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果真是“菩萨心肠”吗
《红楼梦》中的女性,信佛的不少,可是真正“吃斋念佛”的却只有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那么,王夫人果真就有一颗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吗?在我看来,却是未必。
如果说“金玉良缘”的阴谋从她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情有可原,毕竟作为母亲,在古代,她有权利为儿子挑选妻子,那她在其他方面的表现就根本经不起推敲了。这位在众人看来什么事也不过问,沉默寡言,“木头”(贾母语)一样的王夫人,其实内心潜流汹涌,深谋远虑,绝非寻常女流之辈。
首先,她有极强的权利欲。王夫人的人生目标,就是要成为荣国府的“**夫人”和“实际操控者”。为此,她不遗余力,先是促成了贾琏与王熙凤的婚姻。贾琏是荣国府的长房长孙,虽然不甚成器,但这个身份十分重要,因此,他成为了荣国府实际的管理者。但是,让侄女王熙凤成为贾琏的妻子以后,由于王熙凤的能干和泼辣,“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被他媳妇盖住了,因此,她实际上通过侄女王熙凤把长房管理家族的权利夺了过来。至于她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促成宝玉与宝钗的结合,固然有姐妹亲上加亲以及宝钗人品俱佳的考虑,但*关键的一点,还是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试想,如果精明不亚于王熙凤而为人却比王熙凤更好的薛宝钗也成为自己的儿媳妇,以贾宝玉的地位,王夫人岂不是更加势力强大?这样一来,无论荣国府的长房还是二房的权利都要为王夫人所掌控了。显然,从王夫人积极促成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人膨胀的、难以控制的权利欲。
其次,她极为自私。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很疼爱贾宝玉的,可是,如果把她的疼爱与贾母的疼爱对比起来,就会发现她的疼爱多了一些自私的成分。宝玉因蒋玉菡被打一事,就鲜明地表现出这种自私。王夫人先是以“**越发要他(宝玉)死,岂不是有意绝我”劝贾政罢手,后又想起死去的大儿子贾珠,哭道:“若有你(贾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里,她劝贾政所有的缘由都是从自己这里出发的。可是贾母就不同,她的出发点是宝玉禁受不住如此毒打,面对贾政的辩解,老太太是这样说的:“我说了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这里,所有的出发点都来自于为宝玉着想。这就是自私的爱与无私的爱的区别。王夫人的女儿贾元春、儿子贾宝玉都是贾母自幼带大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王夫人并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对儿女尚且如此,那么,对其他人呢?这就是我下面要说的。
第三,她极为冷酷。金钏之死,固然有宝玉胡闹,金钏不自重的一面,但如���是稍微有一点怜惜服侍自己多年的贴身丫环之心的话,只要在他们刚刚开始搭讪时醒过来就是了。只要她一醒,就什么事情也不会发生,既成全了母子的体面,也成全了主仆之情,因为王夫人实际上并没有睡着。可是她不,她要逮个正着,然后一个巴掌,把金钏打出去,直至把女孩逼死,全然没有一点儿怜惜之情。还有在查抄大观园时对于晴雯的处理,轻易听信几个婆娘的诬告,不问青红皂白,就撵了出去,直接导致了晴雯之死。小说多次说过,贾府的家风,历来是“宽柔以待下人”,应该说,身为贾府的丫头仆人,相对还算幸运的。纵观整部小说,我们也没有发现其他刻意虐待下人的事情,即使焦大那样把贾府*见不得人的丑事——“爬灰”抖出来,也没有被打死。可是,小说里**两个遭迫害死去的丫环,都出自王夫人之手,其冷酷可见一斑。
第四,她极为伪善。金钏一死,她先撒谎说是因为金钏“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显然,她难受的是这件事和自己脱不了干系,而且撒谎的本事不小。紧接着她立马便接受了宝钗的关于金钏“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说法,并认同了宝钗说如果金钏“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的劝解。其后,又用五十两银子以及把金钏的每月一两月例钱给妹妹玉钏作为弥补,将此事摆平。而尤其能表现她伪善的就是,在金钏死后,她竟然对宝钗说,金钏“素日在我跟前比我的女儿也差不多”,可见,这是一个多么伪善、撒谎成性的女人!
