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天变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祭 战争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白描历史,还原真相 
QQ咨询:
有路璐璐:

天变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百年祭 战争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稀少,白描历史,还原真相 

  •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0414983
  • 出版日期:2014年09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3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一战的大历史,同时,作者也不满足于粗线条的勾勒,而是旨在通过对一战的速写及特定事件与人物的白描,力图让人们感受到百年之前那场战争的丝缕气息,感知到那场战争中个人的渺小与伟大,人性的荒谬与脆弱,能通过研读这段模糊的历史,找到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清晰参照系。 天变1914——**次世界大战百年祭 战争如此喧嚣,真相何其**,白描历史,还原真相&nbsp_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_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2014年1月24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达沃斯论坛上用**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德关系作比较,来形容目前的中日僵局。此言一出,举世哗然——日本,一个从未对二战暴行进行过道歉的**,一个曾经创造过在中国南京屠杀30万平民惨剧的魔鬼之国,如今居然用偷换概念的方式,将自己打扮成侵略主义的受害者和世界和平的捍卫者,而将中国描绘成欧美人心目中的“野蛮人威廉”。
    其实,这是日本右翼耍的一个花枪而已,从教育到文化,再到价值观和历史,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如今已和西方无二,他们是想借**次世界大战这个中国人并不熟悉而西方人却耳熟能详的事件,给自己僵尸般的嘴脸化化妆而已。
    欲了解世界,必先了解西方,欲了解西方,必先通其文化,欲通其文化,必
    先了解其历史,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就是我们今天亟须恶补的一课。
    作为*古老的现代战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距今已整整100年了,但是
    直到今天,关于**次世界大战的人物与故事,无论欧美还是日本的儿童都是耳
    熟能详的,反倒是把产品卖到了全世界、英语考试已成了一整套产业的中国人,
    对**次世界大战的了解仍停留在教科书里轻描淡写的程度。
    其实,作为一场*古老的现代战争,**次世界大战既是我们了解西方的一
    把钥匙,又是我们参透西方人思维方式的一本教科书,更能帮助我们了解如今的世界格局是如何形成的;特别是西方各国在**次世界大战前后治乱兴替的华章闹剧,更对我们将来如何找准路、下好棋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借鉴和参考。鲜为人知的是,**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至今也没有结束。无论是中东绵绵不熄的动荡,还是巴尔干的隐忧;无论是乌克兰问题的悬而难决,还是中日之间冷若坚冰的旧账;无论是“民族自决权”这一魔物的降生,还是现代国际恐怖暴力事件的滥觞……每一个现实问题,几乎都能在**次世界大战中找到*初的影子。透过**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我们依稀可以感到,直到今天,那场战争的余震仍时时震撼着我们这个脆弱的星球。
    在那场古老的战争中,人们**次发现了空袭的“妙用”,呼啸飞过的机群,从此带来了人类文明史上*具野蛮摧毁力的战争形态;而战争中踏破晨曦让当面的敌人望风披靡的坦克、远程火炮等现代武器,则开启了一个钢铁与火焰共舞的全新时代。接下来的100年间,人类的武器装备突��猛进,但战争的形态仍是**次世界大战模式的延伸与升级。
    作为*古老的现代战争,**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不仅是总体战的舞台,更显示出了钢铁与**相融合之后的可怕力量。当伯莎巨炮重达数吨的弹头从天而降时,中外几千年积累下的计谋与韬略,不得不让位于赤裸裸的“钢铁肌肉”;当原始坦克轰鸣着突破索姆河的晨雾时,没有人会怀疑,一场以机器为主角的划时代变革已悄然上演,*终在1945年以广岛上空升起的蘑菇云为标志,宣告着有核时代的到来。
    如果以比较论去看待**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我们会发现,今天的人们如果去掉高科技的包装,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与100年前的欧洲人相比,也相差无几。甚至可以说,**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正处在人类历史上*为美好的年代。
    在科学技术的助力下,当时的欧洲四处歌舞升平,人们尽享着文化与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诸多成果:
    ——大街上汽车开始成为家庭生活的新宠,马路开始出现了堵车,城市病正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孩子们享受着纯粹的现代义务教育;当然,是没有各类补习班、择校观的那种纯粹的现代义务教育。
    ——百货大楼里的各类婴幼儿食品令主妇们眼花缭乱;当然,是没有添加剂、没有反式脂肪酸的各种***食品。
    ——永远占据着各大报刊头条的**大事、国际纠纷,则是聚集在街头巷尾的男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当然,是没有那种慷慨激昂语调助推的话题。
    ——一到周日,举家盛装参加教堂弥撒的人流伴随着钟声摩肩接踵;到了下午,免费的城市公园和郊区草场上到处欢聚着一群群尽情游戏着的孩童和举家共
