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法主体资格的规定既体现在经济法中,也体现在其他有关法律中。经济法规定经济法主体资格的获得有两种途径:
(1)法定取得,即依法律的规定而取得的。凡是**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能够对社会经济生活实行管理或接受管理的社会组织、公民和其他具有生产经营资格的实体,都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定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具体方式包括:①因符合法定条件而自然取得,如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只要符合**某税法规定的纳税人条件,就自然取得该税种纳税人的主体资格;②在法定条件下经登记、批准、审批、许可、备案等法定程序而取得,例如,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公民从事会计工作,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经考试合格后提出申请并经批准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
(2)授权取得,即依据有授权资格的机关授权,从而取得可以对社会经济生活实施某种干预的资格。例如,根据我国有关承包和租赁的法律规定,政府可以指定有关部门代表**作为发包方,并行使对企业的干预职权。有关部门作为发包方和干预方的资格即是由政府授权取得的。
3.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具有复杂性,其范围非常广泛,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主体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主要分为经济管理主体和经济活动主体两大类。经济管理主体主要指负有经济管理职责的**机关,包括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例如,国务院及其承担经济管理职责的各部、���、行、署、局等。此外,由法律法规授权承担一定经济管理职责的其他组织也能成为经济管理主体。经济活动主体是指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根据主体在经济运行中的客观形态的不同,经济法主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机关。**机关,是指行使**职能的各种机关的通称,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等。其中,**行政机关,特别是具有经济管理职能的行政机关,主要以经济管理主体的身份出现在经济法律关系中,根据宪法、法律、法规规定的性质、职能、任务等,承担组织、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的职能。**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所属的部、委、办、局等机构,以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机构组成。
在一定情况下,**或**机关作为整体也可以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如**对外签订政府贷款或担保合同、对内对外发行政府债券、政府出让土地使用权、作为股东投资设立企业等。作为经济法主体的**机关主要是指**行政机关中的经济管理机关。
(2)企业组织。企业组织,是指拥有自己的财产,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以营利为目的,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经济实体。它是*主要和*重要的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企业在经济法律关系中主要作为活动主体出现,但个别依法具有经济管理职能的特殊企业或公司,如中国石油总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也是经济管理主体。此外,企业相对于其内部的组织而言,也是经济决策主体和管理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