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分组编码学
QQ咨询:
有路璐璐:

分组编码学

  • 作者:岳殿武
  •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18463
  • 出版日期:2007年07月01日
  • 页数:0
  • 定价:¥16.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第1章 引论
    1.1 数字通信系统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1.2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发展简史
    参考文献
    第2章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础理论
    2.1 差错控制编码基本概念
    2.2 差错控制系统
    2.3 差错控制码的分类
    2.4 编码信道模型
    2.5 *大后验概率译码与*大似然译码
    2.6 汉明距离与距离分布
    2.7 编码信道容量
    2.8 信道编码定理
    参考文献
    第3章 线性分组码
    3.1 线性分组码与生成矩阵
    3.2 线性分组码与校验矩阵
    3.3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3.3.1 伴随式与码的结构
    3.3.2 不可检错概率与码的重量分布
    3.3.3 标准阵列与陪集
    3.4 Hamming码及其变形
    3.4.1 Hamming码
    3.4.2 Hamming码的变形
    3.5 线性分组码的性能限
    参考文献
    第4章 线性分组码的软判决译码
    4.1 软判决译码的基本原理
    4.1.1 软判决译码的基本概念
    4.1.2 软判决译码的距离函数
    4.2 Chase译码算法
    4.2.1 Chase算法的基本原理
    4.2.2 3种Chase算法
    4.3 网格图与线
    目录
    第1章 引论
    1.1 数字通信系统与差错控制编码技术
    1.2 差错控制编码技术发展简史
    参考文献
    第2章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础理论
    2.1 差错控制编码基本概念
    2.2 差错控制系统
    2.3 差错控制码的分类
    2.4 编码信道模型
    2.5 *大后验概率译码与*大似然译码
    2.6 汉明距离与距离分布
    2.7 编码信道容量
    2.8 信道编码定理
    参考文献
    第3章 线性分组码
    3.1 线性分组码与生成矩阵
    3.2 线性分组码与校验矩阵
    3.3 线性分组码的译码
    3.3.1 伴随式与码的结构
    3.3.2 不可检错概率与码的重量分布
    3.3.3 标准阵列与陪集
    3.4 Hamming码及其变形
    3.4.1 Hamming码
    3.4.2 Hamming码的变形
    3.5 线性分组码的性能限
    参考文献
    第4章 线性分组码的软判决译码
    4.1 软判决译码的基本原理
    4.1.1 软判决译码的基本概念
    4.1.2 软判决译码的距离函数
    4.2 Chase译码算法
    4.2.1 Chase算法的基本原理
    4.2.2 3种Chase算法
    4.3 网格图与线性分组码
    4.3.1 分组码的网格图表示
    4.3.2 线性分组码的网格复杂度
    4.4 Viterbi译码算法
    4.4.1 Viterbi算法的基本原理
    4.4.2 软、硬判决的Viterbi译码
    4.5 MAP类译码算法
    4.5.1 MAP算法
    4.5.2 Max-Log-MAP算法
    4.5.3 Log-MAP算法
    4.6 纠错编码的性能估计
    参考文献
    第5章 Turbo分组码与级联分组码
    5.1 Turbo分组码的编码
    5.1.1 标准Turbo分组码
    5.1.2 交织器
    5.1.3 不完全乘积码
    5.1.4 多重Turbo分组码
    5.1.5 Turbo分组码与系统分组码
    5.2 Turbo分组码的译码
    5.2.1 Turbo译码的基本原理
    5.2.2 MAP类迭代译码算法
    5.2.3 生成矩阵的划分与迭代译码的性能
    5.2.4 SOVA迭代译码算法
    5.3 Turbo分组码的性能分析
    5.3.1 分组码的重量枚举函数和性能上限
    5.3.2 Turbo码的重量枚举函数和性能上限
    5.4 串行级联分组码与乘积码
    5.4.1 串行级联分组码
    5.4.2 乘积码
    5.4.3 重复累加码
    5.5 多重级联奇偶校验码
    5.5.1 统一的编码结构
    5.5.2 迭代译码方法
    5.5.3 性能仿真结果
    5.6 Turbo码及其应用综述
    5.6.1 Turbo码取得成功的原因
    5.6.2 Turbo编、译码思想的发展
    5.6.3 Turbo编码与Turbo原理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LDPC码
    6.1 LDPC码的概念
    6.1.1 LDPC码的定义
    6.1.2 LDPC码的Tranner图表示
    6.1.3 规则和非规则LDPC码
    6.2 LDPC码的构造
    6.2.1 R.G.Gallager的构造方法
    6.2.2 广义LDPC码的构造方法
    6.2.3 有限���何的构造方法
    6.3 LDPC码的编码方法
    6.3.1 基于下三角矩阵的编码方法
    6.3.2 基于近似下三角矩阵的编码方法
    6.4 LDPC码的译码方法
    6.4.1 消息传递算法概述
    6.4.2 消息传递译码器的定义
    6.4.3 不同信道下的消息传递算法
    6.4.4 基于对数似然比的消息传递算法
    6.5 二进制删除信道中的:LDPC码
    6.5.1 迭代译码思想
    6.5.2 译码性能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代数基础知识
    F.1 群
    F.1.1 基本概念
    F.1.2 剩余类群
    F.1.3 子群
    F.1.4 循环群
    F.2 环
    F.2.1 基本概念
    F.2.2 多项式剩余类环
    F.2.3 子环与理想
    F.3 域
    F.4 线性空间
    F.4.1 基本定义
    F.4.2 基底与维数
    F.5 矩阵
    参考文献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