡相宜的文笔、淡定平和细腻的特征,将复杂的人生世界,提炼出情、智、趣以启迪读者。 寸心千里_作家出版社_作家出版社_
    文章节选
    十年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走过渐渐熟悉的街头。十年之后,我们是朋友,还可以问候。只是那种温柔,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
    这是从谷雨的一篇文章里看来的歌词。映入眼帘的,是“十年”这个字眼,内心为之所动。今年的澳门,“十年”是一个关键词,却不及面对一首歌的歌词来得怦然心动,因为内心不设防。
    面对历史,十年只是瞬间,个人就更见渺小;但对于个人,生命中又能有多少个十年呢?过去了的十年,是澳门转折的一页;个人虽然渺小,却不可避免地与历史发生关系。每一个澳门人,生命中的这个十年,谁又能翻过“回归”这一页呢?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这个十年,那便是“丰盛”。
    十年前,我想象不出自己十年后的生活。
    现在的这份“丰盛”,我视为上天的恩赐。
    虽说十年前我想过的事情,没有实现的居多。如开一家咖啡香气四溢、书香满满的不赚钱的书店,如和好朋友文迪秋天时同看北京香山红叶,如提早退休而不再朝九晚五地重复着办公室生涯……
    有些景象,更是十年前不曾想过的,如我们姐妹仨坐在一起检视新生的白发……
    对于没有实现的事情,回首时内心的遗憾只是淡淡然。
    没有自己的书店,我大可以到别人的书店喝咖啡、看书;没有实践和文迪的香山之约,但友情不减分,我们依然是“一对烧糊了的卷子”;退休不成,却让我对目前这份尚算体面、偶有贡献的工作倍感珍惜。不管多少个十年过去,很多朋友见了面,我们仍然能够找到拥抱的理由。
    十年前,因为“回归”,我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后来成为我的丈夫;再后来,我们有了一个健康的孩子。
    十年前的**次见面,数分钟寒暄,我预感这个人之于我,是非一般的朋友。到底谁先心动成了我们之间争持不下的话题,并且将乐此不疲地一直争持下去。
    十年,我的修行仍未达至风动心不动的臻境。退而求其次,那就风动心也动吧。
    下一个十年,我希望岁月静好,内心从容;我的亲人、朋友健康平安;我们的三口之家去一次葡萄牙;每年至少有一个月的时间和我们的欢乐大家庭共聚;还有还有,水月和谷雨答应一起来北京看我,这份承诺放到下一个十年总该有实现的**吧?



    此时与那时
    12月,北方的隆冬季节。
    每年此时,总是我*忙碌的时刻。
    今年,这份忙碌更甚。
    不同媒体抛过来的问题中,总有这样一个:“1999年12月20日,你在做什么?有什么难忘的事?”
    是的,今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纪念日。
    1999年12月20日。这**,我相信,每一个澳门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故事。
    我的1999年12月20日
    地点:北京。
    寒冷。
    据说这个冬天是北京多年不遇的、*寒冷的冬天。
    **电视台的直播间里却温暖如春。我卸掉身上的“重装备”后,便全情投入央视“澳门回归祖国四十八小时直播报道”工作。我的搭档,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方宏进;和我一起从澳门来的,还有澳门大学的���伯龙教授。
    我在央视直播间里度过了1999年12月20日这**,以澳门人的身份,和央视人共同解读澳门文化,既远又近地目睹了澳门翻开的新一页。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次直播,将全盘改变我的生活轨迹。
    从这**开始,澳门和我的距离,如一首歌的歌词那样:“这么远,那么近!”
    从这**开始,仿佛注定了,我要遥看澳门,尽管心底对澳门的牵挂是时时刻刻,无日无之!
    十年前,就在距离澳门回归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晚上,当时新华社澳门分社( 现在的**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 )文体宣传部张健部长打电话到我家里。十年前,手提电话并不普遍,朋友间的联系还是习惯直接把电话打到家里。张部长开口就说:“欣欣,有件事不知你能否帮忙,**电视台在回归当日有个直播,但他们不熟悉澳门名流,你能否到时去帮他们认认人?”我当即满口应承,说:“这个不难!”
