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收支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收支(internationalbalanceofpayments)是一个经常被用来分析或讨论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国际收支平衡一直是一国或地区追求的外部平衡目标,所以了解国际收支的定义很有必要。本章阐述了国际收支的概念,详细说明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构成和编制原则,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国际收支差额的经济学含义,介绍了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和调节手段。
**节 国际收支的概念界定
一、国际收支的基本内涵
国际收支是一国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反映,它既反映该国经济活动的范围和经济结构的性质,又反映该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特点以及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国际收支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对外往来所引起的货币收支,它强调的是现金基础和当期结清的外汇收支。那些不引起现金支付的交易,如补偿贸易、易货贸易、实物形式的无偿援助以及清算支付协定下的记账贸易等,都
没有被包括在外汇收支内。随着国际经济交易的内容和范围不断扩大,这种狭义的国际收支概念已经不能适应需要,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都是广义的国际收支范畴。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对国际收支的定义,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
内(通常为一年)居民同非居民所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首先,国际收支记录的内容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间进行的国际经济交易。“居民”是经济概念,不同于法律上的公民概念。他国的公民如果在本国长期从事生产和消费行为,也可以是本国的居民。居民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的经济单位,也就是在该国经济领土内从事经济活动或交易的时间达到一年以上的政府、个人、企业或事业单位,否则就是本国的非居民。据此,移民被认为是他们工作所在地的居民,即使他们仍旧保持着出生地的公民身份。一国的经济领土,不仅包括政府所管辖的地理领土,还包括该国天空、水域和邻近水域下的大陆架,以及该国在世界其他地方的领土飞地。按照这一标准,一个**的驻外使领馆、外交人员是派出国的居民,是所在国的非居民。在一国注册的企业无论股东的国籍,都是注册国的居民,但其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