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广告创意与表现
QQ咨询:
有路璐璐:

广告创意与表现

  • 作者:庄黎 康娟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94352
  • 出版日期:2014年01月01日
  • 页数:101
  • 定价:¥45.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本书包括七章内容: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概述,广告原理,创意基础,广告创意,广告创意的表现手法,
    广告创意中的材质运用,广告创意训练及实践。本书既有广告创意与表现的基础知识,又有广告创意与表现
    的具体实例,能够引导读者较快地掌握广告创意与表现的技能。
    广告创意与表现(高等院校艺术学门类“十二五”规划教材)_庄黎,康娟 主编_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_
    文章节选
    什么是广告。我们总能从不同渠道听到这样一句话:“从我们出生的**声啼哭开始,我们的生存便要依仗我们
    告诉别人、劝服别人、吸引别人注意的能力。”用这句话来诠释传播的目的和意义再恰当不过了。从某
    种角度上说,婴儿的啼哭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而广告,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将诉求和吸引方式
    的独特性作为自身生存之本。通常来说,我们也会从三个层面来评价广告的优劣,即:广告传播的心理
    效果、广告的经济效果及广告的社会效果。
    1.广告传播的心理效果
    广告传播的心理效果指广告呈现后使受众产生的各种心理效应,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情绪情感
    及态度、动机、行为等诸多心理方面所受的影响。这就需要广告创意内容及表现形式能充分贴近广告受
    众的生活、工作及休闲娱乐状态,能使受众在产生价值观认同感的前提下,进而产生对广告信息的有效
    记忆与识别。如图2-3-1所示是可口可乐公司在巴黎投放的一则题为“新的握瓶感受”的车站站台广
    告,该创意出人意料地将广告印制在尼龙搭扣材质上,当等车的乘客碰到广告时,其衣物就会被粘上。
    通过这种小趣味,既能生动地贴合“grip”,又能与受众产生互动,使其增加对广告信息和品牌的有效记
    忆度。
    2.3
    广告传播效果
    目录
    第1 章广告创意与表现课程概述
    1.1 课程概述/2
    1.2 课程内容/3
    1.3 课程教学目的/4
    1.4 课程教学目标/4
    1.5 课程学时安排与分布/5
    1.6 教学方法与手段/5
    1.7 作业要求与考核标准/6
    第2 章广告原理
    2.1 什么是广告/8
    2.2 广告传播过程/11
    2.3 广告传播效果/12
    2.4 广告传播致效四环节/15
    2.5 广告人的能力培养/18
    第3 章创意基础
    3.1 对创意的探讨/20
    3.2 创意的源头———视知觉/24
    3.3 创意的载体———形态/25
    3.4 创意的开端———联想发散/26
    3.5 创意的实质/30
    第4章广告创意
    4.1 广告创意的定义/36
    4.2 广告创意的特征/36
    4.3 广告创意的思维形式/37
    4.4 影响和制约广告创意的因素/43
    4.5 **广告创意应具备的条件/50
    4.6 广告创意的程序/54
    4.7 广告创意的目的与意义/56
    第5章广告创意的表现手法
    5.1 图与底/58
    5.2 替换/59
    5.3 特异/60
    5.4 正与倒/61
    5.5 空间层次/62
    5.6 文字图形化/63
    5.7 直接法/64
    5.8 间接法/66
    5.9 对比法/67
    5.10 独特视角/68
    5.11 反比例/69
    5.12 图形二次设计/70
    5.13 符号象征/71
    5.14 增构与减构/72
    5.15 同构/73
    5.16 偶然法/74
    第6章广告创意中的材质运用
    6.1 材质的作用/79
    6.2 合理利用各种材质特征进行创意表现/80
    第7章广告创意训练及实践
    7.1 解读力训练/86
    7.2 画面感训练/88
    7.3 创意力训练/91
    7.4 表现力训练/95
    7.5 媒介创意训练/97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1.教材丰富,品种齐全。含盖了“艺术设计与传媒大类”的“视觉设计类”“工业设计类”“工艺美术类”“服装与时尚设计类”“空间设计类”“动画与数字媒体设计类”“人物形象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类”等所有类别的大部分教材。既有经典的传统专业教材,又有新兴的专业教材,且课件、PPT等配套元素齐全,能广泛适应各层次的教学需要。
    2.专家指导,特色鲜明。得到业界权威专家的指导支持,吸取了教育部的*新改革精神和成果,广泛听取了各院校相关专业领导、专家和一线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融入了*新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符合教改主题,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3.结合实例,体例新颖。结合实际,教材采用*合适的理念和体例进行编写,力求使教材适应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的需要。
    4.加强实践,联合编写。立足教学和学生的特点,切实加强实践要素,很多编者是来自院校和企业的实践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水平很高的**教师。在我国教育领域中,这些骨干教师,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发了更适合我国国情、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课程模式和教材。
    5.注重层次,兼收并蓄。教材体现了兼收并蓄的思想,层次分明,能满足不同层次和水平的教学要求。
    6.立足全国,广取所长。编写老师有全国20多个省、市、区高职高专院校的专家、**老师,把各地各院校的成果和特色充分展示出来,做到了立足全国,广取所长。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