    享野餐之乐的大人们。他们或许是城市白领,或许是工厂里的蓝领工人,此时却无差别地共同成为休闲一族,比起他们的父辈或后代,他们享受着更单纯的休假。
    ——更令人称道的是,那是一个文化和艺术真正成了人们生活中必需品的时代,是空气中充斥着伦勃朗的光线、提香的色彩以及施特劳斯圆润旋律的时代。
    也正因如此,欧洲所主导的文明方式,从此之后成了世界各地努力发展的共同方向,连当时刚刚实现了共和、实际上仍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里徘徊许久饱尝血与火考验的中国人也不例外。
    但是,偏偏就在这样一个年代里:长久的和平、充分发展的物质文明,从宣传战到外交战,从颠覆到阴谋,让国与国之间充满了敌意与排斥,和平繁荣的假象下,德国在军备上的野心勃勃,刺激了英国内政外交的根本转变,两个原本属于甥舅之国的盟友,开始走上了军备竞赛之路。
    在英、德两大强国的明争暗斗下,原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欧洲各国纷纷面对重新排队的抉择。这也让各国间的新仇宿怨交织在一起,更让各国人民忽然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点滴不如意竟然可以从邻国那里找到根源,于是人们的血脉中霎时间充满了杀伐的因子。
    除了精神上的爱国主义情绪,人们还能从战争中看到各种各样数不清的“好处”。当君主、总统们勾画着未来的战线和作战计划时,形形色色的人群也在盘算着未来的愿景:金融寡头能看到敌对**竞争对手的破产,资产被收购;钢铁巨头们津津乐道的则是战端一开,自己的财源滚滚;新闻从业人员对战争所能带来的新闻业大爆炸激动得浑身发抖;农场主盘算着未来的军粮收购会给自家农场带来怎样的繁荣……
    于是,当我们的祖先正举国陷入帝制和共和的大讨论之中时,被国人放在舌尖上反复讨论着,被梁启超、孙中山等仁人志士视为中国未来之榜样、治国之典范的欧洲列强,突然之间全面陷入了惨烈至极的混战之中。
    1900年的夏天“团结一心”在中国的首都内外愉快地杀人、放火、强奸、抢劫的八国联军们,一转眼就分成了两个阵营,开始是英、法、意、俄一伙,死掐德、奥两家,周围陪衬着奥斯曼土耳其、比利时、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小国、弱国;到后来,俄国被打残退出了战争,美国、日本又顶上俄国的缺,继续开打。
    长期的战争让人们饱尝苦果。在英国的封锁下,德国人只能依靠自家盛产的萝卜来度过漫长的严冬;随后,愤怒的德国人也想通过封锁来对英国人以牙还牙,却在让英国人品尝到“土豆之春”的凄苦后,招惹了*不该招惹的潜在敌人——美国——200万新锐大军的到来,让德国人懊悔不已,也让英国人与法国人颇感不快。近代以来,**次在欧洲的本土上有一支不受英、法控制的第三方力量出现了,但令他们想不到的是:从此以后,这股新的力量将压服所有的老牌帝国,影响这个古老的星球直到今天。
    直到德、奥两国被接踵而来的灾难打瘫在地,举起了白旗,人们才发现,这场原本1914年就应该结束的战争,居然打了4年之久,居然牵涉几乎全世界的**和地区。而更令人发指的是:主要战场上西线的停战双方发现,大家打了4年之久、死伤了几千万人,居然还待在4年前开战时双方各自挖的战壕里!
    蔓延四载的战事,3000万人的死伤,打折了无数列强的脊梁,一连串赫赫有名的强国灰飞烟灭:茜茜公主童话故事的发生地奥匈帝国立国1000多年,却被这场战争搞得四分五裂;在近代史上让中国丧失了上百万平方千米土地的沙皇俄国,立国700余年,竟然也因内部的纷争而土崩瓦解;奥斯曼土耳其历史上以领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而著称,而大战之后,则丢掉了大部分领土,版图几乎重新缩回到了800年前其祖先刚刚起家时的故土;拥有当时全球*强陆军和次强海军的德国,近百年来从未输一战,直到战争结束时仍牢牢占领着别国的大片国土,却也只能任人鱼肉。
    胜利者呢?他们品尝到的也并非是胜利的甜美。英国被旷日持久的战争折腾得元气大伤,深受战争所累的日不落帝国各地纷纷脱离帝国寻求独立的声音甚嚣尘上,横行300年的大英帝国受此战所累,从此一蹶不振;法国被彻底打折了脊梁,胆气尽丧;屡次偷袭得手的日本再次“吃顺了嘴”,从此竟养成“偷嘴”的习惯。
    如果说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是参战国甘苦自知的事,那么置身战争之外的地区和民族,至今似乎也没逃出**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干扰。
    世界版图在**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诸多帝国的覆灭,一些新的以民族自决为前提建立起来的**使得欧洲的地图更加缤纷多彩。百年战争,百年硝烟。当今天的人们回顾那段历史时,颇值得我们今天的国人关注的是,100年前,世界上也曾爆发过一次“中国人来了”的舆论热潮,几十万华工踏上了炮火弥漫的欧洲战场,用他们的勤劳与朴实、牺牲与屈辱,书写着属于中国人的那一段**次世界大战历史。
    同样是100年前的那场战争,让中国人摆脱了任西方**摆布的历史,当中国的利益再一次被出卖时,我们的先人没有像他们的父辈祖辈那样隐忍不发,而是用一声震惊了世界的怒吼来告诉世人——中国,不高兴。
    **次世界大战已近百年了,但**次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启迪,中国人鲜有深知者。
    从历史的角度看,**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更是弥足珍贵——无论是东西方的关系、国与国的隔阂、强权政治的依旧,还是历史与民族的冲突、古老文明的复苏,今天的社会投射着太多**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透过历史的阴霾,我们依稀仍能看到**次世界大战中那徘徊不去的战争之影。**次世界大战的各个战场,囊括了目前几乎全部的世界热点地区、热点领域,这也从另一个侧面似乎预言了未来百年间人类历史的发展——无论是巴尔干半岛的烽烟,还是
    乌克兰问题上俄罗斯与西方的对立;无论是阿拉伯地区狂飙突进的颜色革命,还是东亚地区永远有吵架声的日本对外关系,一个不小心,人类似乎又要跌入另一场**次世界大战的深渊之中……
    凡此种种,人类的历史仿佛很难逃出**次世界大战的诅咒,任何国际问题,追根溯源,总能在**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中寻找到关联点。而对中国人来说,研究**次世界大战、读懂**次世界大战,更有一层现实的考量在其中——**次世界大战所预示的历史兴亡周期,中国人能否凭借特有的智慧中从中得以摆脱?
