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引言
**章 区分性教师评价的由来
**节 我国现行教师评价的概况
一、现行教师评价的现状
二、现行教师评价的特点
三、教师评价对区分的需求
四、区分评价中的发展性和奖惩性
五、创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区分性教师评价的核心
第二节 国外区分性教师评价的兴起
一、教师评价研究的基本脉络
二、区分性教师评价的诞生
第二章 评价者职责的区分
**节 管理者是评价的协调者
一、赋权运动对管理者职能的影响
二、管理者不是评价的权威
三、学校管理者的新职责
四、评价管理权的转移
第二节 教师是实施评价的主体和核心
一、教师作为评价主体的价值
二、教师主体性在评价中的体现
第三节 同事是评价的主要参与者
一、同事评价的专业性
二、同事评价的现实性
第四节 教育理论专家是评价的合作者
第三章 评价对象的区分
**节 评价对象区分的概况
一、初任教师、**教师和处于困境中的教师之分
二、新手型、适应型、成熟型、专家型教师之分
第二节 初任教师、**教师和处于困境中的教师的评价
一、初任教师的评价
二、**教师的评价
三、处于困境中的教师的评价
第三节 创建以“对话”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
一、动员阶段:让教师共享决策权力
二、发端阶段:评估教师关注的主要问题,挑选锐意革新的人员
三、建构学校共同愿景阶段:集合教师的意愿
四、团队学习阶段:教师之间要分享学习经验
五、推广和维持阶段:全校教师共同参与
第四章 评价标准的区分
**节 我国现有评价标准的不足
第二节 评价标准的开发步骤
一、指标和标准的涵义
二、评价指标的设置
三、评价标准的确定
第三节 评价标准开发中需要注意的几对关系
一、基础性标准与发展性标准
二、标准的单一化和多元化
三、个体发展与发展学校特色
第四节 评价指标的区分
第五章 评价时间的区分
**节 形成性评价时间
一、及时性评价
二、持续的、周期性的评价
第二节 终结性评价时间
一、连续的、非正式的评价
二、循环式的正式评价
三、个人发展计划的评价
四、学校不同发展时期的评价
第六章 评价方式的区分
**节 资料记录与分析判断
一、资料记录的主要方式
二、证据搜集和分析
三、资料来源的选择
四、真实性判断
第二节 证据来源的多样化
一、学生学业成绩
二、学生报告
三、教师自我评价报告
四、系统的课堂听课
五、作为评价工具的专业杂志
六、教师测验
第三节 多种证据来源的统合工具:教学文件包和教学档案袋
一、教学档案袋:教师实现反思性教学的*好工具
二、教学档案袋的开发过程
三、教学档案袋与结构化的专业对话:
四、档案袋分类及开发示例
第四节 国外主要的一些评价方式
一、美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终结性教学评价模式
二、桑德斯和霍恩:教育评估中的混合增值模式
三、温伯斯特和曼德诺:达拉斯独立学区评估模式
四、马纳特:教师表现评价模式
五、俄亥俄州托莱多学区:同事支持和评价模式
六、辛克费尔德:基于专业发展的校长和同事评价模式
七、亨特:教学过程中的有��评价
八、麦格雷戈:成功的教师评价之特征
第五节 无价值共识领域的评价方式
第六节 评价工具和方式的选择
一、评价工具和方式选择的情境陛
二、质性评价的主导性
三、评价工具和方式以及评价形式的多样性
四、证据选择的自主性
第七章 改进建议中专业支持性活动的区分
**节 教师的自主反思活动
一、教后记
二、教学科研论文的撰写
三、个别化的职业发展计划
第二节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不同表现形式
一、从问题出发的“行动研究”发展模式
二、非竞争性的、自愿参与的“优绩奖励项目”
三、学习型短期研修班:以美国“全国写作项目”为例
四、现场的专题反思培训
五、教师专业网络学习共同体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教师专业能力框架表
附录二:教师评价制度证据收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