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管理类硕士联考英语(二)中,翻译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能反映出考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考查项目。按*新考试大纲的规定,翻译和写作两部分合计40分。考生在这两部分中的得分高低,对其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进入理想的学校有着莫大的关系,其重要性绝不容低估。
中国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非常重视考试分数,而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唯分数论的现实环境中,考生们的主要精力大多放在一些利用应试技巧可以提高成绩的考查项目上。而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夯实基础方能有所提高的翻译和写作部分,许多考生的重视程度不高,缺少针对性训练,暴露出许多问题和不足。很多考生往往试图通过背诵一些所谓的“**写作模版”蒙混过关,从而造成大面积雷同作文的出现,导致严重后果,大大影响考生的成绩。而考生翻译能力的不足也常常令阅卷老师面对试卷啼笑皆非。
殊不知,语言能力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需要大量的积淀,很难一蹴而就。只有在较长时间内多读、多背、多写、多练,才能真正提高翻译和写作能力,实现自己追求高分的目标。
本书编纂的目标就是为参加管理类硕士联考英语(二)的考生提供一本比较实用的、较易于模仿的英语翻译及写作指导手册,使其成为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或课外自学英语(二)的补充替代物。本书分写作与翻译两大部分,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就如何提高这两项成绩进行分析探讨。
翻译部分对考生的英文深度理解及汉语正确表达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考生只有真正理解英语原文的意思才能将之翻译成汉语。而翻译过程中,两种语言的语体风格、语法结构、表达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使一些考生感到“能明白英语意思,却翻译不出汉语”的苦闷。
翻译的过程分为“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理解是表达的前提,要想翻译正确就必须先正确理解原文,从这一点看,翻译会涉及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翻译部分的备考和阅读理解的部分是相通的,在准备阅读部分的同时也为翻译部分打下了基础,而在备考翻译的同��可以系统分析阅读理解中常见的复杂句型,由此对阅读部分有很大帮助,甚至对写作部分也大有裨益。本书在选材上无限接近真题,在分析大纲、分析历年出题思路以及试题出处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了例句以及课后作业和模拟实战。针对大家缺乏实战练习的问题,本书提供了30篇类型和难度非常接近真题的模拟练习。
本书从“词”的翻译技巧,到“句”的翻译技巧,再到“篇章”的翻译策略,逐级分析讲解了翻译部分*为实用的技巧。在翻译技巧应用时所选用的例子或来源于真题,或选择了和真题难度及类型极为相似的句子。可以说,本书的翻译技巧在真题的翻译中可以验证其实用性,可以使考生在*短的时间内达到*好的复习效果。
尤需强调的是,不动笔练习是翻译提高的大忌,在初学翻译时,很多考生往往通读一遍就觉得自己可以翻译出来,很多时候懒得动笔,这种想法会成为成绩提高的*大障碍。希望大家能够真正动笔去练习本书提供的例句、练习、模拟文章,然后再同参考译文进行对比。坚持练习,我们定能实现“满分翻译”!
写作部分的考查目的对考生的英语语言应用及表达能力要求颇高,要求考生表现出较好的正规书面英语写作基本功。但限于英语语言使用环境在中国的匮缺,考生平时很难有机会进行这个方面的实际应用、训练和操作。即使外资、合资企业的中国员工,平时工作中进行的英语书面交流也多以电子邮件等形式为主,其语法、拼写及语域的使用与正式考试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异,使得一些考生无所适从,在实际考试中难以发挥*佳水平。
外语学习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求那些离开学校多年、平时较少接触英语的考生,系统地、按部就班地学习英语,这不太现实。但外语学习终究是一个基于模仿的过程,根据考试大纲的题型设计,通过针对性较强的训练,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完全可以使考生较为明显地提高英语写作的能力。
写作部分提供了大量热点常用词汇的英语表述方法、经典句型智慧锦囊、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框架构建和模写示范,大量的专题写作练习、较多的参考范文及译文。希望通过这些材料,为参加英语(二)考试、期冀提高英语写作成绩的考生们助一臂之力。
出于使用方便的考虑,本部分的编纂按照考试大纲的具体要求,按题型的设置内容分成A、B两部分进行解析。每部分又根据大纲的规定及历年考试真题的形式,分成若干环节,相应进行分析解读,提供配套练习和参考范文,以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针对性地查阅和模仿训练。
本书的编者均为大学英语教师,从事研究生英语系列培训多达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了解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实际需要。这些经验使本书的编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按照本书提供的翻译和写作的技巧与练习系统性地训练一段时间之后,考生一定能够在英语(二)翻译及写作方面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