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循序渐进与急用先学结合
一般来说,语言输入总是大于输出。课堂教学所输入的词语和旬式,并不是****地被主体所吸收,有的可能遗忘或丢失,有的虽然贮存大脑但却缺少活力,很难激发或调动。这样,学习者输出时就打了折扣,例如有的学员学到中年级而开口说话和提笔写作的能力远远落后于实际的输入水平。因而,写作教学必须根据学习者的语言输入情况,制订教学计划,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词句训练进入段篇训练,由简单的应用文习作进而写作记叙文或议论文,由练写较少字数的片段进入较长篇幅的创作等等,切忌盲目地布置脱离学习者语言输入实际的习作任务,否则揠苗助长,收不到什么实际效果。
循序不是呆板的,应视实际需要而灵活变通。例如低年级学习者在习作便条、通知阶段,但生活中他们需要向某单位或某个人员表示感谢,那就不妨跳跃一步,将写感谢信的教学内容提到前面来讲授和训练。又如低、中年级班级举行主题讨论会,要求每位同学拟写发言提纲或发言稿,就可教学这方面的内容。急用先学,打破原来安排的序列,会有较好的效果,也颇受学习者欢迎。但也不能一味强调急用先学而任意打乱原有序列,致使写作教学陷入无计划的混乱状态,那也是不可取的。所以,循序渐进与急用先学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
2.群体性与个体性结合
如果说学习者的写作是带有个体性的脑力(思维和表达)劳作的话,那么写作作为一种教学就带有群体性的活动了。实际上,听力课、口语课、阅读课都存在着个体性和群体性之间的协调问题,只是写作因为学习者单独思索和书写的时间较长,反映在课堂上,个体性和群体性的问题更为突出。
写作尽管是个体活动,但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出一个题目,任凭学习者自由写作,那就不是写作教学,而纯粹是一种作文练习了。那样,学习者的习作达不到要求,也难望得到迅速的提高。有的学习者在两个小时的作文课上,除了题目外,只有寥寥几字,他们冥思苦索,不知如何落笔,不知写什么才好。有的学习者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语句拖沓,内容芜杂。这说明写作教学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要求,组织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者知道写什么和怎样写,才能有较好的习作效果。
开展群体性的教学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顾及大多数。一个班级的学习者,写作水平和能力有高有低,参差不一,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着少数几个尖子,也不能只停留在少数几个写作低下的学习者身上,“过”和“不及”都会使大多数学习者产生“太难”或“吃不饱”的感觉,影响写作的积极性。因而,教师的教学始终要顾及大多数学习者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