这就是号称天天吃斋念佛的王夫人的内在品行。这样的人,能有一颗“菩萨心肠”吗?此外,*具有讽刺意义的就是,心中有佛的人(比如贾母)倒不一定天天念佛,心中无佛的人倒把自己打扮得“苦行僧”似的,这是作者多么大的反讽和嘲弄。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从赞赏女性、崇拜女性的角度出发的,因此他笔下的女性,几乎都比一般男子有独到之处,也因此,他即使是写女性不好的地方也是非常含蓄和委婉的,比如秦可卿的死、薛宝钗的“深”、王熙凤的“奸”等等,对王夫人也是如此。也就是说,对于《红楼梦》中女性,即便是有负面价值色彩的,我们也应该抱着欣赏的态度来对待,毕竟,王夫人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她即使对于自己不喜欢的林黛玉也基本做到了有礼有节。总之,《红楼梦》里面的女性,在曹雪芹看来,都比男人出色,都是值得或赞赏或惋惜或崇拜的。也就是说,《红楼梦》里女性的“反派”都是相对的,甚至是弱化的,需要细心体会。
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门第大比拼
时至**,依然有人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终的爱情悲剧理解为“门”不当,“户”不对。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误读”。而误读的原因在于林黛玉所谓“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表白以及黛玉父母双亡的现实。
而且,一般来说,认为林黛玉家与贾府门不当户不对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认为薛家和贾家门户相当了。
那么就来一场贾家、林家和薛家的门第大比拼吧,看看到底是哪家更厉害。
贾家,是国公世家,爵位为公爵。
林家,小说第二回即写道:
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馀。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
这段话至少包含三层意思:
林家祖上是封过侯的,中国古代的爵位顺序是王、公、侯、伯、子、男,侯爵的爵位已经很高了,贾母的娘家也是侯爵;
2.林如海,也就是林黛玉的父亲的官职是钦点巡盐御史,是皇帝派出去巡视盐务的钦差,御史相当于副部长级别,而当时贾家**出任实职的贾政只是工部员外郎,也就相当于现在建设部的一个副司长,副厅级待遇;
3.林如海是科举考试的探花,也就是全国第三名,是相当厉害的读书人。从贾政因为贾宝玉不好好读书而经常呵斥甚至责打,就可以知道贾家乃至当时社会对科举出仕的推崇程度了。
仅从这三点来看,贾家仅仅是祖上的爵位要比林家高一级,贾家的宁荣二公是国公,而林家祖上是侯爵,但是从后辈的发展来看,林家的情况要好于贾家,也就是说林家的后代更加成器。这说明,林家不仅和贾家门户相当,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家世,难怪贾母要把*疼爱的小女儿贾敏嫁给林如海。
再来看薛家,小说第四回门子为贾雨村开出的四大家族护身符有“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之语,说的就是薛家。关于薛家的注释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请注意,这里薛公的“公”不是指爵位,而是一种尊称,薛家之祖的官职是所谓“紫薇舍人”,根本连*低的男爵的爵位都算不上,不过是个“虚名”。小说第四回又详细介绍了薛家:“本是书香继世之家。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他是个独根孤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
说来说去,薛家也就是一个“皇商世家”而已,即古代专门为**采买置办各种物资的特权商人,这样的家世,怎么能跟林家比呢?要知道在古代,商人家庭是根本无法和王侯、诗书世家相提并论的,优势无非就是钱多而已。即便是说到财富,薛家其实也已经大不如前了,小说就有薛宝钗亲口对姨妈王夫人说的一句话:“姨娘深知我家的,难道我家当日也是这样零落不成?”这分明是现在已经败落的一种委婉的说法。