    本书旨在通过对**次世界大战的速写及特定事件与人物的白描,力图让人们感受到百年之前那场战争的丝缕气息,感知那场战争中个人的渺小与伟大,人性的荒谬与脆弱,使读者能通过研读这段模糊的历史,找到一个与世界对话的清晰波段。


    **章 德英交恶记
    有高人曾说,伟人降生,必有先肇。相传成吉思汗出生时手握形如苏鲁锭长枪的血块,小说中描写贾宝玉的出生则口含润玉,至于中国古代帝王,出生时大多也是声光电彩具备、飞禽走兽齐来,效果直逼央视的《动物世界》。
    一手挑起**次世界大战的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更是个中翘楚。因为这个婴儿刚一呱呱坠地,就闹得英国和普鲁士两国差点大打出手。
    1. 小王子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写的一本儿童读物,一经出版就大卖特卖,虽然买书的大多是深受法式优雅熏陶的小资读者。本书的开章也以小王子命名,当然,此小王子非彼《小王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肯定是王子,但王子长大之后会是什么?他又会做出什么来呢?
    话说1859年1月间,普鲁士王子弗雷德里克与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女维克的爱情结晶即将诞生,两国睦邻友好的秦晋之亲即将诞下爱情的结晶,可一片喜庆气氛之中却逐渐有了不和谐的声音。海峡那头的女王骨子里仍认定普鲁士是2000年前罗马恺撒时代的那个吃生肉、穿兽皮的野蛮地区,执意派出一个精干的**团队前往柏林照顾女儿生产,团队中包括女王的私人医生、英国王室的产婆以及深受女王陛下青睐的另一位大夫。维多利亚女王的爱女之心本无可厚非,但此举却激怒了普鲁士医学界的*高学术机构医学互助学会。
    要知道,英国公主生的是未来普鲁士王位的继承人。让未来的君主在一群外国人的手中降生,普鲁士的杏林同仁将来还有法混吗?于是,他们用给差评、游说王室、集体罢工威胁等手段,将英国**队排斥在分娩核心班子之外,想用普鲁士医生的高超医术给王室延后、给自己正名。
    但遗憾的是,英国公主的肚子和残酷的历史现实,显然不想给普鲁士医学界这个面子。英国公主生孩子时出现了问题,胎位不正,**半了也没将孩子生下来。眼看着母子难保,普鲁士**队这才傻了眼。于是,数千米之外的英国医生这时才获准得到消息,一路星火地从住所乘坐马车赶到现场。好事多磨,关键时刻,神医驾到,一切该峰回路转了吧?此时已时过近两天,早早就守在皇宫里等待高呼万岁的各国使节、文武百官、王公大臣们都饿得打晃了。
    万众瞩目之下,英国医生爱德华·马丁以舍我其谁的姿态,甩开膀子、推开众人挤上前来,用镊子夹住孩子,一拎胳膊,孩子出来了。但是,没有人注意到小王子一出生就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疼得哭不出声来。由于英国医生接生时用力过猛,小王子一生下来左臂就脱臼,从而导致终生左臂畸形。此事引发的外交风波倒是其次,关键是这位身残志坚的王子殿下从小就有了心灵的阴影。
    小王子的英国妈妈希望通过后天的变态锻炼来改善小王子左臂的血液循环,结果改变了的只有小王子对英国变态般的仇恨。正是这种仇恨和身体残疾的双重作用,驱使着小王子在历史的进程中一步步把人类推向毁灭的边缘。
    2. 暴发户
    作为现代德国的前身,普鲁士的历史并不光彩,这并非虚言,因为历史上普鲁士被周边**占领的时间几乎和普鲁士独立的时间差不多,但这并不妨碍普鲁士通过近代的一场场触目惊心的事件摇身一变为大国。当然,穷人乍富,祸亦随之。
    其实,也难怪小王子的外祖母不待见自己亲家的老家,小王子出生时,德意志还是一个地理名词,而小王子所在的普鲁士只是这片土地上实力较强的王国之一而已。
    在19世纪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作为古代日耳曼人守灶子孙的德意志人生活得非常不幸,周围强敌林立,他们所生活的环境,缺乏天然屏障,中欧平原及黑森林是四面八方劲敌来去自如的战场和通道。
    匈奴人、波罗的海人、瑞典人、法兰西人、意大利人、丹麦人、西班牙人、英国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在这里横行无阻;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德伊教、萨满教以这里为战场。外患之余,国内则是一群袖珍诸侯的猎场,各大领主间你争我夺,夺不来则召唤外敌帮着抢。就在中世纪后期,西班牙、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国纷纷变成了统一的民族**之时,德意志基本上仍是一盘散沙、是任人宰割的“欧洲病夫”。
