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绪论绪论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简介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笔试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满分100分,考试时间根据当年题量有所变化,采取闭卷方式,全部为客观性试题。主要测查与公务员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笔试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五个部分。
2011年至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分上、下两个半年进行。上半年四川省“公考”加入多省联考行列,笔试部分统一命题;下半年四川省“公考”独立进行,因此笔试部分也是独立命题。
2014年上半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没有参与4月中旬的多省联考,而是在4月下旬进行了考试,且与同时考试的山西省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科中仅有1道图形推理题不同。
四川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分析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竞争日趋激烈,试题难度也逐年增加。但就整体难度而言,还是略小于“国考”。
我们整理了四川省近五年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命题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0~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情统计
2014年上2013年下2013年上2012年下2012年上2011年下2011年上2010年言语理解
与表达选词填空1010201020102010阅读理解1617151617181715语句表达435432310数量关系数字推理———5—5—5数学运算1515101010101010常识判断202015202020205判断推理图形推理55610510105定义判断1010121010101010逻辑判断101010101010105类比推理10101251010—10资料分析2020152015152015总题量120120120120120120120100考试时间(分钟)12012012012012012012090
整体来看,2014年上半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题量为120道,但各模块的题量与之前的联考试卷稍有不同。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题型题量为100道题,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011年至2013年上下半年的6次考试,题量均为120道题,考试时间也相应延长为120分钟。
常识判断模块,2014年上半年题量恢复为20道。2010年的常识判断模块中只有5道题;2011至2012年,四川省加入联考后,常识判断开始作为一大类模块进行考查,题量也增加到20道;2013年上半年四川省考试中题量又减少到15道。虽然题量并不固定,但常识判断作为考试必考模块的趋势相信在今后的考试中将继续保持。
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题量一般为30~40道, 2014年上半年共有30道。而在2011年上半年、2012年上半年和2013年上半年考查的题量均为40道,该部分包括了选词填空、阅读理解和语句表达三类题型。与此同时,从目前的题型变化中可以看出,四川省在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对文字的理解分析能力,这也使得这部分内容整体难度显著提升。
在数量关系模块,2014年上半年题型题量变化较大。2011年至2013年,四川省上半年均参加多省市联考,考试中取消了对数字推理题型的考查,数量关系部分均为10道数学运算。在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下半年四川省独立命题考试中,数量关系部分均由5道数字推理和10道数学运算题目构成,而2013年下半年数量关系部分则仅有10道数学运算,没有考查数字推理题型。
判断推理模块,2014年上半年共设置了35道题。在四川“省考”中,判断推理部分包括四类题型: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其中定义判断的题量比较固定,除了2013年上半年题量为12道外,其他年份一直是10道。在2010年至2014年间,类比推理以10道题量的情况为主,偶尔会设置为5道或12道,只有1次没有考查类比推理。2014年上半年,类比推理为10道题。图形推理题型的题量一直稳定在5~10道。2014年上半年,图形推理为5道题。逻辑判断题型自2011年开始一直稳定为10道题,2014年上半年仍为10道。考生在备考时,需要全面掌握判断推理模块的四类题型。另外,近年来定义判断和逻辑判断的题目难度逐年增大,考生需要**把握。
资料分析模块,2010年至2014年均为3~4篇资料。2014年上半年共4篇资料20道题。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五个模块中,一般来说资料分析模块的题目难度是*低的,但资料分析考查的是考生的速算能力,因此考生需要掌握2~3项速算技巧才行。
复习策略
针对四川“省考”之“行测”的测查目的和命题特点,我们给您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明确自身的水平和优劣势所在。一方面,考生应强化自身的优势模块,以保证在考试中将会做的题全部做出来,体现“加法效应”;另一方面,应有意识地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补充,以避免让“短板”成为前进的阻碍。
其次,进行有针对性的、适度的练习。通过练习,考生不但可以熟悉各种题型、考点,加快解题速度,还可以从中总结出做题技巧,找到各类题型的答题规律,使自己的答题方法既节约时间又有较高的正确率。
*后,在强化复习的阶段,考生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模考,以模拟真实考场的形式进行自我考查。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查漏补缺,弥补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每个模块的答题时间。
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复习方法,再加上勤奋努力,相信您一定能在笔试环节取得满意的成绩!模块一常识判断全景导学
模块一常识判断
模块一常识判断
全景导学
历年考情及题型综述
常识判断主要考查考生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国情、科技等内容。从下表可以看出,无论是2013年下半年的四川省考试卷,还是2014年上半年的四川省考试卷,常识判断模块均与2014上半年多省联考试卷的考点分布相近。其中,人文历史、科技部分约占一半多,地理国情、政治、法律、经济以2道或3道为主。预计2015年常识判断部分仍会以人文历史和科技为**。
联考、省考常识判断考点分布
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历史科技地理国情2014年上半年
(四川省考)0236632014年上半年
(多省联考)0315652013年下半年
(四川省考)031862
◎备考策略
一、以真题为导向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竞争如此激烈的公考,如果我们不去用心了解,那便少了几分胜算。怎样去了解公考呢?
