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训练运动指达到靶强度的训练,一般15~40min,是耐力训练的核心部分。根据训练安排的特征可以分为持续训练法、间断训练法和循环训练法。
(3)整理运动指靶强度运动训练后进行较低强度的训练,以使机体从剧烈运动的应激状态逐步回复到正常状态。其强度、方法和时间与准备活动相似。
3.注意事项
(1)根据锻炼者具体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
(2)注意心血管反应,应该首先确定锻炼者的心血管状态,40岁以上者特别需要进行心电运动试验等检查,以保证运动时不要超过心血管系统的承受能力。
(3)保证充分的准备和结束活动,防止发生运动损伤和心血管意外。
(4)防止过度训练,过度训练的表现:①不能完成运动;②活动时因气喘而不能自由交谈;③运动后无力或恶心;④慢性疲劳;⑤失眠;⑥关节酸痛;⑦运动次日清晨安静心率突然出现明显变快或变慢。
(四)平衡训练
平衡属于运动功能的范畴,许多疾病都会导致平衡功能障碍,临床上如果发现平衡功能出现障碍,要对其进行积极的**,而*为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平衡训练就是维持和发展平衡能力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方法,主要用于脑损伤或病变、脊髓损伤或病变、外周神经损伤、骨关节疾病以及内耳病变等导致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1.基本原则平衡训练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因人而异,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1)支撑面由大到小,**由低到高训练时要从*稳定的体位开始,通过训练逐步过渡到*不稳定的体位。开始时可以在支撑面较大、**较低的体位开始训练,当患者稳定性提高后则减小支撑面积,提高身体**。如仰卧位-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坐位-站立位-单足站立位-足尖站立位。
(2)从睁眼训练到闭眼训练视觉对平衡功能有补偿作用,开始训练时可在睁眼状态下进行,当平衡功能改善后可逐渐在闭眼状态下进行。
(3)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当患者具有良好的静态平衡能力,即能独自坐或独自站立之后,再训练动态平衡。
2.训练方法平衡训练的方法按不同的因素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按患者的体位可以分为卧位平衡训练、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平衡训练、肘膝跪位平衡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立位平衡训练等。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体位,即坐位和站立位平衡训练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