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必须理解的是,“逻辑推理不考查逻辑学专业知识”,所以,不能对上述逻辑知识和规则进行死记硬背。但由于掌握相关逻辑规则和理论对于解逻辑试题具有帮助,所以考生应当对于这些逻辑规则和理论“是什么?”以及“怎么用?”心中有数。通过上述历年真题的梳理,下面对大纲中的“考点”做出说明。
概念
尽管考试大纲在“概念”上列出四节内容,考点主要在于“概念的种类”并结合论证谬误识别中的“混淆概念”。两者考试的结合点在于“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辨析。
集合概念是指概念是一个集合,如“芭蕾舞团”、“学生们”;非集合概念是指概念是个体,如“芭蕾舞演员”、“学生”。上述例子比较容易辨析,因为表示概念所用到的词语不同。容易混淆的在于:同一个词语,在某一语句中表达的是集合概念,而在另外一语句中表达的则是非集合概念。例如:
(1)A部落的人是勤劳的。
(2)A部落的人都姓王。
(3)甲是A部落的人。
(4)A部落的人住在黄河流域的大片土地上。
(5)A部落的人比B部落的人个子普遍要高。
上述“A部落的人”在(1)(4)(5)中是集合概念;在(2)(3)中是非集合概念。
那么怎样识别呢?如果“A部落的人”在谓项位置(如“甲是A部落的人”),而主项“甲”是个体,那么“A部落的人”就表示个体,即非集合概念;当“A部落的人”在主项位置时(如1、2、4、5),需要理解谓项所表示的性质是否能够合理地被每一个主项(“A部落的人”)所具有,若能,则主项(“A部落的人”)表示个体,即非集合概念;否则是集合概念。例如,(2)中,每一个“A部落的人”可以合理地认为“姓王”,所以(2)中的“A部落的人”是非集合概念;而(1)中,每一个“A部落的人(包括婴儿)”都是“勤劳的”吗?很难合理地这样认为,所以(1)中的“A部落的人”表示的是集合,即“A部落的人”作为一个族群具有“勤劳”的特点,所以是集合概念。
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理解必须与对“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这一逻辑谬误的理解相结合。例如前面涉及到的部分真题罗列于下,这部分的真题主要为了说明考点,考生可以对这些真题再次练习后,按照考试年代和题号,查阅答案详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