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高桥镇之旅
高桥镇位于红安县中南部,东依倒水河,与永佳河镇隔河相望,西与二程镇、武汉黄陂区的木兰乡接壤,南与八里、觅儿镇毗邻,北与城关镇相连,全镇辖43个行政村。相传明朝时期,一条河隔断两岸,一位姓高的先生指点人们到一块田里取石修桥,桥修成功后,田里的块石刚好取完了,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桥取名为“高桥”,该河流取名“高桥河”。现高桥镇政府驻地詹店,沿阳福公路,北抵县城仅13公里。高桥镇由原詹店镇和高桥河乡于1999年3月合并而成,总面积168平方公里,阳福公路纵穿南北,高杨公路横贯东西,有倒水河、高桥河流经境内。
在革命战争年代,高桥镇有3万多人参加了革命,1万多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在册烈士达6000人。这里走出了一代伟人李先念主席,走出了胡奇才、詹才芳、王近山等12位功勋**的新中国开国将军,新时期又诞生了江建曾、罗刚、罗毅、李平、黄俊峰等6位将军。境内的红色旅游资源有位于庙咀湾村的见证历史沧桑的原陂安南县城革命遗址群、位于余家边村的王鉴创办的鄂东*早的农民夜校旧址、旅游名村长丰村的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和修缮一新的12位新中国开国将军的故居。高桥镇正在争创全省旅游名镇。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县城以南20公里的高桥镇长丰村,坐落在名为九龙冲的九条山冲之首,与武汉市黄陂区的木兰生态旅游区隔湖相望。
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占地面积120多亩,由李先念故居、李先念故居纪念馆、李先念图书馆等主体建筑和牌坊式门楼、停车场、桂花园酒店、综合服务房等附属设施组成。整个建筑群北靠青山,南临池塘,西倚李家大屋水库,东望九龙冲口,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这里是全国1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上的重要景点之一,其中李先念故居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故居纪念园被评定为**4A级风景旅游区。
2008年初,湖北省政府决定建立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并将其管理处定为副处级事业单位,隶属于湖北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由原来的李先念故居管理所转变而来。20世纪70年代,当地政府在故居西侧修建高桥地区革命传统教育展览馆,同故居一起对外开放,此展览馆于1979年由红安县革命博物馆接手管理。1992年12月,李先念故居被省政府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长期以来,李先念故居一直受到省、市、县各级领导和李先念同属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因此有了较快的发展。从2005年下半年至今,故居获得投资2000多万元,以原有故居为依托进行改造和扩建,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先念故居纪念园。该园建筑面积3900平方米,已经成为集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旅游、农业科技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纪念园区。为适应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李先念故居纪念园设管理处对其进行管理。
纪念园牌坊式门楼额枋上的“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八个大字由**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亲笔题写,其两侧的楹联“入川陕,走河西,驰骋中原,将军不下马。理仓廪,问经济,剪除蟊贼,元首正是他”和“先天下之忧而忧清风两袖,念人间之苦为苦正气千秋”则由军旅作家刘亚洲中将所作,是对李先念同志66年革命生涯的精辟概括。
李先念故居建筑面积130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五间,是一幢普通的土砖瓦房,原是李家祖辈租种地主的佃田时住过的庄屋,现在对其内部做了复原陈列。西侧两间是李先念父母的住房,1909年6月23日李先念在这里诞生,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尔后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东侧三间是李先念哥嫂的住房,也基本保持原貌。2006年5月,李先念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西侧为李先念故居纪念馆,由20世纪70年代高桥地区革命传统教育展览馆发展而来,建筑面积360平方米。该馆以凝练的语言展示了从高桥镇走出的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李先念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业绩和历史功勋,充分反映出他作为马克思主义者毕生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面对危难绝境时不动摇、不退缩的革命者的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顾全大局的党性原则以及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
新建的李先念故居图书馆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按李先念同志在中南海居住的房屋仿造而来,分为生活区、办公区、功能区,部分再现了李先念同志在京期间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图书馆收藏了关于李先念同志生平、红四方面军战史、新四军第五师发展史及农业科技等方面的图书4000多册,复原了李先念同志在京期间的办公室和接待室,并将功能区中的小影院改造为多功能厅,主要用于当地农业科技培训,便于农民掌握多门新技术,拓宽致富门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此外,图书馆还可用于开展学术交流和各种会务等活动。目前,在此已成功举办了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先生关于“中美农业发展比较及农村合作**”的演讲会,和有乔治敦大学校长约翰?德吉奥亚参加的中国中青年官员赴美学习情况座谈会。图书馆内还举办了高桥革命史陈列,展示高桥地区党组织建立、发展和领导当地工农武装斗争的光辉历程。
