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材主题单一。
教材的单薄还不仅仅体现在总量的有限上,在有限的篇目里,文本的主题往往大同小异,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教材,还在不断重复着几个有限的主题。同样的主题,小学出现过,初中出现过,高中还在出现。如果我们在检测评价中也局限在这些不断重复的主题,学生当然可以应对,但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读材料涉及的主题比教材要广泛得多,深刻得多。
其实,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的成长,必须建立在一定阅读量的积累和一定思想的积累之上。这样的积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无法超越。
(3)教材内容脱离时代与社会。
这里要说的是,在教材有限的几个主题里,很少有与这个时代相吻合的。要么是空洞的说教,要么还含有“左”倾的虚假思想,要么就没有思想可言。新的时代。新的观念,新的思潮,在教材中无法得到及时的反映。
决定阅读质量和效益高低的有两个因素:一是读者思想状态的主观深度,一是文本自身的客观深度。对于正在构建自身思想深度的学生来说,后一因素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要素是教材问题。当教材成为了语文学习的主要或是**的对象时,语文教学的方式和语文教学的效率就注定会成问题。或许我们无法改变教材编写的现实状态,但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语文教材的认识。当教材无法满足语文教学实际需要时,我们就应该超越教材,重组合适的教学资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