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后,在设备管理方面,基本上是学习前苏联的工业管理体系,照抄、照搬了不少规章制度;也引进了总机械师、总动力师的组织编制。不考虑国情生搬式的管理带来了一些弊病和负面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中期,中国的设备管理工作进入一个自主探索和改进阶段。比如修订了大修理管理办法;简化了设备事故管理办法;改进了计划预修制度;采取了较为适合各厂具体情况的检修体制;实行包机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评级活动等,使设备管理制度比较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然而十年动乱使设备管理体制遭到极大破坏。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企业整顿,建立、健全了各级责任制,恢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并充实了各级管理机构充实完善了部分基础资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的设备管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国外的“设备子综合工程学、“全员维修”、“后勤工程学”、和“计划预修制度”的新发展,给以启发和促进作用,加速了中国设备管理科学大发展。
在我国,尽管目前有不少企业开始对TPM感兴趣,并导入这个管理模式,但是真正做得好、推进彻底的企业并不多见,原因很多,归根结底就是企业的*高管理者是否真正渴求TPM。我国**学者李葆文于1998年提出TnPM(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on Maintenance)概念,即全面规范化生产维修模式,强调建立规范、实施规范和革新规范。规范就是让企业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联想集团就是用非常完善、近乎繁复的制度和规范来保证企业精准运行的。联想建立规范的做法是:“有规则就要严格按照规则做;工作不好的也要先按照规则办,然后提出修改意见;没有规则的就要在事情做完后整理出规则。制度规范的出台都有一定之规,制度怎么写都有制度”。TNPM以不断规范的方式,克服企业员工做事的任意性,管理决策的随意性和企业运作的不定性,逐步养成TPM的风格和习惯,建立起适应中国环境的T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