    不是还有个神圣罗马帝国是德国人的吗?但这个**到了后期基本上就成了欧洲的笑柄。说神圣,战场上任谁都能捏一捏它;说罗马,早被人抢走了;说帝国,则更是妄谈,放在当时欧洲政治舞台上,就一小不点而已。
    通过上千年的结亲或战争,欧洲几乎各大列强都能在这片四分五裂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当地代理或是能够插手的空间,一旦他们在别的方向上的扩张受到了遏制,他们总能在这片土地上找到新的甜头。其间不是没出现过神武之人,只是德意志四战之地的现状,任骁勇善战如独抗法、奥、俄三国的腓特烈大帝也徒唤奈何。
    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退位时曾有一句名言,堪称一语中的:“I speak
    Spanish to God, Italian to women, French to men, and German to my horse.”这句话的中文意思为:“我以西班牙语与上帝沟通,以意大利语和女人调情,用法语同绅士寒暄,而用德语来调教马匹。”
    但是到了1815年,反法同盟彻底打败了拿破仑和他的法国,从而为普鲁士这个二流小国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通过战后的《维也纳协定》,出钱、出力、出兵,还拿出整个国土当战场的普鲁士获得了****的巨大利益,除了波兹南、萨克森等地区的大片土地,普鲁士还取得了原属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势力扩展到莱茵河两岸。除此之外,政治上,普鲁士还在列强支持下,成为德意志联邦中仅次于奥地利的副主席,一下从德意志的七大选帝侯之一跃升为老二。
    但穷人乍富向来不是什么好事,**也一样。小王子诞生的年代,正是德意志命运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时刻,因为普鲁士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首相。
    3. 铁血纵横
    冯·俾斯麦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政治**的楷模,他让一个二流**平地崛起,给他的**编织了一幅联通未来的宏伟蓝图。总之,俾斯麦预料到了一切,除了一件事——新主君的不靠谱程度。
    奥托·冯·俾斯麦(1815—1898年)是一位西方式的姜子牙,在英国人主编的《剑桥战争史》中,他被描写为“欧洲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真正理解了战争只是一种政策延伸的几位政治家之一”,而这种评价对于他的贡献来说,显然并不充分。
    在小王子的少年时代,通过对丹麦、奥匈帝国和法国的三场铁血战争,俾斯麦使列强接受、认可了普鲁士统一德国全境的现实。1871年,小王子的祖父威廉一世在对法战争胜利后,在法国凡尔赛宫正式加冕为德意志皇帝。
    对内,俾斯麦实行宽松、稳健的经济政策,鼓励普鲁士的容克地主**们把土地收益投资于工业,同时利用国内宽松的民族环境,不断吸引各国犹太人的资金涌入德国。
    在小王子的青年时代,俾斯麦通过励精图治,使经济实力原本远逊于周围强敌甚至邻邦的普鲁士,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各项进程,技术实力、经济实力后来居上,在俾斯麦主政后期,历史悠久的德国制造开始成为全世界认可的无形品牌。
    俾斯麦不但亲手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而且为这个帝国甚至整个欧洲的未
    来安定绘制了一幅影响深远的政治蓝图。在尊重认可其他列强势力范围的基础上,俾斯麦用有意限制德国海权的方式获得了英国的信任,同时保持强大的陆军,威慑近在咫尺的传统陆军强国法国。在俾斯麦的外交斡旋下,德国**次获得了强大的军事外交盟友,英国为德国的海上**提供保障,而俄国则在遥远的东方为德国的陆地**做出了承诺。此外,在俾斯麦的斡旋下,相互之间并不买账的俄罗斯、奥匈帝国、意大利王国,都相继与德国签订了单方面的**条约。
    于是,德国周边出现了****的和平安定的大好环境。西边,俾斯麦让德国在英国人眼中扮演着欧洲大陆**能制衡法国的角色, 奥托·冯·俾斯麦在法国人眼中,俾斯麦让德国保持着英国的嫡系姻亲加铁杆帮凶的身份;东边,无论俄罗斯和奥匈帝国相互之间的仇恨有多深,俾斯麦通过两个一对一的条约,让两国都认为看在德国面上不该太让对方下不来台。