但是,即便说到财富,其实林家也不比薛家差。只要看看贾母这位史侯家的千金小姐就可以知道,同样是世袭侯爵出身的林家有着几代人的财富积累,不可能寒酸到哪里去,而且,林如海还是现任的**官员。
一来侯爵门第的林家其富贵程度肯定不会低于贾母的娘家保龄侯史家;二来林家至林如海一代依然公正勤俭,并没有像贾府那样穷奢极侈,积蓄肯定比贾府多;三来林家人丁不旺,家族人少,花销自然也少,不像贾府那样家大业大,花销也大;三来林如海不仅官职比贾政高,而且是管理盐务的肥缺。因此,可以肯定,林家的财富并不在贾府和薛家之下,而且,林家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也就是说这些庞大的财产,全部是林黛玉的。也因此,林黛玉其实是一位“富得流油”的侯门千金小姐,其门第身份不仅比薛宝钗要**得多,而且配贾宝玉简直是绰绰有余,她自谓的“寄人篱下”“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不过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处境的比喻,表达的是一种心境,并不真的说她自己出身很低,家境贫寒。
在接近八十回的时候,贾府已经露出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狼狈相来,贾琏处理尤二姐的后事竟然筹不够钱,就连应付宫内太监和日常开支的钱也成问题了。而在前八十回,林如海病重以及去世期间,贾母命贾琏带着林黛玉去探视,在林如海死后,贾琏帮着处理了林家的资产和后事,按照现在的说法也就是“托管”了林家的财产。到高鹗续本后四十回,贾琏“突然”就有了二百万两的体己银子,这不能不说是高鹗续本的一个“神来之笔”,他很深地体会到了曹雪芹的“用心”。关于这个问题,很多研究文章已经表明,就是贾琏在处置林家产业时中饱私囊贪污的。而能够从中揩油二百万的家庭是什么样的家庭?可以肯定的是,林家的大部分财产是被贾琏处置了带回了贾家的。这两百万只是“小财”而已。这样来看,林家难道没有薛家富裕吗?
还必须注意一个事实,在前八十回,贾宝玉派小丫环坠儿去送东西,恰好碰到“贾母派人送钱过来”,这说明林黛玉除了跟所有姑娘一样从王熙凤那里领取例钱外,还有贾母的特殊关照。而在所有的姑娘当中,林黛玉也是出手*大方的,她不仅抓了两大把钱给佳蕙,而且还不止一次拿钱给老婆子买酒斗牌。这些都说明林黛玉另有经济来源,手头很宽裕。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林家的富有。
其实,林家*大的悲哀就在于人丁不旺,到林如海这里只有林黛玉一个女儿而已。但这对于已经窘迫得要揭不开锅的贾府来说,应该是大大的好消息。
因此,在这场贾家、林家与薛家的门第大比拼中,林家以无可争议的压倒性优势胜出,所谓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悲剧是在于“门”不当,“户”不对的解释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错误的。
贾母为林黛玉的婚事和薛姨妈作交换
如果真的以为贾母和王夫人关于贾宝玉婚姻的争斗,至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以贾母的胜利和王氏集团的失败而告终,薛宝钗察觉宝黛的真挚爱情主动退出,和林黛玉成为义结金兰的好姐妹,薛姨妈随后也表示放弃,只有王夫人一人还不死心,那就错了。
贾母是何等聪明的人,她不会不知道王夫人的心思,她也知道宝黛的婚姻还存在着变数。所以,第二十九回以后,到第四十五回,甚至到第五十七回,还有一股线,那就是贾母对于贾宝玉和林黛玉婚姻的进一步谋划,而这种谋划是非常精细和隐秘的,几乎看不出来。但是,当我们把其间的一些已经分析过的事件结合起来,真相马上就变得清晰起来了。
