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制作“礼物”和“感谢”
这天,接乐乐放学回来的路上,我们路过一家新开的食杂店,乐乐一定要进去买糖。我不想让她吃太多糖,就说:“**让妈妈带你到大超市去,好吃的可多了,营养也丰富。”但是乐乐会哭,说:“这里现在就能买,而且我只要糖。”这时该怎么办?
A.装作一个学问家,大谈吃糖多了的种种不好,但问题是孩子听着会烦,即使明白这些知识,也依然照吃不误。
B.批评:“你就知道吃,看你班的小花,学习多好,你要能和她一样,吃什么我买什么,但糖**要少买。”
C.“要买你买,我走!看你怎么回家?”然后直接走开。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声更大,非常害怕,跟着你离开,心里想:你是坏爸爸。
我是这样想的:孩子买糖,是因为糖吃起来甜甜的,孩子想寻求一种甜蜜的感觉。我们无权阻止孩子的这种美好愿望,但不妨通过其他方式来满足。
我蹲下来,看着乐乐,笑着问她:“乐乐,糖很甜吧?”“是的。”乐乐眨了眨眼睛。
“爸爸的怀抱和爸爸的笑容,是不是也很甜?”“对啊。”乐乐主动亲了亲我的脸,作为温暖的回报。“乐乐,糖吃完了甜蜜就没有了,但爸爸一直在你身边,甜蜜是长久的。”
孩子静静地看着我,领悟着我的话。我耐心等待着。果然,乐乐说:“爸爸,我更喜欢长久的甜蜜,其实我不是想吃糖。我是想送给妈妈一个小礼物,谢谢妈妈。但是不知道买什么好,才要买糖的。”
女儿的话让我很感动,我知道她要感谢妈妈昨天冒雨为她去学校取水彩笔的事,她已经知道感恩,懂得用礼物回报别人,这是非常大的进步。我说:“原来是这样!你要用礼物来感谢妈妈,真是个非常好的主意。不过我觉得妈妈并不一定喜欢吃糖,也许用其他礼物来感谢,妈妈会更高兴呢!”乐乐很期待地问:“那应该送什么礼物呢?”
我说:“*能表达谢意的礼物,我认为是自己制作的礼物。”乐乐迷茫地说:“自己制作的礼物?我能制作什么呢?”说完她陷入了思考。我知道她已经放弃买糖的计划,于是带着她走进了食杂店。指着一个小本子说:“你看这个小本子就很好。”乐乐说:“这么小的本子能做什么?妈妈也不上学了,不用做作业呀!”我没有直接说能���什么,而是请她仔细看一看,等清楚了本子里的一切再提问更好。
乐乐翻开小本子,出现在她眼前的是贴纸,有美丽公主,有**战士,有星际大飞船,她兴奋起来,迫不及待地翻开第二页,第二页不是贴纸,是小彩色纸。乐乐的兴奋忽然没有了,虽然她已经知道了小本子主要由小彩色纸构成,但是她对小彩色纸没有兴趣,之所以没有兴趣是因为她觉得这个东西没有用处。于是,她继续问我这么小的彩色纸用来做什么?
我摸摸她的小脑袋,继续启发:“仔细想想,是不是可以用来记录一些有意义的东西呢?”乐乐静静地看着我:“爸爸说得好奇怪,一些有意义的东西是什么呢?”我回答:“比如你的想法,你的好主意,还有你对妈妈的感谢和爱!”乐乐点点头似乎有所领悟,但看着本子上的横线,又问我:“能不能画画?”
如果我们认为,有横线的小本子只能写字,画画只能用图画本,那是我们被限制了,有些事情不可以说只能怎样,不能怎样,因为正是答案的多样性造就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我回答可以画画,又问还可以做什么?自从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我就开始捕捉生活中的闪光,从一个小问题,把她引向深处,让她得出大智慧。
乐乐想了想,说:“当手工纸用呗,是小手工纸,能叠小东西。”我点头表示同意:“叠小东西也不错。就看你叠什么小东西,不少小东西有大用处呢。”“好吧,买下了。”乐乐拿了两个小本子,另外还购买了一些她需要的学习用品。我让乐乐计算了所购的小礼物的总价,然后让她自己和店主结算。
出了店门,乐乐问:“爸爸,你刚才说小东西有大用处,是什么意思?”我指着街道上的灯问:“它大吗?”乐乐回答:“挺小的。”我再次启发她:“但是灯的用处很大,没有灯世界会怎样?”乐乐回答:“一到晚上,世界一片黑暗,相当可怕。”
我微微一笑,接着说:“我们可以用小彩色纸叠成各种小图形,然后学习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可以把小彩色纸叠成一个小风车,再通过小风车对风进行研究。”乐乐听到这里,说:“它们虽小但用处极大。”我马上称赞她领悟正确!