    就这样,俾斯麦像个长袖善舞的舞蹈演员,把和各国的关系处理得滴水不漏,不仅使德国成为19世纪末欧洲舞台上*为重要的**主角,也让欧洲人民享受到了上千年来难得的清闲与安定。
    倘若俾斯麦的后继者能够遵循“萧规曹随”的原则,将这一政策延续下去,欧洲乃至世界的未来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但遗憾的是,任俾斯麦再雄才大略,也有三个迈不过去的坎。
    **道坎,通过铁血战争,德国固然获得了对法国的胜利,但在高傲的法国人眼里,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势必需要另一场战争来雪洗。关于法德之间的新仇旧怨由来已久。德意志地区曾是法国的后花园。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法兰西的**个辉煌年代,路易十四颇具争议的一生,一方面为法国拓展了大片土地,另一方面又以私生活糜烂不堪、穷奢极欲而著称,给后世留下了诸多谈资的同时,更让法国人爱恨交加),法国出兵悍然占领了德意志小邦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并将其变成法国的两个行省。普鲁士强大后,法国恐怕自己的后花园有失,竭力遏制普鲁士的扩张,遂于1870年爆发了普法战争。
    这场战争以法国的失败而告终,一代雄主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沦为阶下囚,法国也被迫吞咽下外交苦果,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给普鲁士。普鲁士之举,从理性角度看,是收复失地的正义行为,但从文化感召力而言,法国**的小说《*后一课》和《羊脂球》等作品风行一时表明,世界人们眼中,法国反倒成了战争的受害者,而收复失地的普鲁士却成了侵略军。由此可见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不下百万之师。
    据说,普法战争之后,专横的俾斯麦曾经苦劝一向对他言听计从的威廉一世,别太让法国难堪,但威廉一世只是普鲁士****的代表而已,很多事他也无能为力,其中就包括国内呼声甚高的通过割地赔款让法国一蹶不振的强烈呼声。*终,德国人思前想后、憋红了脸提出的自以为是天文数字般的战争赔款,法国人不到三年就全部还清,既让德国人知道了什么叫“土豪”,也让法国人从此把德国恨到了骨子里。
    当时法国**的作家维克多·雨果在波尔多议会的讲话,可作为*早的关于**次世界大战的预言:“总有**,法国将重新站起来,不可战胜,它不仅将收回阿尔萨斯、洛林,还将收回莱茵兰,包括美因茨和科隆,它还将回敬德国一个共和国,使德国摆脱皇帝,就像德国人把拿破仑赶下帝位一样。”如此恶狠狠、凶巴巴,完全没有了以德服人的气度与胸襟,可见法国人对德国恨到了什么程度。
    第二道坎,就像俾斯麦能引导德国取得普法战争的胜利,却无力阻止德皇和将领们对战败后的法国提出苛刻的割地赔款要求一样,无论他如何努力,发源于十字军时代条顿骑士团的普鲁士容克****,他们视战功为生命的军国思想是无法短时间内消除掉的,而这个**对德国内政外交的影响,更是俾斯麦和信任他的威廉一世根本不敢触及的。这种对军功和战利品的渴望,就像传说中“杰克的魔豆”,一旦有合适的土壤就会萌发。
    第三道坎,是俾斯麦将德国推上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列车,而在列车行进过程中,资本主义逐利的思想注定会将他的稳健政策和**的发展人为地撕裂开来。而恰恰是在这个世纪里,**的和平似乎让各大列强都在血脉中积累了足够的血性和杀伐欲望,战争的魔鬼正躲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大旗下蠢蠢欲动着,一旦脆弱的保证、人为的和平不复存在,战争就会如狂飙般席卷而来。
    和俾斯麦君臣相得的皇帝威廉一世去世后,继位的皇太孙威廉二世看上去远比其祖父更具文韬武略的潜质。虽然威廉二世一只手有残疾,但从当时的报道来看,他拥有全欧洲堪称典范的君王仪态。但是偏偏威廉二世还天生了一副心比天高的帝王情怀,更具悲剧意味的是,威廉二世小时候过生日时,一个不开眼的长辈竟然送给了他一艘军舰模型,从此开启了威廉二世对德国海军噩梦般的狂热追求。
    德国是个内陆**,海岸偏狭,隔海相对的又是世界海军*强的英国,因此富有战略眼光的俾斯麦等开国重臣都把精力放在了陆军方面,使普鲁士军队成为名扬四海的陆军样板,同样他们以牺牲德国海上力量的方式,巧妙地把海军**的桂冠让给了英国,借此来换取英国在陆权方面对德国的支持。
