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现代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嵌入式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家用、工业、商业、办公和**等社会各个领域。对于已经了解8位单片机的读者来说,进一步学习嵌入式系统要以应用为导向,以芯片为载体。因此,我们建议首先选择一款主流芯片,以点带面、循序渐进地学习。
目前,以ARM为核心的嵌入式技术逐渐成为我国嵌入式教学的主流。ARM作为一种32位的高性能、低成本的嵌入式RISC微处理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NXP公司推出的基于ARM7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LPC2000系列,具有很高的性价比,其接口模块丰富,使用范围广,在Proteus环境中可仿真,相比其他的嵌入式处理器更便于学习和掌握。
本教材适宜于作为步入32位嵌入式处理器应用领域的“嵌入式系统基础”课程教材。作为嵌入式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在嵌入式技术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完成从简单的8位单片机到32位嵌入式处理器的过渡。本教材以NXP公司的LPC2114芯片为载体,主要介绍了基于ARM内核的32位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硬件体系结构和各种常用外设接口编程技术,并以项目案例的方式介绍了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程序设计以“前后台”(C语言)编程为主,暂不涉及操作系统,为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应用开发”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本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部分”简要介绍了ARM的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强调复杂嵌入式处理器的片内外设模块以及(C语言)应用编程技术;“实训部分”针对理论部分的各个知识点,设计了短小简明的基础实训项目,便于学生“对号入座”地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应用系统的构成和设计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我们用了三个典型的中小型应用系统设计实训项目贯穿全书,说明了(基于“前后台”编程的)嵌入式应用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在芯片和实验平台的选择上,本教材选择了LPC2114/2124系列的ARM芯片、Realview MDK程序开发环境和Proteus电路仿真平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
(1)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过程中更为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实验实训学时通常要达到总学时的50%以上,所以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必须细化,而且是丰富多样的。LPC2114芯片本身及其基于μCOS操作系统的编程,都有仿真软件平台(Proteus和Keil uVision )支持,教师可以“零成本”进行实验设计和实训项目开发,学生对实验实训项目也有创新的余地和二次开发的空间。
(2)使用本教材几乎不受任何实验设备条件限制,只要有计算机和仿真软件便能完成书上所有的实验。(当然,对于有实验设备的学校来说,也完全可以在相应的开发板上完成本教材实验。)
(3)本教材配有光盘,包括所有实训的仿真电路图、源程序以及相关教学演示视频,需要PPT的读者可以发邮件到87021491@qq.com向编者索取。
“嵌入式ARM”这类教材市面上已经不少,但真正针对高职教学现状的并不多。本教材的编者是**示范高职院校的一线骨干教师,同时又有多年行业企业工作经历,对相关技术应用领域以及高职学生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的客观状况都有一定程度的把握,本教材主要内容曾作为内部讲义使用了两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宗旨是:结合当前高职教学特点,讲求实用、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并重,既为学生们平缓了学习坡度,又给教师们提供良好可操作性。
本教材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严海颍、赵宇枫老师主编,彭莉、郑燕、谢伟老师参加了编写、校对和整理;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代勇飞先生为本教材的实训案例的选定和设计做了大量的工作,全书由严海颍统稿。在本教材编写过程中,不少一线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东软电子出版社的编辑对本教材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编者在此由衷地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