回到家,乐乐关上自己房间的门,说要自己动手制作礼物了,不许我和她妈妈偷看。我微笑着走开,等待着有趣的结果。妈妈虽然一脸莫名其妙,但也走开了。大约一个小时之后,乐乐打开房门,手里拿着一堆东西走向妈妈:“妈妈,这是我送你的礼物!谢谢你昨天帮我去学校取水彩笔。”
妈妈接过礼物一看,原来是一只彩色的小船、一只彩色的青蛙,还有一页纸上画着大大的爱心和两个小人,下面写着:“妈妈,谢谢你!我爱你!”落款写着乐乐,还画了一个小女孩的笑脸。妈妈一下子就被乐乐感动了,激动地抱着乐乐说:“妈妈也爱你,我的好宝贝!”
我也很感动,我知道这也许就是目前乐乐能自己制作的*好的礼物了。折纸课好久不上了,可能就记得小船和青蛙怎么叠了。但是孩子努力把自己所有能做到的都呈现了出来,这种心意本身就比礼物要珍贵万分。
乐乐看到妈妈如此激动,知道自己的礼物妈妈很喜欢,也很开心。这次自制礼物是我启发,她思考的结果,做什么全是她自己想的,我想通过这次启发和实践,她一定真正领悟了“礼物”与“感谢”的含义,并且对“创作”有了更深的体会。
3.“诱”孩子自己讲出道理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其实孩子也知道大人说的道理是对的,但是却不愿意遵守,甚至很反感。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为什么反感,为什么不愿遵守呢?因为那是别人的道理,不是自己的。如果是孩子自己得出的结论,自己领悟出来的道理,他们会格外认同,严格遵守。因此,我觉得讲道理的方式,不是大人长篇大论说出来,而是一步一步引导,让孩子自己说出那个道理。
有**,我带乐乐去朋友家玩,正好遇上他的孩子放假回来,孩子瞟了我们一眼,老鼠一样顺着墙边往里溜。朋友是单位领导,身材魁梧,嗓门特别大,拦住孩子的去路,问寒假作业是什么。
孩子垂下头,回答:“两本练习册。”然后想绕开爸爸走掉,却被大吼站住,小孩吓得书包落地,又慌忙捡起。接下来就是爸爸发怒的声音:“还有呢?”孩子回答:“没有。”爸爸推了他一下,说:“你真能说谎,应该还有卷子改错吧!我刚从邻居那里回来,和你一个班的贝贝考了双百,你的卷子呢,拿出来看看。”孩子哆哆嗦嗦拿出卷子,并用力咳嗽,脸憋得通红。我猜孩子考的分数一般,为了逃避家长的训骂,装作生病。
爸爸立马把卷子扔到孩子身上,说:“语文92,数学93,贝贝农村来的,考双百,我们住在城市,我还是领导,你居然考得这么差,你真是白痴,你给我过来。”孩子马上喊:“我咳嗽,肚子疼,要睡觉。”
爸爸指着他,说:“贝贝上学,他家人用电动车接送,结果考了双百,而且什么东西也不要。我对你小车接小车送,你还要好吃好喝,你对得起家长的精心养育吗?你的问题很大很严重,你给我过来,开始认错。”
看到这里,我有点悲哀,可怕的大呼小叫用在了家里,用在了孩子身上,等待家长的将是什么?是屈服顺从?还是叛逆反抗?我认为孩子的屈服顺从是表面的,内心却充满叛逆反抗。生活告诉我们:这样教育下去,家庭会变成可怕的战场。
妈妈也跑来指责孩子:“上小学很简单的,要门门功课100分,不然初中、高中、大学怎么学习?孩子你不懂,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你贪玩、贪吃、贪睡是不行的。”爸爸马上接话:“把他所有的玩具扔掉,除了读书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既然是笨鸟,就要先飞。”我想这不是笨鸟先飞,而是牢笼式的折磨,牢笼里关的是野兽,而不应该是孩子。
很快,夫妻俩又争吵起来,都说孩子没有考出好分数是对方的错,乐乐惊吓得直往我身后藏。在卷子改错中,朋友每看到一个错误就会喊:“我教了你多少次,还能做错。”然后拧住孩子的耳朵,骂,“我让你上课不好好听讲,让你下课不认真做题,让你看动漫,让你玩游戏,让你吃吃喝喝,让你懒懒散散。”
