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道德经
QQ咨询:
有路璐璐:

道德经

  • 作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 ISBN:9787511345035
  •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01日
  • 页数:320
  • 定价:¥35.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相传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是道家学派*具权威的经典著作,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它文约意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的奇书,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称《道经》,下篇为《德经》。《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幻的微妙。《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的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详细注解并翻译原文,并针对每章内容分别从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三大方向列举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古今中外案例,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版式上都力求呈现出多方位的立体化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体会和感悟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 道德经(附赠《弟子规》全新典藏权译本)(中华民族智慧及哲理的*高代表!治国、齐家、修身、为学之**宝典!大志者从中建功垂名
    文章节选
    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原文】
    道①可道②,非常道③。
    名可名,非常名。
    无④,名天地之始。
    有⑤,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⑥。
    常有,欲以观其徼⑦。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⑧。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注释】
    ①道:名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变化所遵循的秩序、方法和规则。
    ②道:动词,说出。
    ③道:名词,万物遵循的规律,即老子所说的“道”。
    ④无:天地万物没形成时的混沌状态。
    ⑤有:天地万物形成并产生名物之状态。
    ⑥妙:微妙、奥妙。
    ⑦徼(jiào):边际、边界,这里引申为端倪。
    ⑧玄:深奥的、不可预知的。
    【译文】
    能用言语说出来的道,不是非常之道。
    能形容说出来的名,不是非常之名。
    无影无形的混沌状态,乃天地万物之始。
    天地形成时的本源状态,乃孕育万物之源。
    所以要常从“无”中领悟“道”的玄妙。
    要常从“有”中领悟万物产生的端倪。
    “妙”和“徼”本源相同名称相异,但都体现了“道”的玄妙变化。
    变来变去,这就是宇宙天地万物玄妙之所在。
    【解读心得】
    1.开篇**章,老子即提出了“道”之存在,以及它的无形、无名、玄妙。老子认为,是“道”使宇宙万物“无”中生“有”,化生有名之万物。所以,“道”为“众妙之门”。他的这种思想,体现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
    2.“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它存在于天地万物形成之前的“无”中,又主宰并化生天地万物。这个“道”,实际上就是对天地万物的规律性认识,即自然大道。
    3.“道”是规律,是真理,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只有遵循,不能违背,否则,就是背道而驰,必然走向灭亡。
    4.“名”,是概念,能用言辞表达出来的,多带有主观色彩。自然,它是有局限性的。而“道”是无影无形的,所谓“大道无形”;“道”也不是概念和语言所能表达出来的,所谓“言不尽意”。
    【前人校注名句】
    “常道无道,常名无名。”——王夫之

    “可道之道,可名这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关系密切,不可名也。”——王弼

    “老氏悯夫世人逐末忘本,浸失真源,不得已而应机垂训,又恐人溺于言辞,弗能内观,故复示人以深意,必使反求诸己,欲其自得之,而入众妙之门以复其初,又能体是而行,以辅万物之自然,而同归于一也。宜深味之。”——范应元
    【经典故事】
    孔子问道于老子而得道

