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成年人吗
把变得空虚又轻狂的青春
像一次性餐具里吃剩的炸酱面一样
丢在大门口然后起身离开
这是一种幸福,让人流泪的幸福
——金素妍,《幸福》
一个多年以前的学生来拜访我。刚当教授那会儿,我曾担任他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他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就成了家,之后去了美国,一眨眼的功夫,已经10年了。10年啊!还记得他毕业时,我们一起在研究室合影留念的情形,他在美国时我们互通信件,也仿佛就发生在不久前。在我眼里他还是那个需要劝慰和鼓励的年轻人,然而一转眼,他已经是个成家立业的中年人了。
在他的张罗下,那一届的学生们又聚在一起吃了顿饭。起初大家还点些拘束,不过很快就变得像从前一样亲热了。他们现在已经年近四十了,大家都已不是当年的样子,而在我眼里他们依然是年轻的学生。一番畅谈之后,有个学生这样对我说:
“如今我们的年纪都已经比当年的老师还要大了,老师也老了许多呢……那时候您可真青涩!一转眼的功夫,我们都老啦。”
这一席话让我着实惊讶,他们竟然发现了我当年的秘密。
“那时我刚当上教授,努力端出一副教书先生的样子,原来给同学的印象却是幼稚的、青涩的。现在他们都意识到了,当初他们信任和追随的导师,当年也不过是个还不够成熟的30多岁的大人而已。”
聚会结束,这个令我赧颜的问题仍然盘旋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时候的我,真的是个成年人吗?15年后的我,现在是一个成年人吗?”
大人不告诉我们的成���秘密
其实我也有过和那位学生一样的感受。结婚生子之后,才突然意识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到了父亲当年有我这个儿子时的年纪。小时候,我眼中的父亲和大人们的世界只是一个与我无关的“别人的世界”,而不是“我的将来”。在我眼里,他们是与我截然不同的一类人,他们没有烦恼,没有感情,就像机械一样按照固定的程序行动。所以总觉得那是成熟的成年人们的世界。那时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爸爸本来就是那个样子,成年人本来就是那个样子。”
直到我也到了父亲当年的年纪,参加工作、生儿育女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成年人也会彷徨。原来,成年之后和青春年少时并无两样,也有各种烦恼,也有喜乐哀伤。年纪再大一些时,我再次明白:不管生日蛋糕上插多少根蜡烛,也不可能帮助你变得成熟。不是虚长几岁,就能使一个人变得成熟的。
这就是大人们不能轻易展现给子女或学生的“成年人的秘密”。
如果我们做不到不断自省、不断成熟,时间永远不会把我们变成大人。
二十岁,人生的宴席
“人生的宴席,在三十岁结束。”
一位诗人为华丽的20多岁的尾声写下冷笑般的悼词。用悲伤的挽歌,哀悼曾经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大学时代,也哀悼小市民世俗生活的即将到来。
三十岁过后,将迎来非常辛苦的时期。你将认识到,诗人那“宴席结束,赶快醒悟!”的震喝并不是危言耸听。去书店转一圈,你会发现标题以“30岁”或“三十岁”开头的图书数不胜数,这足以证明,30多岁的年纪,比人生中的其它任何一个10年都要辛苦和孤单。
为什么会这样?究竟是什么让他们觉得这么累,以至于二十多岁年轻人的苦恼,在他们眼里都算得上是“宴席”?我在大学里接触到的20多岁的年轻人说,尽管他们并不想变老,但他们还是非常期待三十岁赶快来到。因为那时候已经工作和结婚,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已经变得非常安定。事实上,按照客观条件判断的话,30多岁应当比20多岁时更好才对。可为什么20多岁的年纪在他们眼里竟然如此“美好”,为什么三十岁以及三十岁以后的人生,会那么辛苦?
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我们要变成大人。
辛苦和孤单的三十岁
至少我是这样的认为的。我觉得30多岁,的确是我人生中*辛苦的时候。如果谁能让我回到20多岁,我一定会欣喜若狂,但若是要我回到30多岁,我定会一口回绝。那时我才结婚,刚刚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面对庞大的开支,正陷入贫困境地;两个突然降临的孩子让我束手无策,不知该怎么应对……
三十多岁的前半部分,没有固定工作,不知社会深浅,终日惶恐不安;三十多岁的后半部分,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但身为菜鸟,在公司里还没站稳脚跟,每天东奔西跑。两个时期都是如此艰难和惨淡!现在想来,与其说那是三十多岁应当经受的苦难,不如说是因为马上就要成为“大人”。万事开头难。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婚姻生活,都是全新的经历,头一次扮演大人的角色,势必会觉得艰难。但是那个时候我却不懂,只知道抱怨生活为什么会这样,生活为什么这样对我。
我们什么时候长成大人呢?是按(韩国)法律规定,年满20周岁的时候,还是大学毕业之后,或者是工作了以后?是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时候,还是结婚了以后,或是为人父母之后呢?
当然,从法律上讲,年满20周岁就算是成年人了——撕掉了未成年人的标签,具有了法律上的完全行为能力,从不许吸烟饮酒的禁律中解放出来了。但是在人生的历程中,成为成年人却与这截然不同。成为成年人,意味着开始对自己和家庭的生计负责。也许经济收入或心理上的安定还没有太大改观,但你会渐渐感觉到人生责任的沉重,并一再感叹“唉,宴席果然结束了”。
什么时候,我们算是大人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问过许多学生和刚工作的年轻人:“你是大人吗?”,大部分人的回答都是“我觉得自己还不是”。我问他们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大人,他们纷纷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但至少现在还不是。说实话,就连写下这些话的我,也不禁问自己:“我是一个纯粹的大人了吗?”
究竟我们什么时候算是一个大人呢?现在的我们,是大人吗?
所谓大人,也许并不是年龄、婚姻、选举权、个人收入、税金等达到某种条件时的“状态”,或许,说它是彷徨时也能够认清自己,并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应该更恰当吧?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立”的意思是“心志坚定,能够坚守道德礼仪”,“不惑”即“对世事有自己的见地,不会轻易动摇”。中学时代国语课时背下了这些古文,以为到了文中所说的年纪,自然而然就会变成这样子了。所以每当除夕钟声敲响的时候,我都会反省和自责:为什么该有的道德礼义我都不具备,为什么到了这把年纪,还总是不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呢?直到我五十岁,才终于明白,摇摆和彷徨都是正常的,所以能够克服这些彷徨的孔夫子才会被我们推崇为圣人啊。
有时会突然发现,自己小时候非常讨厌的吃食,现在变得爱吃了,一些自己好像**不会做的事,竟然也自然而然地去做了,连自己都会被自身这些未知的面目吓到,进而感叹“啊,原来我的世界里,还有这么多未开启的盒子啊”。我们蜕变成大人的过程,就是小心翼翼打开内心的盒子,看里面装着什么或在里面装上新的东西的过程。
所以,不要再说“已经走到头了”这样的话,应该说“再往前走走吧”。不要因为“事已至此……”而止步,而应该激励自己“***……”。甘地说:“就像你会永远活着一般地学习吧。”就算有时会摇摆,只要回望时能发现自己又比昨天成熟了一些,那么每一个脚印,都是你长大的足迹。
当你回望人生的时候,如果确信自己终于完全成为了一个大人,那么你的一生就是成功的。
如果不经历摇摆,就不能算是大人,那么只有经历千万次的摇摆,才能*终成长为大人。
如果说“因为痛,所以才叫青春”,那么“因为摇摆,所以才叫大人”。所以,即便彷徨也无妨。因为你我的彷徨,正是“变成大人的必经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