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医药学概论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医药学概论

  • 作者:翟华强 王燕平
  •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4506
  • 出版日期:2013年07月01日
  • 页数:611
  • 定价:¥59.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中医药学概论》在尊重中医药学科特色基础上,系统论述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将“理、法、方、药”连贯成一体,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能系统了解中医理论学术体系、中医临床诊断精要以及中药临床应用情况,体现了“医药圆融、互为一体”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与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为后继学习相关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中医药学概论_翟华强,王燕平 主编_中国中医药出版社_
    文章节选
    (五)合病与并病
    凡两经或三经的病证同时出现者,称之为合病;若一经病证未罢又出现另一经病证者,则称为并病。合病与并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时间上的差异,即合病为同时并见,并病则依次出现。
    合病多见于病邪较盛之时。由于邪盛,可同时侵犯两经,如伤寒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太阳与阳明合病等,甚则有太阳、阳明与少阳之三阳合病者。
    至于并病,则多体现于病位传变之中。病位的传变,是病变过程中病变部位发生了相对转移的现��,并且,原始病位的病变依然存在。在不同类别的疾病中,病位的传变也很复杂,即病有一定之传变,有无定之传变。所谓一定之传变,多表现出传变的规律,如六经、卫气营血、三焦传变规律等;所谓无定之传变,是指在上述一般规律之外的具体疾病的病后增病,即可视为并发病症。如胃脘痛可并发大量出血、腹痛、厥脱、反胃等。
    (六)复发
    所谓复发,是重新发作的疾病,又称为“复病”。复病具有如下特点:其临床表现类似初病,但又不仅是原有病理过程的再现,而是因诱发因素作用于旧疾之宿根,机体遭受到再一次的病理性损害而旧病复发。复发的次数愈多,静止期的恢复就愈不完全,预后也就愈差,并常可**下后遗症。所谓后遗症,是主病在好转或痊愈过程中未能恢复的机体损害,是与主病有着因果联系的疾病过程。
    1.复发的基本条件疾病复发的基本条件有三:其一,邪未尽除。就病邪而论,疾病初愈,病邪已去大半,犹未尽除。因为尚有余邪未尽,便为复发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若邪已尽除,则不可能再复发。其二,正虚未复。因为疾病导致正气受损,疾病初愈时正气尚未完全恢复。若正气不虚,必能除邪务尽,也不会出现旧病复发。其三,诱因。如新感病邪,过于劳累,均可助邪而伤正,使正气更虚,余邪复炽,引起旧病复发。其他如饮食不慎,用药不当,亦可伤正助邪,导致复发。
    2.复发的主要类型由于病邪的性质不同,人体正气的盛衰各异,因而复发大体上可以分为疾病少愈即复发、休止与复发交替和急性发作与慢性缓解期交替等三种类型。
    (1)疾病少愈即复发:这种复发类型多见于较重的外感热病。多因饮食不慎,用药不当,或过早操劳,使正气受损,余火复燃,引起复发。如湿温恢复期,病人脉静身凉,疲乏无力,胃纳渐开。若安静休启,进食清淡易于消化的半流质饮食,自当逐渐康复。若饮食失宜,进食不易消化的偏硬的或厚味饮食,则食积与余热相搏,每易引起复发,不但身热复炽,且常出现腹痛、便血,甚至危及生命。
    ……
    目录
    **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章 绪论
    **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三章 气血津液
    **节 气
    第二节 血
    第三节 津液
    第四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
    第四章 藏象
    **节 五脏
    第二节 六腑
    第三节 奇恒之府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经络
    **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络脉、经筋、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 经络学说的应用
    第六章 病因
    **节 外感病因
    第二节 内伤病因
    第三节 病理性因素
    第四节 其他病因
    第七章 发病
    第八章 病机
    **节 基本病机
    第二节 疾病的传变
    第三节 疾病的转归
    第九章 养生与治则
    **节 养生
    第二节 预防
    第三节 治则
    第二部分 中医诊法概要
    **章 绪论
    第二章 望诊
    **节 全身望诊
    第二节 局部望诊
    第三节 望舌
    第四节 望排出物
    第五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
    第三章 闻诊
    **节 听声音
    第二节 嗅气味
    第四章 问诊
    **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第三节 问现在症
    第五章 切诊
    **节 脉诊
    第二节 按诊
    第六章 八纲辨证
    **节 八纲辨证的概念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节 气病辨证
    第二节 血病辨证
    第三节 津液病辨证
    第八章 脏腑辨证
    **节 肝与胆病辨证
    ……
    第三部分 中药学
    第四部分 方剂学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