    这本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临海的德国其实是一个内陆**,主要威胁来自大陆,而要和英国人拼海军,德国显然既没有必要去浪费宝贵的资源,又没必要去刺激以海权为底线的英国。当时的首相俾斯麦深谙这个道理,采取海上与英国结盟,陆地与俄国遥相呼应、共同遏制法国和奥匈帝国两个陆地老虎的做法,*是经济实惠。
    这一切,直到威廉二世登基后才发生了变化。
    4. 帝国强谋
    新君雄姿英发,大力改革,对外强硬,对内煽情,自此之后,德国人尝到了许久没有尝到的大国子民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可是,德国梦的紧锣密鼓,却让皇帝的舅舅如坐针毡。
    威廉二世上台后干的**件事就是亲自任命了海军部部长,改变了以往由陆军代管海军的传统。接着,他辞退了一直在身边碍手碍脚的俾斯麦,从而为把自己从小就钟爱的巨舰梦付诸实现铺平了道路。威廉二世干的第二件事是邀请《海权论》一书的作者——美国作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年)来德国访问。威廉二世干的第三件事是一手提拔起了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海军将领提尔比茨,让这位精力充沛的海军帅才大造让人心生恐惧的巨舰。
    给自己的玩具梦插上了翅膀,然后,威廉二世的海权时代到来了。德国历史上**代战列舰“勃兰登堡”得以迅速开工。4艘新舰刚刚服役,威廉二世又下令建造火力更强大、动力更充沛的“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战列舰,而且一建就是5艘。
    皇帝的热情、马汉的理论、德国的工艺、俾斯麦时期积攒下的家底和威廉二世 提尔比茨天才般的悟性,使得德国的海军工业发展迅猛,让皇帝陛下的玩具梦也越做越神奇——除了前几年头两代战列舰设计上稍逊于英国之外,后来的德国战舰无论是大力提升了德国战舰生存能力的隔舱式设计,还是煤舱外置为舰体提供额外保护的精妙设计,在制造工艺上都把英国的海军抛在了后面。
    不仅如此,提尔比茨还依据《海权论》的观点,大胆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德国陆军的重要性相对次于海军,而海军则是德国未来世界政策的主要工具。”进而,提尔比茨为德国海军的建设绘制了一幅宏伟的蓝图——《舰队法》。在这部对德国未来充满忧虑的法案中,提尔比茨大肆宣扬英国、法国和俄国一旦用优势海军封锁德国海岸后所将产生的灾难性后果,在此前提下提尔比茨所提出的大规模造舰计划显得如此顺理成章。到1917年年末,德国将拥有38艘战列舰、20艘装甲巡洋舰、38艘轻巡洋舰。
    目光短浅、情绪狂热却又缺乏知识和认识的人,向来都是全世界的祸害,偏偏德国的这类人居然有一个还当上了皇帝。
    在德皇的怂恿下,海军协会等民间爱国组织和报刊无不狂热吹捧这一计划,加之该计划显然还顺应了德国军方、种植园主、工业巨头和银行家们的需求,因此迅速得到了自上而下的普遍支持。此法案于1900年*终获得通过后,不到10年
    时间,德国人居然就造出了15艘战列舰。
    英国本土只是大西洋上的几个小岛,本身资源十分有限。20世纪初,英国本土所需95%的铜、99%的铅、88%的铁矿石、90%的谷类、85%的肉类、93%的食油全要靠海路运输进来,每年海运货物总量多达6800万吨。为此,英国拥有一支规模世界**的商船队伍,总排水量超过2100万吨,占当时世界商船总吨位数的30%以上,海上交通线的总长度多达15万千米,它们既是大英帝国强大国力的动脉,同时也是*为敏感的神经。因此,英国对于邻国在海军建设上的任何动向都极为敏感。
    1902年10月,英国海军部忽然注意到,德国新造舰队的巡航距离都非常短,这显然是专门设计用来对英作战的,德国对英国的威胁浮出了水面,英国舆论界连篇累牍地发表文章鼓吹,应趁德国海军处于襁褓阶段就对其给予毁灭性打击。同时,英国在人事和舰队的配置方面,开始着手进行针对德国的调整。
    1904年,英王爱德华七世应邀访问德国基尔军港,威廉二世抱着儿童炫耀的心理,向他的舅舅展示了他全部的“玩具”,并在稍后的宴会上宣称:“用德国舰队枪炮的威严来欢迎远道而来的英国陛下。”威廉二世这次并无恶意的耍宝,却在英国国王和军政要人面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过,他们并没有将其视为外甥的分外热情,而是把这种海军实力的展示看成是对英国的巨大威胁。从此,英国政府对德国海军的发展开始产生了戒心。随着德国一艘艘新舰的下水,不明就里的英国显然被德国的做法搞昏了头,德国到底是在干什么?
