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建设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
一、设计阶段的划分
在一般情况下,设计工作可按两阶段进行:初步设计和概算;施工图和预算。对一些技术复杂、工艺新颖的重大项目,则应按三阶段进行设计:初步设计和概算;技术设计和修正概算;施工图和预算。对特殊的大型项目,事先还要进行总体设计,但总体设计不作为一个阶段,仅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
初步设计的目的在于:保证正确选择建设场地和主要资源;正确拟定项目的主要技术指标;合理确定总投资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初步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原料、动力用量和来源;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址及配置;总图及运输;主要构筑物及建筑物;主要材料用量;新技术采用情况;外部协作条件;占地面积和土地利用情况;公用辅助设施;综合利用及“三废”治理;生活区建设;抗震人防措施;生产组织、劳动定员;技术经济指标;建设顺序和期限;总概算等。对于单个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初步设计的内容则为:建设场地和总平面图;不重复多层平面图;立面图;主要剖面图;标准构件平面图;主要结构、装饰工程、卫生技术工程和其他设备的特点;概算和技术经济指标等。
按两阶段设计时,初步设计批准后,应编制施工图。
按三阶段设计时,初步设计批准后,应编制技术设计。技术设计中包括的内容与初步设计大致相同,但比初步设计更为具体确切。
按三阶段设计时,施工图则以技术设计为编制依据。施工图具有施工总图和施工详图两种形式。在施工总图(平、剖面图)上应标明设备、房屋或构筑物、结构、管道线路各部分的布置,以及它们相互配合、标高和外形尺寸;并应附工厂预制的建筑配件明细表。在施工详图上,应标明房屋或构筑物的一切配件和构件尺寸;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构件断面图,材料明细表。���施工图阶段,还需编制预算,作为投资拨款和竣工结算的依据。
二、设计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质量控制要求如下:
(一)收集工程项目原始资料
工程项目原始资料包括已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选址报告、城市规划部门的批文、土地使用要求、环境要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报告、区域图、1/500~1/1000的地形图;动力、资源、设备、气象、人防、消防、地震烈度、建通运输、生产工艺、基础设施等资料;有关设计规范、标准和技术经济指标等,并分析研究整理出满足设计要求的基本条件。
(二)论证工程项目总目标,初步确定项目的总规模、总投资、总进度、总体质量
在总投资限定下,分析论证项目的规模、设备标准、装饰标准能否达到预期水平,进度目标是否实现;在进度目标限定下,要满足建设单位提出的项目规模、设备标准、装饰标准,估算总投资需多少。论证时应依据历史上类似工程各种指标和条件与本项目进行差异分析比较,并分析项目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初步确定的总建筑规模和质量要求为基础,将论证后所得总投资和总进度切块分解,确定投资和进度规划。
(三)编制设计大纲(或设计纲要、设计任务书),确定设计质量要求和标准
《设计大纲》主要内容如下:
1.编制依据
(1)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2)批准的设计任务书。
(3)批准的选址报告。
(4)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物的面积指标(总面积及组成部分的面积分配)。
(2)总投资控制及投资分配。
(3)单位面积的造价控制。
3.城市规划要求
(1)建筑红线范围(四角坐标)及后退红线的要求。
(2)建筑高度、层数及道路**的仰角要求。
(3)建筑体型、景观及环境的要求。
(4)占地系数、绿化系数、***的要求。
(5)防火间距及消防通道。
(6)主要及次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7)日照、通风、朝向。
(8)对污染、噪声、粉尘等环境保护的要求。
(9)停车场及车库面积。
(10)对市政、煤气、热力、给排水、电力、电信等管线的布置要求。
4.建筑的风格及造型
(1)建筑的特色、共性与个性。
(2)建筑群体与个性的体型组合。
(3)建筑的立面构图、比例与尺度。
(4)建筑物视线焦点部位的**处理要求。
(5)外装饰的材料质感与色彩。
5.使用空间设计方面的要求
(1)使用空间的平、剖面形状及组成。
(2)使用空间的尺度、空间感。
(3)使用空间序列、导向、功能。
(4)使用空间的合理利用的要求。
6.平面布局的要求
(1)各组成部分的面积比例及使用功能的要求。
(2)各使用部分的联系与分隔要求。
(3)水平与垂直交通的布置与选型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