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形式的诱惑/当代博士生导师思辩集粹书系
QQ咨询:
有路璐璐:

形式的诱惑/当代博士生导师思辩集粹书系

  • 作者:赵宪章
  • 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
  • ISBN:9787807371755
  • 出版日期:2007年01月01日
  • 页数:245
  • 定价:¥28.0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以其
    丰富的人生经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天赋才能。静守书斋,破读典籍
    ,“焚膏油以继晷。独兀兀而穷年”,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卓有建树,其
    造诣渐臻纯青,在学坛颇有影响,甚至名及海外。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少
    为普通读者所知晓:所以,让高雅的学术走出**,甚为必要。然而,博
    士生导师的专著和大块文章,多以思辨的深刻、逻辑的严密和旁征博引而
    著显,难为一般读者所理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自由的阅读渐成
    时尚,让学者的思想、智慧与读者的需求近距离链接,成为我们策划本书
    系的初衷,与其他学术著作不问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
    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
    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
    底之珠:所截取的文字有章节、有片段、有三五语句,重新编排,再成系
    列。其长者如随笔,短者如小札,如散文诗、箴言录。读者随意翻读,必
    有启示心智、陶冶性情之益。
    这是本书系的第五辑。
    目录
    形式的美学密码
    不能回避的“形式”
    形式美学之可能
    何谓形式美学?
    形式的审美规律
    厉史与形式的关系
    形式美学的两大主题
    “形式”的多重内涵
    形式美学的“十字架”结构
    形式的历史影像
    形式概念之滥觞
    20世纪的形式崇拜
    数的和谐
    自然美学
    从“数理”向“伦理”的转型
    柏拉图与“理式”
    艺术的内形式与外形式
    “形式”与“质料”
    诗的“合式”
    古罗马的“形式”
    美与崇高:形式与无形式
    消极的快乐与积极的快乐
    纯粹美与附庸美
    审美的“二律背反”
    黑格尔的矛盾
    艺术的解体
    感性的复活
    形式的再生:唯美和变形
    有意味的形式
    形式美学之中西差界
    中国形式美学的三大特点
    中国美学即“内容的美学”
    中国美学即“道的美学”
    西方的“形式”与中国的“道”
    形式美学与文本调查
    20世纪文学研究的形式转向
    “文以载道”的失效
    文本调查
    复合文本的“图-底”结构
    “互文性”与“超文性”
    “极速矮化”的戏仿文体
    文本的格式化
    《大活西游》之卡通叙事
    从“私语言说”到“形式诱惑”
    记忆与时间
    日记是孤寂者的自我倾诉
    听者与文饰
    日记的形式诱惑
    “讲述”和“展示”
    “纪实”与“虚构”之间

    词典与小说:共时与历时
    词典小说:虚构本体的消解
    网络写作
    “传世”价值与“对话”功能
    两种文本逻辑
    网络新文体
    高频词
    《美食家》之词频分析
    方法论探寻
    “问题”研究与“体系”建构
    “历史”的治学态度
    人文精神和科学技术
    “封闭”与“开放”
    解开“斯芬克斯之谜”
    何渭文艺学方法?
    文艺学经验方法
    文艺美学方法
    文艺社会学方法
    文艺心理学方法
    文艺学本体方法
    经验思维
    什么是审美经验?
    艺术鉴赏
    “自觉”的时代与时代的“自觉”
    “神思”与“形象思维”
    妙悟
    思辨的巨人和思辨的时代
    文艺与社会
    文艺是一种社会现象
    文艺社会关系研究的五个层次
    文艺的社会过程
    文艺的社会功���
    社会批评与艺术批评
    移情说
    距离说
    文学艺术作为心灵事实
    从方法沦的角度认识弗洛伊德
    格式塔之整体性思维
    文学艺术作为“形”
    文艺研究的两个基本方法
    文学性
    本体的方法
    本体的崇尚与主体的失落
    “封闭系统”的封闭性
    文学是一个开放的“耗散结构”
    文艺学沉思
    作为一门学科的文艺学
    所谓“文化学”热
    回归文学世界
    走向科学

    文艺学作为科学是否与如何可能
    如何判断人文精神产品的价值
    “边缘化”现象
    “实证”与“建构”
    思想史与文学史
    艺术符号与非艺术符号
    价值与人
    文学的价值指向:未来和历史
    儿童的文学化和文学的儿童化
    尚古主义
    文学的自然崇拜
    艺术生产的“古典形式”
    艺术的魅力:“隧道效应”
    “文学性”的追求
    新吋期文学语言观的三次突破
    新时期文学的现代文明指向
    玄学精神
    禅学精神
    《乐记》与《诗学》
    编后记
    编辑推荐语
    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