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延安缔造
QQ咨询:
有路璐璐:

延安缔造

  • 作者:朱鸿召
  •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106305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01日
  • 页数:567
  • 定价:¥5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延安十年,中国共产党人何以赢得民心,赢得天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掩藏着丰富的思想智慧,也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启发意义的社会话题。《延安缔造》用开放的眼光,纪实的手法,在坚实丰富的历史资料基础上,选择普通读者乐于接受的叙述方式,全方位展示抗日战争时期延安的精神魅力、文化活力和社会影响力,揭示中国共产党人在局部执政环境下的政治智慧、经济政策、道德情怀和文化创新能力,再现两代人对士地的深情,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寻,对社会的责任。重塑延安革命精神传统,激励当代,启迪后鲲。
    《延安缔造》由朱鸿召所著。
    延安缔造_朱鸿召_陕西人民出版社_
    文章节选
    陈明,上海学生的请愿与斗争 当北平学**动“一二·九”运动的消息传到上海,传遍全国,立刻引起大中学校学生们的积极响应,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上海各大中学校学生和教职人员,首先是纷纷发表宣言和通电,表示坚决支持北平学生爱国运动,誓为后盾。其中上海市中等学校教职员联合会和80余所中学在发表的宣言中说:“在这国难严重的期间,我们不能不深切认识自身的责任,埋头去干学术救国的工作。但在埋头苦干之中,却也不能不希望政府于此除能以*大的努力,挽回被宰割的命运。我们以为,如果不能阻止有背景的华北的分离运动,则在*近的将来,干涉内政的魔手,必然会从华北逐出中国的主权,用极度的速度,进行华北的殖民地化,即作为征服全中国的账[张]本。所以华北问题,就是整个中国的问题;华北的存亡,也就是中国的存亡。我们现在所望于政府者,是用*坚决的态度、*有效的手段,消弭华北的分离运动。我们反对无限度的退让,反对抱薪救火的行径,并深信倘政府为保障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而为壮烈的牺牲,则四万万余人民每一个人都愿贡献其所有的一切,来作为政府的后盾。”①遗憾的是,对于知识分子们的这份爱国热情和家国忧患,国民党执政的国民政府没有及时给予积极回应。
    1935年12月18日,北平学生代表南下至上海,分赴各校接洽。19 日,复旦大学学生率先走出校园,游行到国民党上海市政府请愿。市长吴铁城亲自接见,针对学生提出的五点请求,当即给予答复。学生们表示满意,旋即返回学校。其他40多所大中学校学生代表共 6000余人,也于当天下午集聚起来,连夜步行,次日凌晨赶到市政府。
    “市政府事前得讯,即派员沿途照料,并以学生等漏夜长途步行,至为辛苦,故备有面包茶水,为学生充饥。吴市长等于黎明即到市府,亲自在市府石阶前接见学生,学生见吴市长时全体鼓掌欢呼。”①市长吴铁城向学生们表示慰劳之意,并劝导学生,爱国运动须严守纪律秩序,以免引起其他纠纷,增加政府应付危局的困难。同时,希望学生不要因爱国运动而荒废学业。这样开诚布公的对话,学生们感觉满意,遂搭乘政府事先准备好的数十辆大汽车,返回各校。
    12月20日,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公开发表告学生书,言辞诚恳,情真意切,但是受其所代表的党派和政府政治态度和政策水平限制,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回应学生们对于时代社会的忧患关切,从而导致学生对于政府的更加不信任和叛逆行为。吴铁城在公开信中说: 日来本市各大中学学生,以忧心国难,相率来府请愿者凡数千人。此种爱国精神之表现,吾人自深致同情;且大都纪律严肃,秩序井然,尚能不蹈既往罢课嚣张之覆辙,吾人尤深为嘉慰。惟以人众道远,各校代表值兹隆冬,自宵达旦,长途奔走,吾人除钦佩其爱国情殷外,实又深抱不安者也。铁城睹此现象,寝食不安,朝夕存问,无时不以全市青年学生之**与课业为念。惟际此时令,铁城为爱护青年计,为爱护民族生命所系之青年计,尚有不能已於言者,愿布��悃,幸共鉴焉。
    中国不幸,遘此国难。惟是国难之来,初非一朝一夕,万系积历史的世界的种种悠久复杂之因缘所造成,故救亡图存,乃世界上*艰巨严重之工作。复兴民族,尤须举国民众,各自努力其本位,以培养**生命之潜力。吾人所应自效于邦国者,非一时之冲动,非一时之愤慨,乃为**奋斗努力报国之决心与毅力。
    **于整个外交方针,早已慎重决定,负责当局亦已一再宣示,政府对于国务之重要,华北之局势以及维护主权与领土之必要,尤已深切注意,且正在努力应付。对于应有的责任,决不推诿;对于应维护的权益,决不放弃。徒以民族积弱之深,致尚未能即时突破此艰难困苦之环境,此全国人民正应痛切自励,矢志真诚,贡其能力,本同舟共济之精神,誓为政府与**之后盾,俾**当局更能有效的应付此艰危之局者也。
    本市学生请愿之意见,市府已为转呈**。凡我青年,亦惟有动心忍性,一本沉着之精神,镇静之态度,以助**之应付。
    勿乘一时之气愤,勿为虚浮之妄动,转分政府之心力,加重当局之困难。
    铁城爱国,未敢后人。惟是历年救国运动,有一无可讳言之弱点,即在以表面误认为实际,以手段误认为目的。