以真题为导向。
所谓以真题为导向,就是说复习时应以真题为主要资料,同一考点按照历年真题中该考点所考过的知识的范围进行复习。
【例1】 (四川2013年下)以下关于低碳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 历史上的全球积累碳排放主要是由发展中**造成的
B.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
C. 我国**获得财政部和环保部批准的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是南京排放权交易所
D. 到2020年我国碳排放降低的目标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解析】 D。历史上的全球积累碳排放主要是由发达**造成的,A项错误;“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B项错误;2008年9月25日,我国**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在天津滨海新区挂牌成立,它是我国**获得财政部和环保部批准的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C项错误。故答案选D。
二、抓住**
了解了历年真题中不同考点的知识范围,自然就能知道近年考试的**考点。如人文历史和科技是近几次四川省考试卷的**,那么复习时考生就应当有适当的侧重。
【例2】(四川2013年上)“中华***”沿袭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每个***都有特色的产品、技艺或服务。下列按经营服务范围对***进行归类正确的是()。
A. 稻香村、女儿红B. 小绍兴、王老吉
C. 瑞蚨祥、老凤祥D. 片仔癀、福胶
【解析】 D。片仔癀是蜚声中外的名贵中成药。“福胶”是福牌阿胶的简称,经营范围为医药类。从经营服务范围来看,D选项一致。所以本题选D。
【例3】(四川2013年上)下列诗句描写菊花的是()。
A.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B.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C. 疑是广寒宫里种,一秋三度送天香D.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
【解析】 D。 A项所描写的是杏花,出自王安石的诗《北陂杏花》;B项所描写的是梅花,出自王冕的《墨梅》;C项所描写的是桂花, 出自宋朝王十朋的《桂花》;D项出自宋朝范成大的《重阳后菊花》。所以答案D。
【例4】(四川2013年上)下列行为侵犯到他人知识产权的是()。
A. 甲模仿某知名作家的写作风格创作小说并以该作家名字公开发表
B. 甲因无法分辨真假销售某高仿皮包,但未给商标权利人造成损失
C. 甲开发“A之C”游戏并公开销售,但“AC”商标的权利人是乙
D. 甲申请注册“AC琴行”,“AC”二字与某知名电脑商标完全重合
【解析】 A错误,A侵犯的是姓名权;C错误,从题干看游戏开发与他人商标权并无直接关联;D错误,两种不同种类的产品间用同一名称不构成侵犯知识产权行为。B项容易误判为错误,理由一般有两个:一个是没有造成损失,另一个是侵权人不是故意,但事实上知识产权侵犯不以主体是否有过错和是否给被侵权人造成损失为要件,只要造成侵权事实,就构成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故选B。
三、多看书、打牢基础
时间充裕的考生可以翻看从小学到大学公共课的课本,对曾经学过的内容进行温习;希望节省时间的考生可以仔细翻看本书中所列出来的常识知识点,达到熟悉的程度。
四、重视解题方法
必须承认一个事实,无论复习得多么充分,考场上总能碰到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给人一种复习不复习都一样的感觉;其实不然,了解基本的知识,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很多问题是不难找出答案的。其中,两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是推理和排除:推理的依据就是我们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如此,考生能够从已知推出未知,*后很多看似很难的考题,通过简单推理就能够找出正确答案;对于选择题来说,排除法是很有效的方法,表述过于**的选项一般是错误选项,但是应该记住的是此种排除法不是**的,一般应用在难度较大的题目中。
【例5】(国考2011年)根据我国国防动员法的有关规定,在**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遭受威胁时,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和发布动员令的分别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
B. **主席、国务院总理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主席
【解析】 C。以本题为例,不需要考生记忆过多的知识点,仅需要了解以下基本知识:一是**的权力应该由**机关而不是个人享有,由此可以排除D中的“委员长”;二是**主席不能单独行使**权力,由此可以排除B项;三是全国人大在每年3月召开会议,难以行使权力处理一些具有突发性质的事件,故排除A。
【例6】(联考2010年上)下列关于设立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的设定机关均应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进行评价
B. 部门规章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C. 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依法设定一定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D. 法律、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任何行政许可、行政处罚
【解析】 C。以本题为例,可以采用排除与推理。首先看选项表述,A项中的“均应”与D项中的“一律”表述**,排除。剩下B、C两项需要我们简单推理,B项说规章可以做什么,C项说行政法规可以做什么。行政法规效力高于规章,合理推断,规章可以做的,行政法规也可以做,就是说,如果B项是正确的,那么C项也是正确的,因为是单选题,所以B项是不正确的。
**章政治**章政治
●名师点拨
从近年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中可以看出,对于政治常识主要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查的形式主要是谚语、成语、俗语以及一些名言警句所反映的哲学原理。中共党史这一块也是**内容,包括历次重要会议的内容以及党组织、思想以及作风建设方面的措施,*近几年不管是在“国考”还是地方考试中都有**考查的趋势。时政每年的考试中多少会涉及一些,主要是与*新的重要会议及报告相关,如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新的**一号文件、*新政府工作报告等,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应该留意;对于这些报告不需要从头到尾背下来,但是报告的主要精神和关键数据应该掌握,以便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推断出答案。
第1讲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唯物论
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指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
例如:“我思故我在”;“万物皆备于我”;“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观念等)变为独立的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例如:老子认为“道”生万物;黑格尔的“**观念”;朱熹的“理在事先”(未有这事,先有这理。如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未有父子,已先有父子之理);柏拉图的“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指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性、精神第二性的哲学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例如:“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水是万物始基”;“万物都从火产生,也都消灭而复归于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
例如:“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万物皆一,齐万物而归一”;“天不变,道亦不变”;“白马非马”;“存在”是**,并无运动的余地,只有“存在”始终不动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逻辑理论思维形式
【例1】 (四川2012年上)下列选项中三国典故与哲学论断对应错误的是()。
A.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 草船借箭——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C. 张飞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张郃——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D. 望梅止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解析】 D。本题考查哲学常识。“望梅止渴”体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例2】(四川2011年上)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 由于客观世界仍然存在着大量未知的领域和不解之谜,即便当今科学高度发展,还有人秉承唯心主义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唯物主义思想和费尔巴哈的辩证法思想
C. 汉武帝首开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想基础
D.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其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 B。A项,显然正确;C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由董仲舒提出的政策,自此该政策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稳定的思想基础;D项,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其主题即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故本题应选B。
【例3】(国考2012年)作家萧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学者周国平则说“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从哲学角度看,两个观点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认识过程
B.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C.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决定的
D. 意识对于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解析】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周国平与萧伯纳的观点不同在于人的意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所以选择D选项。
二、辩证法
(一)三大规律
规律相关概念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及例子量变与质变规律量变就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事物变为他事物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这样的循环往复,由低级到**、由简单到复杂,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坚持渐进和变革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适度原则;要重视量的积累。
