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是从化学的角度研究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表征、设计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它是在学科生长和发展的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中,由基础学科化学直接介入材料科学而形成的新兴学科,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随着材料科学和化学科学领域的不断进展,作为新兴学科的材料化学发展日新月异。从材料角度讲,材料化学涵盖功能材料所涉及的纳米材料、光学材料、磁性材料、电学材料、声学材料、陶瓷材料、半导体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个学科领域。因而,材料化学以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及其相关的领域从事研究、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材料化学**专门人才为目标。
目前在我国,开设材料化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已超过百所,多数的985及211院校均设有材料化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各高校从材料、物理、化学及自身学科特点角度出发所开设的材料化学专业呈现各自特点,所开设的课程多有侧重,尤其在材料化学专业实验课程开设中,受学科特点的影响和实验学时的限制,表现出内容差别较大的现象。相应地,材料化学、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材也特色迥异。基于此,本实验教材以材料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固体化学、材料化学、功能材料、材料制备技术、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等为基础,力争实现具有基础性强、涉及面广泛、内容新颖、涉及科学研究*新前沿、综合性强、体现学生设计实验和在实验中锻炼培养科学研究能力等特点,并在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能的解析认识。使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学习的前提下,从化学的角度对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分析测试手段等能力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
教材以材料的化学制备方法与材料性能表征为主,注重收集近年来功能材料领域中新颖且比较成熟的相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分析作为实验内容,旨在为学生和指导教师提供可供材料化学专业使用的完备与系统的实验指导教材。在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方面注重实验内容的基础性、前瞻性、综合性及创新性。教材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与研究性实验三个部分,**是使学生在通过仪器表征测试结果所反映的微观结构、功能、性质等的认知上提高分析能力,尤其是在实验内容的拓展上,期望对学生和实验指导教师提供有帮助的思考空间。
该教材有多所院校多位教师参与编写。其中实验1、4、7~10、17~19、33、34、46、51、55~57由张晓红副教授编写(��尔滨工程大学),实验2、3、44、48~50由王敬平副教授编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5、11、24、25、29由岳群峰讲师编写(哈尔滨师范大学),实验12、14~16、35由冯静副教授编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13、20~23、47、59徐晓冬副教授编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26、40~42、45、54由李刚教授编写(哈尔滨师范大学),实验27、28、30、43由张旭教授编写(哈尔滨师范大学),实验31、32、36~38、52、53、70、75由董国君教授编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39由岳琪副教授编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58由张萌讲师编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60、61由沈军副教授编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62由刘福副教授编写(哈尔滨工业大学),实验6、63~69、71由李峻青副教授编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实验72、73由杨惠博士编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实验74由刘琦讲师编写(哈尔滨工程大学)。全书审校工作由董国君完成。
该教材定有诸多不足之处,恳请国内专家学者、教师及学生予以斧正,以期不负教材之名。
编者201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