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工是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业部门,是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之一。近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精细化学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为适应精细化工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精细化工专门技术人才, 1985年我们组织编写了《精细化工工艺学》教材,通过这本教材的学习,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该书**版出版后,先后多次重印,并于1998年获部级**化工教材二等奖,评为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届**畅销教材。
为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力求与时俱进,2003年修订出版第二版。第二版出版至今,也得到广大师生厚爱,多次重印,为60多所高等院校“精细化工”、“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化学”等相关专业广泛采用,得到了一致好评。
我校轻工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级特色专业,为进一步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出要把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从教材建设入手,与时俱进,对《精细化工工艺学》(第二版)教材进一步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本书在保留原有各章结构和特色的前提下,对各章部分内容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和补充,增加了各章有关品种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根据多年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的经验和体会,提出全书贯穿“科学发展、**发展”的主线,将这一新理念贯穿到各有关章节中去,例如:在第1章精细化工的特点中增加“科学发展、**发展”的新内容;在第2章精细化工发展的策略中,增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发展的理念”的新策略;在第4章助剂,提示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如补充“塑化剂事件”的影响分析,提醒助剂的毒性及使���中的**问题;在第5章食品添加剂中,增加了“食品**事件”的内容,提出应注意“食品**问题”;在第7章涂料,在其工业的特点方面强调涂料用树脂聚合工艺**控制”的新措施;第11章增加了精细化工其他发展新动向,其中强调“科学发展、**发展”的新特点,指出精细化工的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新补充了精细化工其他发展新动向,可供有关院校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参考与选用。
本教材的修订,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更具有“教材新颖、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特色。其中**修改的内容有:(1)对各章部分内容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充实新品种,更新发展动向;(2)对原教材标题序号统一改编,采用国际标准法;(3)补充了各章复习思考题、习题等。
本书共11章,由广东工业大学宋启煌、王飞镝主编。参加修订、编写分工如下:宋启煌编写第1章、第2章、第4章、第7章、第11章;王飞镝编写第3章、第10章;方岩雄编写第5章;梁亮编写第6章、第8章;张维刚编写第9章及附录。
为配合精品课程的建设,落实课程建设规划,扩大本课程上网资源,拟制作本教材相关部分课件,放在广东工业大学有关网页上,网址:http://jpkc.gdut.edu.cn/jpa/hg/jxhggy/,供相关院校师生进行学习、观摩和交流之用,促进本学科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交流和提高。
本书在编写、修订过程中,得到了广东工业大学各级领导、轻工化工学院领导以及有关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与指导,并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积极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希望本书在精细化工人才培养中,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推进行业的科技进步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本书在修订中的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于广东工业大学(广州)
2013年元月
精细化工是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业部门,是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精细化学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为适应精细化工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精细化工的专门技术人才,一些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精细化工”专业,为发展精细化工担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从1985年起,我校在广东省首先招收精细化工专业本科学生。鉴于目前精细化工专业仍无统编教材,而精细化工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的行业部门多,产品品种繁杂的情况,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学生在学完《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基础上,开设了《精细化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并组织编写了这本教材。由于教学时数(50~60学时)和教材篇幅所限,在贯彻“少而精”的基本原则下,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行业的系列产品。本书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选编了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食品添加剂等十大专题内容,同时还附录编写了部分有关精细化工工艺计算,工艺流程设计技术,环境污染及**的部分重要工艺技术内容。本书在编写上结合精细化工品的合成实例,**讲述它们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也希望能为有关工厂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工作提供方便。
全书共分十章,由广东工业大学宋启煌担任主编,参加该书编写的分工如下:**章绪论、第二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技术开发、第四章合成材料助剂、第七章涂料,由宋启煌编写;第三章表面活性剂由宋晓锐编写;第六章黏合剂、第八章香料由梁亮编写;第五章食品添加剂由方岩雄编写;第九章感光材料及附录由张维刚编写;第十章化妆品由王飞镝编写。
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东工业大学罗宗铭教授、杨辉荣教授等的帮助和指导,并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特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出现的缺点、不足和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使本教材不断得到完善。
编者
于广东工业大学(广州)
1995年4月
精细化工是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工业部门,是化学工业发展的战略**之一。近几年来,国内外高度重视精细化学品的研制、开发和生产。
为适应精细化工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精细化工的专门技术人才,一些高等院校相继成立了“精细化工”专业,为发展精细化工担负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从1985年起,我校在广东省首先招收精细化工专业本科学生。鉴于目前精细化工专业仍无统编教材,而精细化工又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的行业部门多,产品品种繁杂的情况,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为学生在学完《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课程基础上,开设了《精细化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并组织编写了这本教材。由于教学时数(50~60学时)和教材篇幅所限,在贯彻“少而精”的基本原则下,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行业的系列产品。本书结合精细化工发展的**及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选编了表面活性剂、合成材料助剂、食品添加剂等十大专题内容,同时附录编写了部分有关精细化工工艺计算,工艺流程设计技术,环境污染及**的部分重要工艺技术内容。本书在编写上结合精细化工品的合成实例,**讲述它们的合成原理、原料消耗、工艺过程、主要操作技术和产品的性能用途等,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新品种的开发奠定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同时也希望能为有关工厂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工作提供方便。
该书**版出版后先后8次重印至4?5万余册,并于1998年获部级**化工教材二等奖,评为化学工业出版社第三届(2001~2002年度)**畅销教材奖。
该书出版8年来,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感到有些内容需要修改和补充;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精细化工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力求与时俱进,我们对原教材进行了必要的修订。本次修订不打算对原书各章的结构做大的变动,仅仅对各章部分内容做一些修改和补充,特别是增加了配方设计原理、水性涂料和各品种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动向,并新增加了第11章精细化工发展新动向,本章结合精细化工生产和品种的发展,尽可能多地介绍精细化工新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动向。这主要包括:乙烯工程与精细化工的发展、表面活性剂的发展与化妆品的未来、新型功能高分子的智能材料、电子信息化学品、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绿色化学和精细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国内外精细化工发展特点与趋势等,目的是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可作为读者学习该新领域的入门,并为有关院校开设《精细化工发展动向》课程提供选用。
新编教材共分11章,由广东工业大学宋启煌教授主编。参加修订、编写的分工如下:第1章绪论、第2章精细化工工艺学基础及技术开发、第4章合成材料助剂、第7章涂料、第11章精细化工发展新动向,由宋启煌教授编写;第3章表面活性剂原由宋晓锐副教授编写,现由王飞镝副教授修订;第10章化妆品,由王飞镝副教授编写;第6章黏合剂、第8章香料,由梁亮教授编写;第5章食品添加剂由方岩雄副教授编写;第9章感光材料及附录由张维刚副教授编写。为了便于电化教育,配合该课程学习,广东工业大学还研制了“精细化工新产品开发技术”、“超临界萃取分离技术原理及应用”CAI软件,可供读者另行选购。
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广东工业大学各级领导、轻工化工学院领导以及有关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与指导,并得到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的积极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出现的缺点、不足和疏忽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于广东工业大学(广州)
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