    此时,德国的经济实力虽已超过英国,工业技术也****,但英国不仅有靠兜售海权产品而攒下的殷厚家底,而且全球各地的物产资源几乎全是自家的买卖,更重要的是,英国不必像强敌环伺的德国那样随时要保持一支强大的陆军,可以全力投入到海军的竞赛中来。
    1904年,英国新任的海军大臣约翰·费希尔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在他的主导下,标志着海权时代*具威力的**武器“无畏”级战舰将横空出世,列强争夺海权的斗争进入新的致命阶段。1906年下水的首舰“无畏”号战列舰,集高航速、强火力、大吨位于一身,堪称****,吨位是以往战列舰的两倍,其坚固的装甲带能防御任何**装备的主炮打击,而巨大的主炮则会撕裂一切敢于挡在它面前的挑战者。
    对此,德国迅速做出了反应。1906年,德国以接受财政大臣辞职、**正常财政计划完全破产为代价,使无畏舰建造计划被国会批准,**投入9.4亿金马克,以每年两艘的速度开始生产无畏舰。到1914年**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国共生产了4个级别、16艘无畏舰,同时还有7艘火力不弱于无畏舰的战列巡洋舰及22艘旧式战列舰。
    面对咄咄逼人的外甥,英国也做出了回应。1910年,年轻的温斯顿·丘吉尔
    刚担任海军大臣,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德国每生产一艘无畏舰,英国就要开工建造两艘,以此来保证大英帝国的海权优势。到1914年前,英国海军的武器库中包括了21艘无畏舰、9艘战列巡洋舰及40艘旧式战列舰,优势尚在,但已岌岌可危。
    其实,当时的英国国王是威廉二世的亲舅舅,舅甥俩有点矛盾或误会,随便沟通一下即可,倘若舅舅知道外甥造舰纯为了好玩后,说不定一时高兴,还会转赠外甥一两条英国风格的巨舰做个纪念。但德国在海军军备竞赛上显然使出了全力,很快就成为继英国之后的第二大海军强国,从而也使得英德关系逐渐降到了冰点。
    …….


    附录:俾斯麦人物小传
    出身于戎马世家的父亲希望俾斯麦将来能成为军官,而资产**小姐出身的母亲则希望俾斯麦成为长袖善舞的政治家。但遗憾的是,俾斯麦的人生道路却似乎背离了父母的期望。
    中学时,论出身原本应该进军事学校就读的俾斯麦却成了普通学校的另类学生。俾斯麦一边忍受着周围来自城市市民**同学的冷嘲热讽,一边努力攻读,学会了多种外语。可上了大学,俾斯麦发现自己的一切努力并不能换来周围出身小资家庭同学的友谊,甚至哪怕一点点同情,从此他性情大变,飘红的成绩单、其貌不扬的外貌、难听的外地口音,加上27次与人决斗的经历,让俾斯麦成了学校里声名狼藉的土匪。
    毕业后俾斯麦当上了一个一辈子都未必有出头之日的小公务员,为了能与出身**的心上人共结连理,俾斯麦欠下了一大笔赌债,可随后,心上人却不知所踪。穷困潦倒之中,总算有位姑娘带给了俾斯麦重新迎接生活的勇气,但是就在电光火石般的爱情童话即将诞生的瞬间,那姑娘又轻挽着一个富有的军官的胳膊飘然远去了。后来,俾斯麦回到了老家,继承了父母**给他和哥哥的万贯家财和大批地产,靠着**铺路,顺利进入了政界。
    在这方天地里,容克**的出身和城市资产**的完备教育,争强好胜的性格加上长期的底层磨砺,让俾斯麦如鱼得水,从河堤监督官、地方议员一直干到驻布鲁塞尔的大使。接着,在一次镇压叛乱的斗争中,俾斯麦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当时国王的弟弟。这个小地主出身的议员兼前外交官表现不俗,其过人的智谋和见识,给亲王殿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国王精神崩溃,王位由亲王继承,这个昔日让女子们一次次轻易抛弃了的“垃圾股”终于顺利上位,成为了王国的首相,而这一切,仅仅是俾斯麦征途的开始。俾斯麦通过自己的运筹帷幄,赢得了一场场胜利,帮助他的君王让**成为了欧洲新锐的“蓝筹股”,俾斯麦自己也成了举世景仰的世界强人。
    不仅如此,俾斯麦还打造了一个近乎**、外力难以打破的欧洲平衡体系,带给了欧洲持久的和平。
    在执政26年后,已是75岁高龄的俾斯麦因无法忍受新王的无视而被迫退出了政坛,退隐田园。随后,新王用*高的效率颠覆了他一生为之奋斗的几乎所有成果。
    1898年,万念俱灰的俾斯麦在庄园里静静地去世了,他身后的世界,正与他的设想蓝图背道而驰着,直到16年后,**次世界大战的炮声震撼了他的墓地。
    俾斯麦的宦海沉浮,半是政治家,半是军事家,更是一位了解人性弱点与阴暗的心理大师,父亲和母亲对俾斯麦的不同期望,他以世界为舞台,全部得到了圆满的实现,同时也完成了一次有史以来****的“逆袭”之旅。
    **章大事记
    1. 1815年,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后,召开维也纳会议。会上,欧洲二流小国普鲁士由于在反法战争中的特殊贡献成为赢家,在英国、俄国等国的帮衬下,领土大大拓展,成为欧洲强国。
    2. 1861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四世病死,其弟威廉一世继位。1862年,威廉二世任用冯·俾斯麦为首相,走上帝国霸业。
    3. 1864年,普鲁士打败丹麦,获得北德意志地区两小邦的控制权。
    1866年,普鲁士又打败欧洲强国奥地利,获得全德意志地区的控制权。
    1870年,法国为遏制普鲁士的崛起,与普鲁士爆发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普鲁士占领以前被法国吞并的两个德意志小邦,并不顾俾斯麦阻挠,执意对法国课以惩罚性战争赔款。