    现在想来,张健部长当时对要求我帮的这个“忙”是举重若轻,也许张部长有意轻描淡写。如果他告诉我详情,这是由新华社澳门分社向**电视台**“澳门回归直播报道”的嘉宾主持人选,我当即就会打退堂鼓。理由一,我没有任何大型节目的直播经验;理由二,当时的我,黄毛丫头一个,长居澳门,却从未好好思考过澳门以及关于澳门的一切,更遑论要面对全国观众谈澳门。**能过关的,也许只有我的普通话。
    直到几天后,我到珠海和央视的编导们见面,仍未意识到这是一项什么样的任务。一个下午就在习惯性的随意闲聊中过去了。掌灯时分,编导问我,什么时候能到北京参加直播演练?我才激动地想到,天哪,我真的要到北京去了!激动,完全源于我对北京的迷恋,那时,无论什么理由,一提到北京,我就满心激动;关于直播节目,我还是全无概念。
    在距离直播只有一星期的时间,出现了一些波折,非关央视,但仍需央视人出面解决,这个任务落在了时任央视驻澳门**记者李风身上。李风发挥了央视人干练的风格,几通电话后,问题及时解决,我如期“飞”到北京,投入回归直播报道。
    方宏进是一个综合素质非常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演播间的间隙空当,他亲切得如同一位相识已久的老大哥,和他合作,既轻松又愉快。直播节目得以顺利完成,除了我的“无知者无畏”,方宏进功不可没。
    那时,我和前文提到的李风,素不相识。尽管他在关键时刻为央视、为我解决了问题。我到北京为直播节目而忙碌;他依然在澳门,以央视驻澳门**记者的身份,为澳门回归的一切忙碌着。我出镜的节目,他顾不上看一眼。1999年12月20日之后,我和李风,又各自回到了原有的生活轨道上,我们依旧是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两生花
    如同说书,“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这一枝花,开在十年之后。
    有一种花,叫两生花。
    十年前,我和李风,都在为澳门成为世界焦点而各自忙碌。不同的是,他在澳门,我在北京。
    那时我们是毫不相干的陌生人,素未谋面。
    十年后,重复的场景,仍然是他在澳门,我在北京。但此时,我们已是相濡以沫的亲人,各自忙碌,彼此惦念。
    此时,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叫李风“爸爸”,叫我“妈妈”。
    爱情是什么?是彼此相见,如遇故交,问一句:“你也在这里?”答一句:“你来了,我就来了!”
    两生花之根,源于十年前央视澳门回归直播报道。这次直播全盘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
    两年后我来到北京,开始了澳门人在北京的生活,开始了既远又近地看澳门。从此,澳门带给我的,是别样的感受。
    我把我在澳门,有父母、姐姐们的欢乐大家庭比喻为“祖国”,把我和李风这个“一国两制”模式的小家庭比喻为“澳门”。我们的小家和“祖国”大家血脉相连、唇齿相依。小家有困难,“祖国”总是及时地、无条件地伸出援手。
    这一次,李风作为央视的一名工作人员,再次进入澳门,为“盛世莲花”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特别报道严阵以待。
    而我,依然和央视合作,担任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盛世莲花”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特别报道北京演播室嘉宾。
    忙碌,使我们两人都无暇照顾孩子。孩子,被我们送回澳门的大家庭,在大家庭温暖的呵护下,我们无比放心。
    我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要忙一件大事,这是澳门人的责任,等你长大一点就会明白的。
    眼前的这个小人儿,让我又想到五年前的一刻。
    当时是我第二次和央视合作,担任中文国际频道澳门回归五周年直播节目北京演播室嘉宾。陪伴我进入演播室的,是面前的这个小人儿,那时他刚在妈妈的肚子里落户,还不及一颗黄豆大!
    五周年直播节目一结束,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负责人范昀对我说:“回归十周年,我们的节目还要请你来做嘉宾。”我的瞬间反应却是:“到那时,我的孩子该快满五岁了!”
    岁月如梭啊!