    老聘,就是老了。老子的大智慧,孔子早有耳闻,心向往之。孔子当时虽然也是名闻天下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但他自觉,自己的思想和学问远不及老子,于是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向老子问学问道。
    **,孔子去见老子,老子刚洗完头,正披着发待干。老子凝神定立,形直身僵,像个木偶人。
    孔子见老子在静思练功,就知趣地退出来等。
    过了一会,待老子练完功,孔子进去。说:“我看见刚才先生形体直立不动,犹如枯木,又好像超然物外而遗世独立的样子。”
    老子说:“我心回归到生命的*初状态,游于万物的初元了。”
    孔子说:“怎么讲?”
    老子说:“心困而不能明理,闭嘴而不能说话,给你说个大略吧。至阴寒冷,至阳炎热;寒冷出于天,炎热出于地。阴阳相交,万物化生,这是万物产**展的规律,但你看不到。生死兴衰,时隐时现,日迁月移,道无时不在此中起着作用,但你却不见他的形迹。生有所始,死有所归,生死循环,无有穷尽。这就是万物生死之根本。”
    孔子说:“请问游心于此的情境是怎样的?”
    老子说:“这种境界,是至美至乐的境界,能够达到的,可称为圣人了。”
    老子所说的,正是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它“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孔子由此得知,大道无形无迹、玄奥无穷,为天地之母之根,更领悟到老子静心功夫的关键,在于让内心回归淳朴真我的状态,而这,正是一个人超凡入圣的修养功夫之所在。
    又有一次,孔子对老子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自以为很久了,熟悉其中的道理了,但凭此进见72个君主,讲解先生您的道理,阐扬周公召公的业绩,可是没有一个君主采纳。太难了!是这些人难以说服?还是道理难以发扬呢?”
    老子说:“幸好你没遇到治世的君主啊!所谓六经只是先王陈旧知识,怎么是真正的道呢?你的所谓知识和道理,就像是足迹,是先人的足迹,足迹又不是鞋呀,怎么有用?白鸟雌雄相视但可生育;而虫类则是雄在上,雌在下,上下相交应和才生育。有种叫“类”的动物,身兼雌雄两性,能自身自育。本性不可改,命不可变,时间不可留,道不可闭塞。得到道就能成功,失道必定失败。”
    孔子听得去里雾里,然后,他三个月没出门,在家静坐自修,然后,他再去见老子。
    孔子说:“我懂了。乌鸦喜鹊孵化而生,鱼儿濡沫而生,蜂类则是化生。弟弟出生,哥哥失爱而啼哭。我离开自然造化已经很久了,所以怎能到道,怎能去教化人呢?”
    老子说:“很好。孔丘得道了!”
    老子告诫孔子,他所学的所谓六经不过是陈旧的知识,远远不是道。道需要与法天效地,与自然天地合一,观察天下万物,观察事物发展的规律,才能得到道;得到道,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学以致用,教化天下。孔子*终认识到此,所以老子说他得道了。
    目录
    上篇.《道经》三十七章
    **章.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002
    第二章.为而不恃,功成弗居 006
    第三章.圣人之治,无为而治 009
    第四章.挫锐解纷,和光同尘 013
    第五章.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017
    第六章.玄牝之门,谓天地根 021
    第七章.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024
    第八章.上善若水,不争无尤 027
    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031
    第十章.抟气为柔,明白四达 035
    第十一章.有以为利,无以为用 039
    第十二章.圣人为腹,去彼取此 043
    第十三章.得之若惊,失之若惊 047
    第十四章.执古之道,御今之有 051
    第十五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055
    第十六章.致虚守静,复归其根 059
    第十七章.悠兮贵言,功成事遂 063
    第十八章.道废仁出,慧出大伪 066
    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069
    第二十章.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073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078
    第二十二章.夫唯不争,莫与之争 082
    第二十三章.同于道者,希言自然 086
    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090
    第二十五章.寂兮寥兮,道法自然 094
    第二十六章.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098
    第二十七章.善行无迹,善言无瑕 102
    第二十八章.知荣守辱,为天下谷 106
    第二十九章.无为无执,无败无失 110
    第三十章.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113
    第三十一章.夫唯兵者,不祥之器 116
    第三十二章.万物自宾,知止不殆 120
    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24
    第三十四章.不自为大,故成其大 128
    第三十五章.道之出口,淡乎无味 131
    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134
    第三十七章 .不欲以静,天下自定 137

    下篇 《德经》四十四章

    第三十八章.失道后德,失义后礼 142
    第三十九章.以贱为本,以下为基 146
    第四十章.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150
    第四十一章.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153
    第四十二章.负阴抱阳,冲气为和 157
    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161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64
    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167
    第四十六章.罪于纵欲,知足常足 170
    第四十七章.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173
    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177
    第四十九章.善者吾善,不善吾善 180
    第五十章.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183
    第五十一章.尊道贵德,而常自然 188
    第五十二章.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192
    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196
    第五十四章.善建不拔,善抱不脱 200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205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0
    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 214
    第五十八章.祸兮福倚,福兮祸伏 218
    第五十九章.重积德者,长生久视 221
    第六十章.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224
    第六十一章.各得所欲,大者为下 227
    第六十二章.万物之奥,为天下贵 231
    第六十三章.难作于易,大作于细 235
    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39
    第六十五章.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243
    第六十六章.以其善下,为百谷王 247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251
    第六十八章.不争之德,用人之力 255
    第六十九章.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259
    第七十章.知我者稀,则我者贵 263
    第七十一章.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68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271
    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274
    第七十四章.代大匠斫,稀有不伤 278
    第七十五章.无以生为,贤于贵生 281
    第七十六章.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285
    第七十七章.余者损之,不足补之 289
    第七十八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293
    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296
    第八十章.甘食美服,安居乐俗 299
    第八十一章.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303
    编辑推荐语
    ★**1:治国、齐家、修身、为学之宝典,随书附赠中国传统启蒙教育典籍——《弟子规》。《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誉为“万经**”,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弟子规》从居家、外出、待人、接物、学习五个方面教育儿童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这本书是国学爱好者**读本,是物超所值的经典珍藏版本。
    ★**2 :和李嘉诚、马云、张瑞敏一起分享《道德经》的智慧!马云退休前爱谈的不是术,不是独孤九剑,而是《道德经》!
    ★**3: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详细注解并翻译原文,并针对每章内容分别从为人之道、从政之道、经商之道等三大方向列举了大量妙趣横生的古今中外案例,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在版式上都力求呈现出多方位的立体化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好体会和感悟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
    ★**4:中国智慧**书,中国哲学**书,全新典藏权威译校本。参透为人处世的*高智慧,追寻人生的**意义,为处于忧虑和迷惑中的人们指出了幸福之道。
    (哲学家从中洞悉天道,军事家从中参透兵机,政治家从中安邦定国;大志者从中建功垂名,淡泊者从中养生延年……)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高官大吏、富商大贾,还是贩夫走卒、平民百姓,总能在《道德经》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