例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续表
规律相关概念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及例子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所谓肯定是指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即肯定事物为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所谓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事物经过**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道路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就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同时看到事物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和曲折。
例如:“冰—水—汽”;“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像说”;“团结—批评—团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括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和相互贯通,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离异、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性,包括矛盾无处不在和矛盾无时不有两方面。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相对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矛盾各有特点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与相对的关系。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一般不等于个性、个别,**不同于相对;其次,二者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再次,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
(二)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
1.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过程引发另一个过程,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正确认识因果联系,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效利用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导我们达到对世界的有效改造。
例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未雨绸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本质和现象——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本质决定现象,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例子:“家国兴亡自有时,关人何苦怒西施。西施若解倾关国,城国之来又是谁?”(这说明看待事物应该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
3.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
“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性质或趋势。“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性质和趋势。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子:守株待兔
4.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我们做工作要从现实出发。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要分清好的可能性与坏的可能性,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使可能变成现实。
5.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的方式。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例子:东施效颦
(三)联系的观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原理方法论(意义)联系的普遍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同时要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和把握联系的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是客观的,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承认联系的客观性,想问题、办事情时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例子: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唇亡齿寒——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主要联系、次要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坐井观天;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风不起浪;接通电源,电灯发亮;虚心使人进步;侵略者侵略,被侵略者反抗——因果联系。
【例1】 (四川2013年上)《三国演义》开篇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
A. 事物的发展需以条件为前提B. 事物的本质不以时间为转移
C. 事物的质变是从量变开始的D. 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解析】 A。“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明的是事物随着时间的变化而自然变化,这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事实上,事物的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跟时间推移没有必然的关系。条件达成,即使时间很短也会发生变化,条件未成,即使时间很长也不能发生变化,将事物变化简单地归因为时间推移,是一种错误的哲学观点。故选A。
【例2】 (联考2012年下)“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思想,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智慧。下列体现的哲学思想与这句话相同的是()。
A.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B.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C. “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D. “富贵而姿势弄权,乃自取灭亡之道”
【解析】 C。“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因此要居安思危。“贾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是商人旱天购买舟船,天涝购买车辆,等待货有所缺,与题干中的意思相似,体现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逆向思维。故本题选C。
三、认识论
(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其次,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否认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性。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主体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认识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的过程,即是认识价值的实现过程。
认识论的方法论意义:要坚持实践**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充分体现在作为认识的**形式的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上。首先,理论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的前头,指导实践的进程;其次,科学理论能预见未来,指导实践的方向;再次,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创新。
(三)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方法论意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全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例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郑人买履”。
“百闻不如一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
(1)2000年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2)江泽民在2001年7月1日建党80周年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正确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
2.“三个代表”的内容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3.“三个代表”指导思想的确立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提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五)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1)2003年8月,胡锦涛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明确使用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概念。
(2)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形成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完整表述。
(3)胡锦涛在2003年12月**经济工作会议、2004年3月全国人口与资源环境工作会议等一系列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系统全面的阐发。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全面体现并进一步阐发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党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中共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写入党章。
中共十八大明确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社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章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六)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的根本成就。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