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资产负债币种结构
商业银行可根据其国际业务需要及外币流动性管理能力,采用百分比方式或**方式来管理外币和负债。
对于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多币种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增加了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复杂程度。在本国或国际市场出现异常状况时,外币债权方通常因为对债务方缺乏足够了解并且无法对市场发展作出正确判断,而要求债务方提前偿付债务。在这种不利的市场条件下,商业银行如果不能迅速满足外币债务的偿付需求,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外币流动性危机,并严重影响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因此,从事国际业务的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各主要币种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外币合计和重要币种分别进行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对其他币种的流动性风险可以进行合并管理。对于持有的外汇总额及重要币种,应制定并定期回顾检查一定时期内对错配情况的限制条件。为保持**的外币流动性状况,商业银行可根据其外币债务结构,选择以百分比方式匹配外币债务组合,即将所持有的外币资产尽可能地一一对应其外币债务。例如,商业银行的债务主要由美元、欧元和日元组成,则其持有的外币资产也参照美元、欧元和日元债务的比率。如果商业银行认为某种外币是其*重要的对外支付和结算工具,占有**比例,则可以选择以**方式匹配其外币债务组合,即完全持有该重要货币用来匹配所有外币债务,不持有或尽可能少持有其他外币资产,以降低外币流动性管理的复杂程度。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商业银行都应当参照本币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管理方式,严格控制外币资产负债的错配期限。
6.1.3资产负债分布结构
商业银行应当深刻领会限���管理的相关要求,尽可能降低其资金来源(负债)和使用(资产)的同质性,形成合理的资产负债分布结构,以获得稳定的、多样化的现金流量,*大程度地降低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控制各类资金来源的合理比例,并适度分散客户种类和资金到期日:在日常经营中持有足够水平的流动资金,并根据本行的业务特点持有合理的流动资产组合,作为应付紧急融资的储备;制定适当的债务组合以及与主要资金提供者建立稳健持久的关系,以维持资金来源的多样化及稳定性,避免资金来源过度集中于个别对手、产品或市场;同时制定风险集中限额,并监测日常遵守的情况。通常,零售性质的资金(如居民储蓄)因为其资金来源更加分散、同质性更低,相比批发性质的资金(如同业拆借、公司存款)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以零售资金来源为主的商业银行,其流动性风险相对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