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协调审计主体
现代审计活动是由众多审计人员的活动组成的整体,审计管理必须通过协调各审计人员的活动来达到单个审计人员的独立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用现代系统论来解释就是“系统的功效大于各子系统功效之和”,又称“协同作用”。在信息化审计系统中,这一协同作用被充分发挥。
3.保障审计质量
审计质量是直接影响到审计主体能否健康发展,能否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的问题。审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声誉,而且是直接影响到整个**的经济能否健康发展、改革开放能否顺利进行的大问题。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需要制定严格的审计准许误差���标准和实行严格的审计回避制度。现代信息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作权限控制功能,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各级领导可以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不同权限,在不影响具体审计人员操作的基础上,对其工作实行实时监控。上机操作日志,则记录下了审计人员的作业痕迹,有利于审计责任的跟踪检查。信息化审计使审计质量监督更加规范有效。
随着审计业务的发展,审计内容已由传统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这些审计中,采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我们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精心制定统计指标体系,然后制成审计单项统计软件发给各审计小组收集数据,从信息系统的角度保证了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同时,可以采用计算机中的多种数据挖掘技术,**能、规范化地进行审计分析,建立数据定量、定性分析模型,科学、合理地利用审计成果。
4.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由于我国的审计工作正式起步比较晚,审计资源缺乏将是一种长期现象,包括高素质审计人员的缺乏、高质量审计信息的缺乏、审计管理规范制度不健全等。然而,在信息化审计系统中,则可以将有限的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利用,使其形成有效的审计力量,再通过将其优化配置来提高审计效益。
2.2.2审计作业流程与管理
在网络时代,整个社会经济成为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经济。这种全球化、高速度、低成本、虚拟化以及不断创新的经济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会计模式,从而必然影响审计模式,产生新的审计流程。而流程再造理论的思想是以价值流为**,以“项目”或“任务”的生产过程为组织设计的基础,以“团队”或“小组”作为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所以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劳动分工为基础的组织原则,改变了传统以功能部门划分界限的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