**,薛家来京投奔贾府,其实就是想依靠贾府的力量重振薛家,首先是希望薛宝钗能够成功入选宫中,而入选失败之后,又开始寄希望于嫁给贾宝玉,于是,有关“金玉良缘”的说法从第八回开始悄悄蔓延,甚至贾妃也参与进来,赐给薛宝钗和贾宝玉同样的礼物,造成了林黛玉精神上的巨大紧张和不**感,为此和薛宝钗对掐,和贾宝玉吵嘴,闹得鸡犬不宁,这就和贾母的关于宝黛联姻的计划相冲突了,于是,贾母在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不得不出手,粉碎了金玉良缘的阴谋,并且做通了贾妃的工作,不再参与此事;
第二,第四十五回,薛宝钗主动和林黛玉交心,化解冲突矛盾和误解,从此由于薛宝钗的转变,薛姨妈也开始转变。但是,关于薛姨妈的转变,不能全部归功于薛宝钗,而主要归功于贾母。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至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醮以后,贾母围绕林黛玉婚姻和未来的一切谋划,都围绕着一个人来进行,这个人,就是薛姨妈。
就在第四十五回林黛玉和薛宝钗义结金兰后,继薛家举家投奔贾府之后,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第四十九回薛蝌和薛宝琴来投奔薛姨妈,其实也就是投奔贾府。薛蝌、薛宝琴投奔,打着为妹妹薛宝琴完婚的旗号,但是,居然连梅翰林家不在京城而在外地任官都不知道,说明梅家和薛家早就断了往来,定亲的亲家不往来,所以,薛蝌和薛宝琴来京,所谓完婚是假,其实是梅翰林家看到薛家败落,有悔婚之意,薛蝌和薛宝琴无法,只好来投奔贾府,寄希望于贾府的势力,逼迫梅翰林家不准悔婚。这才是事情的真正原因。
来看贾母的反应,在还不知道薛蝌和薛宝琴投奔的真正目的时,就以非常喜欢薛宝琴为由,逼着王夫人认了薛宝琴做干女儿,这是贾母给林黛玉排除对手上的一个双保险,不管你什么目的,我的目的只有一个,谁想和林黛玉竞争,都不行,所以立马逼着王夫人认薛宝琴做干女儿,还说自己要养。这样一来,薛宝琴和贾宝玉就是兄妹了,即便是名义上的,在那个时代,也绝无婚姻之可能。这是贾母继清虚观打醮否定薛宝钗之后的又一个保护林黛玉婚姻的举动。
第五十回贾母询问薛宝琴生辰八字,是在保护林黛玉婚姻的基础上,想把薛宝琴许配给贾府老亲甄家的宝贝儿子甄宝玉,不想,这个时候,贾母才了解到薛蝌和薛宝琴前来投奔的真正原由,是因为宝琴已经和梅家定了亲,但梅家想悔婚,贾母何等聪慧之人,马上就知道应该怎么办了。
于是,才出现了第五十回,贾母一反常态地要求贾惜春把大观园众姐妹画出来,而且特别交代,如果画不全就算了,但必须把薛宝琴画出来,所谓“不管冷暖,你只画去,赶到年下,十分不能便罢了。**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贾母为什么这么急?贾母是要借贾惜春的画,把“意思”送进宫里,告诉贾妃,梅翰林家要悔婚的事情,要贾妃帮薛宝琴一把。梅家悔婚是失德之举,贤德妃出面,名正言顺,这是贾母抛给薛姨妈的**份大礼。
第五十七回,贾母再一次以惊人的爽快,成全了薛蝌和邢岫烟的婚事,一下子就搞定了薛家两个孩子的婚姻大事,这是贾母送给薛姨妈的第二份大礼。
就在这第二份大礼送完之后,薛姨妈开始明白贾母如此慷慨的意图了,那就是:
“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偏生又有了人家,不然倒是一门好亲。前儿我说定了邢女儿,老太太还取笑说:‘我原要说他的人,谁知他的人没到手,倒被他说了我们的一个去了。’虽是顽话,细想来倒有些意思。”
薛姨妈的所谓“前儿老太太因要把你妹妹说给宝玉”,不过是薛姨妈的误解。但是,贾母的意图已经出来了,那就是,我给你这么多大礼,你也该还礼了。怎么还?薛姨妈其实已经悟到了:
“我想宝琴虽有了人家,我虽没人可给,难道一句话也不说。我想着,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
这就是贾母要薛姨妈做的事情。所以,才会有第五十七回的薛姨妈要认林黛玉做干女儿的事情发生,这其实就是贾母的意思,也就是薛姨妈要还贾母的礼。
怎么说呢?很简单,贾母已经帮薛姨妈搞定了薛宝琴和薛蝌的婚事,那么作为交换,薛姨妈也必须投桃报李——给她的父母双亡的外孙女林黛玉当干妈,将来由她向贾母提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亲事。不管薛姨妈愿意不愿意,不管王夫人私下怎么和薛姨妈商量的,但薛姨妈这个礼是必须还的。这就是贾母和薛姨妈所作的交换。因为那个时代,贾母作为林黛玉的外祖母,作为贾宝玉的祖母,是不应越过宝黛的父辈主动提起他们的婚事的,必须有一个人主动挑头,就像薛蝌和邢岫烟的婚事一样,要有薛姨妈挑头,而将来,林黛玉的婚事,贾母选中了,就是要薛姨妈挑头,然后贾母拍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就可以成了,王夫人就无话可说了。贾母这一招,好厉害!
