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上实际发生的货币危机大都属于这一类型。从战后来看,比较有影响的有20世纪70年代之后墨西哥的三次货币危机,1982年智利货币危机等。进入90年代之后,投机性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越来越大,往往在经济基本情况还比较健康时,也会发生投机性冲击并常常引发货币危机。这种货币危机无法用传统观点来解释,而需要对投机性资本的运动机制做出进一步的考察。
(二)由于心理预期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投机冲击的出现有可能与基本经济条件无关,而是在国际短期资金流动存在独特的内在运动规律的条件下,主要由心理预期因素导致的。例如,一国可能在没有实施扩张性政策、外汇储备充足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投机冲击而发生货币危机。理解这种类型的货币危机的关键是掌握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特殊地位。
投机者对一国货币的投机冲击步骤往往是首先在本国货币市场上借入本币,再在外汇市场对本币进行抛售,买人外币资产。如果这一攻击能取得成功,投机者会在本币贬值后再用外汇购回本币,归还本币借款。这样,投机者在进行投机攻击中的成本是本国货币市场上的利率所确定的利息,预期收益则是持有外汇资产期间****市场上的利率所确定的利息收益以及预期本币贬值会带来的收入。所以,政府提高利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投机者进行投机攻击的成本。在外国利率不变时,投机者对本币未来贬值幅度的预期越高,对提高本国利率的承受力就越强。从理论上讲,政府总可以将利率提高到一定水平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问题在于,提高利率不是没有成本的,当政府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时,原因一定是提高利率来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成本大大高于维持固定汇率所能获得的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