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专业知识?高分通关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0小题,每小题1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沟通的核心是( )。
A.信息 B.传送者 C.接收者 D.途径
2.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新的栽培技术和畜禽饲养技术,这些技术属于( )。
A.非物质形态技术 B.物质形态的物化技术
C.经营管理技能 D.有形技术
3.我国历代重视编纂农书作为劝农教材,其中**的《农政全书》编著者是( )。
A.后魏贾思勰 B.唐朝陆羽
C.元朝王桢 D.明朝徐光启
4.某单位在某一时期,科技成果的推广率为25%,推广度为25%,那么,其推广指数为( )。
A.25% B.50% C.62.5% D.100%
5.有利于农民到现场看到、听到、问到、做到的是( )。
A.方法示范 B.中间试验示范
C.成果示范 D.“百千万”农业技术示范
6.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均具有的特点是( )。
A.针对性强 B.指导范围大
C.双向交流 D.直接解决问题
7.在农业推广试验中,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一类误差称为( )。
A.过失误差 B.偶然误差
C.系统误差 D.人为误差
8.试验条件应能代表将来准备采用这种结果的地区的( )。
A.经济状况 B.生产条件
C.文化状况 D.行政管理条件
9.光敏色素Pr型的吸收高峰在( )。
A.730nm B.660nm C.540nm D.450nm
10.一个人把信息同时传递给若干人,再由这些人将信息分别传送给更多的人,使信息接收者越来越多,这种沟通形式可称之为( )。
A.单串型 B.车轮型
C.扩散型 D.全通道型
11.农民群体行为的参与性改变方式适用于( )。
A.文化、科技、组织水平较低下的群体
B.整体素质较高、组织工作较好的群体
C.对推广人���信任度高的群体
D.经济条件好的群体
12.种植业试验过程中,对各处理的土地耕翻、播种深度、密度、中耕除草、灌溉、施肥等操作和管理方面在质量上不能完全一致可能会造成( )。
A.过失误差 B.偶然误差
C.系统误差 D.试验失败
13.下列各因素中,哪一个对根毛吸收无机离子*重要?( )
A.蒸腾速度 B.土壤无机盐浓度
C.离子进入根毛的物理扩散速度 D.根可利用的氧
14.被称为肥料三要素的植物必需元素是( )。
A.C、H和O B.Fe、Mg和Cu
C.B、Mo和Zn D.N、P和K
15.C3途径是由( )发现的。
A.Emerson B.Hatch And Slack
C.Hill D.Calvin
16.( )实验表明,韧皮部内部具有正压力,为压力流动学说提供了证据。
A.环割 B.蚜虫吻针法
C.伤流 D.同位素追踪法
17.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 )。
A.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矿质营养学说
C.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D.植物的极性与再生
18.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中含量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
A.脯氨酸 B.天冬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19.花生、大豆等植物的小叶昼开夜闭,含羞草叶片受到机械刺激时成对合拢,这种由外部的无定向即弥散型刺激引起的植物运动,称为( )。
A.感性运动 B.向性运动
C.趋性运动 D.生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