相关的佐证:
一是薛姨妈要认林黛玉做干女儿,林黛玉愿意(其实林黛玉知道这是外婆的计划),紫鹃惊喜;
二是薛姨妈主动承担起了照顾林黛玉的责任,甚至一度搬到林黛玉那里居住,照顾林黛玉,第五十八回:
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已薨,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皆三月不得婚嫁。贾母、邢、王、尤、许婆媳祖孙等皆每日入朝随祭,至未正以后方回。在大内偏宫二十一日后,方请灵入先陵,地名曰孝慈县。这陵离都来往得十来日之功,如今请灵至���,还要停放数日,方入地宫,故得一月光景。宁府贾珍夫妻二人,也少不得是要去的。
两府无人,因此大家计议,家中无主,便报了尤氏产育,将他腾挪出来,协理荣宁两处事体。因又托了薛姨妈在园内照管他姊妹丫鬟。薛姨妈只得也挪进园来。因宝钗处有湘云香菱,李纨处目今李婶母女虽去,然有时亦来住三五日不定,贾母又将宝琴送与他去照管;迎春处有岫烟;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惜春处房屋狭小;况贾母又千叮咛万嘱咐托他照管林黛玉,薛姨妈素习也*怜爱他的,今既巧遇这事,便挪至潇湘馆来和黛玉同房,一应药饵饮食十分经心。黛玉感戴不尽,以后便亦如宝钗之呼,连宝钗前亦直以姐姐呼之,宝琴前直以妹妹呼之,俨似同胞共出,较诸人更似亲切。
贾母见如此,也十分喜悦放心。
薛姨妈这些积极的反应,有几点可以肯定:
一是,薛姨妈当时至少在主观意识层面已经放弃了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计划;
二是,作为还礼,薛姨妈已经准备承担自己的义务,那就是以林黛玉的干妈自居,为林黛玉和贾宝玉将来的婚事挑头出面;
三是,这是贾母的有关贾宝玉和林黛玉婚姻的重要的一步,已经实施成功,所以,当看到薛姨妈主动搬到林黛玉那里,照顾林黛玉,林黛玉称薛姨妈为妈妈,称薛宝钗为姐姐的时候,贾母的反应是“十分喜悦放心”了;
四是,薛姨妈一旦认林黛玉做女儿,事实上也就排除了林黛玉嫁给薛蟠的可能,不过那是薛宝钗开的一个玩笑而已,而且薛姨妈当场就否定了,香菱这样的女孩尚且怕被薛蟠糟蹋了,何况是林黛玉呢?
总之,事实再一次证明,贾母关于林黛玉婚姻的保障做得可谓周密和深远,如果不是八十回后贾府接连发生人力不可阻挡的灾难——贾妃难产而死,贾母惊悸猝死的话,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婚事,在贾母的总策划下,那是一点意外也不会有的,也不会发生后来林黛玉自缢死、薛宝钗违心嫁、贾宝玉出为僧的悲剧了。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