    目录
    目 录

    此时与那时
    十年 · 003
    此时与那时 · 005
    十年一刻 · 010
    老街记忆 · 019
    看电影 · 021
    北京澳门看 · 023
    北京这座城 · 025
    寻找北京人 · 028
    澳门的 “净土” · 032
    梦中什刹海 · 035
    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
    回不去的名字叫家乡 · 041
    南京那些人 · 048
    胡同里的灵魂 · 056
    山海澄明,岁月静好 · 058
    能不忆江南? · 061
    九十九间半 · 071
    双城记 · 076
    慢活北戴河 · 083
    昆明三题 · 088
    风花雪月大理行脚 · 093
    香格里拉在心中 · 097
    武汉,叫我如何说爱你 · 101
    不曾想到的地方 · 106
    耍 · 108
    京郊密云 · 110
    人间百相
    母亲的家族记忆 · 115
    我的新潮妈 · 134
    家中两宝 · 136
    家有保姆 · 140
    又见田蔓莎 · 146
    国生 · 148
    李小锋 · 150
    说说杨小青 · 152
    王晓鹰其人其戏 · 154
    我那不成气候的愿望 · 159
    关于一场爱情的祭奠 · 162
    他在天国微笑 · 168
    富贵闲人 · 171
    情味中年别 · 173
    石榴红,秋蟹肥 · 176
    去**大剧院看演出,还是观光游览? · 178
    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 182
    当爱情幻灭之后 · 184
    谷雨的漂流本 · 188
    宽袍大袖下的玲珑 · 190
    能薄而官大 · 192
    当灾难来临
    —— 看 《 庞贝末日——源自火山喷发的故事 》 世界巡展 · 194
    偷听北京 · 198
    推手 · 200
    我的青春岁月 · 202
    “ 盐慌”子孙 · 205
    现实的倒影
    短打的力量 · 209
    狐步舞:传统和现代之间
    —— 观京剧 《 曙色紫禁城 》 · 214
    婚与恋
    —— 电影 《 失恋33天 》 的启示 · 221
    人生辛酸 · 224
    你一定要看传统戏 · 226
    无奈的热闹 · 231
    怀旧与时尚 · 233
    补一点历史课
    —— 看纪录片 《 柯麟医生 》 · 235
    到底是才女 · 238
    非哭非笑的人生底色
    —— 思维京剧 《 天地一秀才 》 · 240
    借京剧之壳,失京剧之魂 · 244
    金子为什么穿裙子 · 246
    情殇 · 248
    老电影 · 250
    梦回莺转,乱煞年光遍 · 252
    人人都是王彩玲 · 254
    色即是空 · 256
    随风去也 · 260
    谈论死,也是思考生
    —— 小剧场话剧 《 晚安, 妈妈 》 · 262
    大地苍茫,天涯过客 · 265
    无法回头 · 267
    武戏文唱 · 269
    陌生的世界
    陌生的世界 · 275
    动物凶猛 · 277
    向日葵 · 279
    老少爷们儿论三国 · 281
    读书与挣钱 · 283
    做人 · 285
    不忙学技 · 287
    让孩子学点没用的东西 · 289
    当“ 爸爸”遇上“ 妈妈” · 293
    朋友的定义 · 295
    不知生,焉知死 · 297
    遗传 · 299
    乱翻书
    关公战秦琼 · 303
    多情人不老 · 305
    大师日记 · 309
    乱翻书记 · 313
    寒夜乱炖 · 317
    克雷洛夫寓言 · 322
    贫血 · 324
    学习聆听,坚守大爱
    —— 《 耳蜗 》 感言 · 326
    一生缘,永世情
    ——为陈炜恒遗作 《 梦中京华 》 作序 · 328

    游走于剧场间的有心人
    ——《 新世纪澳门华文剧场 》 序 · 334
    春秋笔法,赤子之心
    ——陈佐洱先生新作 《 交接香港 》 读后 · 340

    附录:
    她让澳门文化 “ 散珠成串”
    —— 访澳门 “文化使者” 穆欣欣 · 345
    后记 · 348
    编辑推荐语
    澳门众多的写作人,从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里,坚守着文学,坚持文学书写,使文学的重要性在心灵深处保持不变,使澳门文学的亮丽风景得以形成,从而表现了澳门人的自尊和自爱,真是弥足珍贵。从澳门文学丛书看,澳门文学生态状况优良,写作群体年龄层次均衡,各种文学样式齐头并进,各种风格流派不囿于一,传统性、开放性、本土性、杂糅性,将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色彩各异的“鸡尾酒”式的文学景象,这在中华民族文学画卷中颇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学。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学丛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人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 ——摘自王蒙《澳门文学丛书 · 总序》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