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宋朝第八代皇帝赵佶和第九代皇帝赵桓为主轴线,展现了北宋后期经济虚假繁荣、政治高度腐败、道德沦丧、人心涣散的官场和民俗画面。 徽宗即位时,正处在前朝奸相章惇残酷打击元祐党人、力倡绍述新法的关键节点。向太后垂帘听政,启用韩忠彦等直臣,贬谪了章惇等大恶之徒,使朝廷正气得以片刻恢复。向太后执政半年,赵佶开始亲政。赵佶天资聪慧,加之年轻好色,任情肆意,对治国理民几乎一无所知,遂使奸臣蔡京乘隙而入,先是清洗元祐党人,又主张进行所谓“变革”,如改变科举制度、进行官制改革、铸大钱、建明堂等等。对百姓残酷盘剥,又大兴土木,崇侈道教。为取悦赵佶,设立花石纲,不惜举东南数路之人力财力修建艮岳,致使南方爆发了规模**的方腊起义。对外兴兵动武,在西北扩张取得一些胜利后,又欲夺回燕云十六州,结果被崛起的金国乘虚而入,*终导致亡国破家,几乎所有赵姓宗室都成了金人的俘虏。 钦宗赵桓即位后,虽果断处置了前朝邪佞蔡京、王黼、童贯等人,可为时已晚。赵桓用人不善,使矢志抗金的李纲、种师道、宗泽等人有志难伸,良谋敝屣。在群小的围攻下,一次次地遭到贬谪,使宋朝贻误了抗击金兵的*佳时机。在北宋的九位帝王中,赵桓是*可悲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