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事实上,连费雪本人也承认这一假设并非总是合乎现实。他指出,所谓物价水平与货币量作同比例的变动,是就货币量变动的*终效果而言的,而在从货币数量变动到物价水平随之作正比例变动的整个“过渡时期”(transition period),不仅物价水平,而且利率、产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也随着货币量的变动而不断变动。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的第四章,费雪详细地论述了这些变动过程。现简述如下。
货币量增加的*初影响是引起物价上涨。由于利率不可能迅速调整,使得投资者的利润增加,从而鼓励他们增加向银行的借款,以扩大投资。投资扩大使就业和产出增加。同时,银行贷款的扩张又导致存款通货的扩张,于是物价继续上涨。只要利率的上升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上述变动过程就会持续下去。费雪还认为,物价上涨也会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因为人们预期物价可能继续上涨,都急于将货币换成价值稳定的实物,于是物价进一步上涨。随着银行贷款的扩大,利率必然提高。一旦利率的上升超过物价上涨速度,则会通过一个相反的变动过程,使银行借款减少,投资减少,从而使就业和产出也减少。同时,由于存款通货的收缩,物价停止上升,甚至下跌,货币流通速度也随之下降。经过这样一个循环变动过程,除了流通中的货币量和物价水平外,其他所有变量几乎都回复到原来的水平。费雪因此指出,“货币量与存款的突然变动将会暂时地影响它们的流通速度和交易量……因此,在过渡时期就很难说‘数量说’是**正确的”;①而在长期中,货币量的变动并不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交易量,所以货币数量说在长期中是能够成立的。总之,在费雪看来,在长期中,货币供给量变动的惟一持久的影响是改变物价水平,产出水平则是由其他非货币因素决定的。可见,费雪也是一个货币中性论者。
除了在《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所表述的上述理论之外,费雪还就货币价值的变动对就业的影响作了分析。1926年,费雪发表《失业与价格变动之间的统计关系》一文,通过对大量的统计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失业与价格上升率存在交替关系的结论。这一结论显然与32年后菲利普斯(A.W. Phillips)的统计结果完全一致。②不过,在弗里德曼看来,费雪的分析与菲利普斯的分析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他们对价格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完全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