    1871年,顺利完成王朝战争的威廉一世在众臣劝说下,成为德意志皇帝,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了登基大典,但帝国诞生之日,法德两国也从此结下了世仇。
    4. 1888年,威廉一世之孙威廉二世继位。
    1890年,威廉二世因不满老首相俾斯麦的专断而将其辞退,开始逐渐抛弃俾斯麦一手策划的内政外交路线。
    5. 1900年,德国派兵参加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德皇曾扬言“要像匈奴人在欧洲那样对付中国人”,令欧洲舆论哗然。此战中,德军以凶狠、残忍成为八国联军中臭名昭著的部队之一,而德皇的口不择言也给德国留下了“野蛮人”的国际形象。
    6. 1904年,德皇威廉二世任命费希尔为海军大臣,开始雄心勃勃的造舰计划,英国也不甘示弱,从此和德国开始了长达10年耗资巨万的军备竞赛。
    7. 1905年,威廉二世想将法国觊觎已久的摩洛哥据为己有,德法关系剑拔弩张,法国为对付德国的威胁,不得不接过另一殖民竞争对手英国伸来的橄榄枝,英国与法国交好共同对付德国。
    8. 1910年,丘吉尔出任英国海军大臣,对德国的军备刺激做出强硬回应:德国每造一艘无畏舰,英国将开工生产两艘。英德矛盾不可调和,战争一触即发。
    9. 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爆发,法国吞并摩洛哥,德国要求分一杯羹,遭到拒**,派遣军舰“豹”号前往摩洛哥,法德战争一触即发,英国宣布支持法国,并不惜与德开战,法国卡约政府也同意在非洲法属刚果给予德国一定补偿,此事遂告一段落。
    目录
    **章 德英交恶记
    1. 小王子/002
    2. 暴发户/003
    3. 铁血纵横/004
    4. 帝国强谋/008
    5. 甥舅斗法/011
    附录:俾斯麦人物小传/014
    **章大事记/015
    第二章 奥匈寻仙录
    1. 童话国度的另类传说之一/018
    2. 首相的预言/022
    3. 童话国度的另类传说之二/025
    4. 萨拉热窝枪声/031
    附录:英雄们的末路/036
    第二章大事记/038
    第三章 战前奏鸣曲
    1. 无人哀伤的葬礼/040
    2. 诸神之怒的真相/044
    3. 尼古拉的诅咒/049
    附录:妖僧实录/056
    第三章大事记/061
    第四章 东欧剑火传
    1. 烽烟巴尔干/065
    2. 加利西亚的“三岔口”/069
    3. 我们身后就是贝尔格莱德/073
    附录:**的性格/077
    第四章大事记/079
    第五章 拂袖海峡记
    1. 法兰西亮剑/082
    2. 德国的坎尼之战/085
    3. 列日雄关/090
    4. “贵妇”降临/096
    5. 血与火/100
    附录:英国的新闻舆论战/102
    第五章大事记/105

    第六章 马恩喋血录
    1. 霞飞的礼物/108
    2. 恐怖8月/112
    3. 饮马巴黎/117
    4. 重整河山/120
    附录:军队、帝国和将领——日不落帝国衰落的另类表现/126
    第六章大事记/129

    第七章 坦能风云榜
    1. 哥萨克来了/132
    2. 力挽狂澜/137
    附录:兴登堡传奇/144
    第七章大事记/146
    第八章 海峡迷失录
    1. 老大帝国伤心事/149
    2. “戈本号”风云/152
    3. 丘郎妙计安天下/157
    4. 达达尼尔/160
    附录1:丘吉尔与希特勒/168
    附录2:1914年开战之初列国海军实力一览/171
    第八章大事记/172
    第九章 浴血西线榜
    1. 沉闷的僵局/174
    2. 备战凡尔登/176
    3. 步步为营/179
    4. 金城纸脆/180
    5. 中流砥柱/183
    6. “绞肉机”/188
    7. 掩耳盗铃索姆河/190
    8. 魔兽出笼/196
    附录:贝当列传/200
    第九章大事记/202
    第十章 怒海征帆集
    1. 帝国软肋/206
    2. 鲸虾之战/208
    3. 风雨日德兰/211
    4. 没有硝烟的战争/215
    5. 德皇的愤怒/218
    6. *后的摊牌/221
    附录:战地明星谱/223
    第十章大事记/225
    第十一章 长河落日图
    1. 王朝末日/228
    2. 总理的妙算/233
    3. 帝国重生/235
    第十一章大事记/237

    第十二章 末世危言录
    1. 人性之战/240
    2. 黑格的妙算/245
    3. 铁血康布雷/248
    4. *后之战/251
    附录:**次世界大战影视导航/258
    第十二章大事记/267
    参考书目/268


    后记 癫狂岁月 / 270
    编辑推荐语
    作为*古老的现代战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距今已整整100年了,但是直到今天,中国人对**次世界大战的了解仍停留在教科书里轻描淡写的程度。这场让30多国,15亿人卷入的大战,有6500万士兵参战,伤亡逾3000万人,它让三大帝国崩塌,改变了世界格局。本书精彩展现一战的全景格局和微观事件,生动还原一战传奇故事!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