    以致舍本逐末,妄用心力,成事不足,偾事堪虞,此实历年民族解放运动所以失败之症结。而中国民气之所以外强中干,未能为对外之助,甚至反为少数别怀不良动机之分子所利用者,此实厉阶。当 1806年德国惨败之后,其爱国哲人费希德氏(Fichte) ,尝开诚昭戒其国民日:“德国**之败,乃我德国全部民众平时种种病态所酿成,今后的战争,为品性的战争,为道德的战争,为知识的战争。”我全市觉悟的青年乎,苟其毋忘德国复兴之先例,幸各记取此哲人之诤言,勿浮嚣,勿盲从,勿越轨,勿违法,勿游。
    行,勿罢课。宜各奋其精力,埋头切齿于“知识战争 ”之准备,以争取我民族*后的胜利,以确保并发扬我民族千秋万岁独立不憾之生命焉。
    P19-21
    目录
    弁言:延安十年赢天下
    **章 及时回应时代关切
    一、一次次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
    黄华,**个奔赴陕北的大学生
    陈明,上海学生的请愿与斗争
    丁雪松,一个重庆银行职员的爱国路径
    胡绩伟,从成都读书到延安救国
    共产党,给抗日救亡*响亮的回答
    蒋介石,有心抗日无力救国
    青年学生,在抗日救亡旗帜下奔赴延安
    二、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道路
    落脚点,长征陕北危中见机
    联络员,来自远方的大局意识
    瓦窑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形成
    释放俘虏,化敌为友的尝试
    西北大联合,未能实现的抗日愿景
    西安事变,中共走上前台协调各方
    三、关于抗日持久战的科学论述
    *初的论证
    毛泽东的总成
    鼓舞人心的传播
    案例一:埃德加·斯诺在陕北发现了什么
    发现了一种“天命的力量”
    发现了一支“神奇的队伍”
    发现了一个可以寄托灵魂的事业
    第二章 切实主持社会公正
    一、供给制,物资短缺环境下的民生保障
    平等比自由更能感染人
    供给制不是平均主义
    部分行业的薪俸制探索
    二、同志间的平等友爱与体面尊严
    同志,志同道合,人格平等
    领导,平时看得出,危时站得出
    人民,现实凡人,理想皈依
    三、特殊的组织需要特殊的纪律
    纪律,是集体对个人说“不”
    犯罪,任何人都要为自己的不轨行为埋单
    反贪,只有自我洁净才有肌体健康
    案例二:陈嘉庚访问延安看到了什么
    冲破重重阻扰访延安
    发现延安是个新世界
    坚信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第三章 共襄事业,兼容并包
    一、抢夺人才就是抢夺天下
    伟大事业有赖众多人才
    成为人才都是有条件的
    二、黄土地上的文化奇迹
    值得骄傲的文化工作政策
    窑洞有多暖,天空有多高
    杂花生树*是春天
    三、科学技术胜出文化艺术
    引进培育良种更好解决社会温饱
    马兰纸提高了革命者的生活品质
    无关意识形态的发明创新*受欢迎
    案例三:萧军在延安经历了什么
    毛泽东只能算作我大哥
    自认为天下人管天下事
    第四章 创建抗日民主政权示范区
    一、局部民主社会治理结构
    民主可以协同社会大多数
    “同罪同罚”与“同罪异罚”
    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起承转合
    二、“三三制”的来龙去脉
    从个人主张到集体意识
    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高潮
    “保证当选”与“反保证当选”
    三、人民民主政治呼之欲出
    从“三三制”到“民主集中制”
    文明进程中的每一小步都是可敬的
    案例四:黄炎培到延安问到了什么
    延安社会,接近我的理想
    延安主张,合乎我的意愿
    延安问答,化解我的忧思
    第五章 艰苦锻造团队执行力
    一、统一思想,统一步伐
    干革命是为了解决中国问题
    干得好还要说得好
    用中国腔调向世界说明中国
    二、思想纯洁,组织纯洁
    让每个人的思想都充分表现出来
    从每个人的经历中查找疑点和污点
    把党性原则变成每个同志的自觉行为
    三、审查干部,审查作风
    从“惩前毖后”到“治病救人”
    从“帮助坦白”到“抢救运动”
    从“思想改造”到“人生重塑”
    案例五:徐佛观驻延安观察到什么
    看过延安,把脉点穴国民党
    骑毛驴来,绝食抗议共产党
    远离政治,以文化拯救世道人心
    第六章 民生是政府*大的脸面
    一、给群众看得见的实际利益
    农民曾经咒骂毛泽东
    善待每一位外来务工者
    贷款给*贫穷的劳动者
    把“二流子”改造成劳动者
    二、群众拥戴就是执政基础
    劳动致富体面又光荣
    帮助农民财旺人也旺
    让农民识字读报有文化
    把陕北乡村建成人间福地
    农民们唱起了《东方红》
    案例六:美军观察组为延安说了什么
    挑剔的眼光,公正的结论
    良好的用心,艰难的使命
    失去了机会,延宕了历史
    第七章 塑造新人生,缔造新社会
    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因后果
    鲁迅成了“鲁总司令”
    “鲁总司令”与“朱总司令”
    “笔杆子”配合“枪杆子”
    二、《解放日报》改版的历史影响
    在新闻传播中执行党性原则
    把报纸办成人民的教科书
    *抢手的精神食粮
    案例七:梁漱溟两访延安听到了什么
    初访延安,促膝长谈到天明
    再访延安,敢问中华何以振兴
    站在文化立场忧患世道人心
    跋语:从延安看到我们的未来
    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