在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的扩展区内,新建了桂花园酒店。该酒店是按照四**标准建造的现代豪华涉外酒店,酒店占地面积46000平方米,属于前庭后院的建筑风格。酒店拥有客房55间,*多能够同时接待105人入住。
故居纪念园正在按**级景区规划扩展园区,新建接待**,不断完善旅游要素,并对红马寨山冈进行开发,将其作为纪念园景区的拓展和延伸,逐步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打造成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景区,更好地接待八方来客。
【湖北旅游名村——长丰村】
长丰村位于李先念故居纪念园中,全村总面积3.3平方公里,11个村民小组,共226户946人,耕地面积888亩,山林面积4800亩,森林覆盖率76%,水库4座。长丰村是红安县首批按新农村标准建设的乡村,得到了李先念主席之女李小林女士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长丰村以创建“旅游名村”为抓手,突出打造“主席故里”品牌,构建九龙冲红色旅游核心区。该村以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为契机,精心规划,统筹安排,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集全村之力开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现在,全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美丽、富裕、迷人的旅游名村正在迎来八方来客。
【红马寨自然风景区】
红马寨是位于李先念故居西南的一座小山,距故居200米。该山海拔201米,山脊是划分武汉黄陂区和红安县的自然分界线。山上植被丰茂,春天,漫山遍野的映山红是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秋冬之交,遇到气候适宜时,有的株丛还可以二度开花。
红马寨原本是一座很普通、很平常的山,因很久以前常有一对青狮出没而被冠名“青狮岭”,后来又传说红马将军在此显灵而被人们称为红马寨。这里很早就有很多关于**和红马将军的传说。
相传明朝时期,有一位皇帝南巡至此,经过九龙冲,远远看见此山一峰突起,秀丽多姿,便停车下马,登临山顶,俯瞰四周风景。只见九龙冲的九条龙翘首于青狮岭北麓,其中有一条龙气势磅礴,跃跃欲试,似要腾空而起,飞越山岭,而岭南正是一片烟波浩渺,碧水连天。皇帝龙颜大为不悦:“他日若是蛟龙飞越山岭,涉入那汪碧水,此处必生叛乱,危及我大明基业。”皇帝即刻传下圣旨,号令当地百姓劈山斩龙,将那条似要腾飞的山龙颈部挖开一条深陷的缺口,并将挖出的土石全都填入九龙冲。皇帝以为这样既断了龙的“七寸”,又堵住了入水的去路,就可以安定这方水土,巩固基业,于是放心地离去。然而第二年春天,这儿山洪暴发,洪水泛滥,冲毁了大片良田。九龙冲又因土石淤塞而严重内涝,整个九龙冲变成一片水乡泽国。这年下来,佃农颗粒无收,可地主老财却不减租息,九龙冲里民怨沸腾,哀鸿遍野。
在一个白云轻飘的日子里,青狮岭上山风骤起,一声轰鸣,只见一团云雾托起一个骑着枣红骏马的老翁从山上飘然而至。众人看得分明:那马身长丈二,身高八尺有余。一位熟读经书、洞明世事的绅士目不转睛地盯住那匹枣红马说:“那是一匹‘龙马’啊!古书上载‘马八尺以上为龙’”再看那马上的老翁一派将军风度:鹤发童颜,气宇轩昂,铁甲戎衣,腰佩宝剑。百姓们称他为“红马将军”,说他肯定是龙的化身。那“红马将军”挥动手中的马鞭指着那段被挖断了颈部的山脉,为百姓们指点迷津:“只要你们将那挖走的土石填回,恢复龙的原身,来年自然会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完扬鞭跃马,飞上云端,不见了踪影。当地百姓按照“红马将军”的指点,瞒着官府县衙悄悄地将那“龙颈”填平,使那段山脉恢复了原貌,第二年的年景果然好了起来。此后,这里便被人们称为红马寨。
红马寨是李先念青少年时代的乐园,也是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小时候,李先念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上山放牛、打柴、捉迷藏。待年龄稍长,他还经常翻越这座小山岗前往黄陂学做木工手艺谋生计。参加革命后,1927年底革命低潮时期,李先念在山上的一个洞里隐藏了三个月,其间仅有他的二嫂和三姐等极少数的人以上山打柴为名给他送饭吃,直到第二年春天。
李先念同志藏身的这个山洞位于红马寨东南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山沟内。山沟西高东低,山洞处在山沟中段一处水潭底下,洞口很不起眼,洞内空间狭小,仅能容一人藏身。当年这里草木丛生,遮住了洞口,遇到雨天时,潭水外溢形成瀑布飞泻,更是挡住了洞口,所以敌人多次搜山都未能发现他。后来,此山洞被当地的人们称为“卧龙洞”,为后辈争先寻访之处。
红马寨上现有“李先念同志藏居洞”“红安魂塑像”“九龙朝珠”观景台等景点。
红安魂塑像位于红马寨北崖顶部,由赭红色石块塑成,通体长14米,宽2.4米,高4米,整个塑像外形似红旗在疾风中招展,寄寓了一往无前、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塑像背面还有董必武、徐向前、江泽民等党和**领导人的题字。
紧邻红安魂塑像有一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向北眺望,只见九条小山脉自南向北依次排开,像九条游龙,自东蜿蜒西倾,然后汇集到木兰湖。木兰湖则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众山之中,这就是当地有名的“九龙朝珠”。
此外,山上还有潜龙潭、溜龙沟、游龙湫和太平天国时期留下的城寨寨墙遗址等景点。红马寨是这附近一带的一处制高点,早在清朝后期,当地的地主豪绅就聚集乡民在这里修筑城寨,抗拒太平天国军队的袭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历史时期,红马寨及其上面的城寨也多次成为不同军队的据点。据当地的长者回忆,原有的城寨围墙都沿山势险要的方位砌筑,城寨整体成环形,周长大约有2.5公里长,并且有东南西北四门,易守难攻。几经风雨,几经沧桑,城寨围墙逐渐损毁,现在大家还能依稀看到一些城寨的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