他爸爸说了一堆让你怎样,可以颁发一个遣词造句奖,却没有想想自己的问题。到*后,错是改完了,孩子也哭了很久。我想改错的不只是孩子,还有这位家长,被迫改错和主动改错是两个概念,前者改来改去还会发生错误,后者却不同。
我决定再次“多管闲事”一回——和朋友好好谈一谈。我握住朋友的手,告诉他如果不会亲子教育的话,可以这样思考:把孩子当成自己来教育,你会大声训骂自己吗?你会剥夺自己的兴趣爱好吗?在亲子教育中,必须要启发孩子,让他在快乐中领悟知识,彻底摆脱说教,从而乐于学习。你不仅没有做好这些工作,而且还大呼小叫,带给孩子的是惊吓不安,他会对学习产生恐惧。
朋友仔细想了片刻,说:“你的一席话让我幡然醒悟了,我们不能训骂孩子,也不可以剥夺他们的兴趣爱好,只是,怎么启发孩子才能让他在快乐中领悟呢?”
我和乐乐来到朋友的孩子身边,上演了一番五分钟的启发录,只要启发得恰到好处,任何孩子都可以充分领悟。
朋友的孩子叫小兵,我拿起小兵的作业看了一下,马上笑眯眯地说:“你的字体真漂亮,就像电脑打印的一样。”小兵也笑:“爸爸妈妈可不这么认为!”我朝朋友招手,他和妻子赶紧走过来,说:“你的字真的很好呀!”小兵突然抢过本子,认真看了看,说:“我能够写得更好!”我抱起小兵,保持笑容:“要是你的作业都写这么好就棒极了。”小兵摇头,喊:“不行,我不行。”
我立刻说:“你也许不知道,就在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上,一开始只有很少的动物和植物,如果把这些看作大地的作业,它写得太糟糕了,但是大地一直在努力,终于写出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小兵听着听着鼓起了掌:“叔叔,你讲得真有意思,我也想和大地一样。”乐乐跟着说:“我在网络里看到过以前的社会,一点也不发达,经过人们的不断奋斗,社会越来越好了。”小兵朝乐乐呵呵一笑:“我也这么认为。”
朋友看到孩子的认识有了转变,加入了自己的启发:“孩子,我们在你这个年龄看电视都困难,现在居然有了手机和电脑,为什么呢?因为大家可以做到更好。”小兵扑到爸爸怀里,说:“我知道怎么做了。我要不放弃,坚持努力,一直努力,就能像大地一样写好作业,取得好成绩。我行,我一定能行!”“孩子,你可以领悟到这里,我和你妈妈太欣慰了!”朋友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
两天后,这个朋友请我吃饭,说:“依照你的教育思路给孩子以启发,果然孩子有了好的改变,不过他对我还是有点冷淡,而且不爱说话,做事犹犹豫豫,怎么办?”我回答:“你已经把他吓怕了,严重的话会诱发心理疾病。一定要记住:把孩子当成自己来教育,把大呼小叫减少到零,不断增加启发的内容,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会领悟并将其变成终身课题,这样持续地做肯定能改变现状。”
朋友回到家后,反复思考了我的话,决定让领悟伴随孩子的一生,尽管这种坚持有很大难度。又过了一阵,我俩在一个聚会上遇到,朋友兴奋地说:“我按照你的话做了,孩子爱和我亲热了,有时候上着班,还总是想着怎么和孩子在玩中启发、如何在学里领悟。谢谢你的帮助!”
好爸爸的温馨提示:
领悟是一种化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孩子会领悟了,就是学会了主动思考,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遇到其他的问题,都能深入思考,想对策和解决方法,而不是等待别人。在引导孩子学习领悟,增强领悟力时,家长需要注意控制自己说教的欲望,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和解决办法,只给提示和启发,让孩子自己去下结论,自己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