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控制犯罪的警务理论研究缺乏宏观性
社区警务理论认为:“犯罪是社会问题,解决犯罪的出路也在于社会。公安机关在对犯罪的控制上,不能抱打天下。”新时期,由于贫富两极分化扩大,失业率上升,加之文化冲突加剧等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导致社区居民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社区凝聚力弱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极���引发人们思想上的变异,产生犯罪动机。如何消除和解决这些易引发犯罪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有宏观上的调控,又有微观上的控制。现阶段在犯罪的微观控制上,公安机关创建了一套有效的应对措施,如以110为龙头的,建立了以巡警为骨干的人防网络等。但这只能对犯罪行为的过程实施防范,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治本还在于社会文化导向和社会物质保障以及改造引发犯罪环境等宏观方面的调控,而恰恰在这方面社区警务的理论阐述得不深不透,缺少理论研究成果。显然,其理论研究滞后,是社区警务问题产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群理论研究缺乏深入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安机关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传统优势,坚持走群众路线,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群众工作已经随着社会发展和党的工作**的转移发生了空间上的位移,从以单位为**转向以社区为**,而社区群众工作已远远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街道群众工作所能涵盖的,相比之下,新时期社区群众工作要复杂得多,重要得多。由于社区群众基础发生了重大重组使社区群众工作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新时期社区群众数量急剧增加;社区群众结构、尤其是利益结构和**结构日趋复杂;随着社会转型的展开和深入,群众的要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等等。面对群众工作发生的新变化和新特点,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群”工作模式,在理论上加以阐述,更好地指导实践,则还没有全面展开,导致了社区民警在社区开展群众工作中方法不当,措施不力,效果不佳。
(4)资源挖掘利用理论研究缺乏实效性
社区警务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就是要紧紧依靠社区,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在计划经济年代,单位体制受制于政府,治安资源丰富,如联防队、治安管理费等社区资源被充分地挖掘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体制解体,如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寻求可以挖掘利用的社区治安资源,成了一个摆在基层公安机关面前的难题,而在社区警务理论中至今还没有找到理想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