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做选择那么难? 我不是人生导师。 从2008年到现在,我一直坚持用“秋叶”这个网名在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回复来自全国大学生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每年被一遍遍问起:比如不喜欢现在的专业怎么办?该不该考研?该不该听从���母的安排报公务员?害怕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不喜欢现在的朋友了怎么分手?喜欢Ta能主动追吗? 我发现大学生朋友*大的困难在于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出独立的选择。 不会选择,不敢坚持选择,不断在选择,这样的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还是会纠结,还是要花很多时间迷茫。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系统地帮助到他们?年轻人需要的是一位能真正帮他们打开思维的老师,而不是让人盲目崇拜的导师。作为一名老师,我想为他们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让每个人开始行动。 我没有标准答案。 本书中的建义未必*适合你,也未必是*好的方法。 对于没有方向的大学生只提供方向是不够的,还得提供方法,否则,他们会因为没有真实进展而陷入对自己和现实更大的失望和更深的迷茫中。 对于缺乏思路不会选择的人,提供一种可选的行动方案是必要的,只要你们尽早开始行动,就会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我想分享给大家一些实用且具有操作性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仅适合学习,也适用于生活,将来进了职场,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的书不是一本鸡汤。 给大学生写书是一件很纠结的事情,因为我不知道有多少大学生爱读书,那些爱读书的大学生是不是更喜欢看一些“轻松”或者“实用”的书。 努力把书写得接地气吧,怕又变成讨好人的俏皮话,见不到实效;把书写得稍微专深一点,又怕同学们觉得学起来太累而放弃。 可泛泛地思考、行动不一定会使你改变。除非你先进行有效的思考,然后采取有效地行动,并不断反思行动的成效。 所以写这本书,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任务: 让一个人受到刺激是不够的,还得让他学会有效的思考,但是一本书只让一个人陷入思考还是不够的,还得让他能开始采取切实的行动。 要学会一样技能,*好的方法是坚持,*大的障碍是耐心。但是对于年轻的朋友,我认为*大的困难不是他们不愿意改变,而是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这本书围绕大学生关心的十个话题展开,每个话题我都希望能给大学生提供实用的思考方法和行动方案。 这本书的每个话题我都提供一个具体的动手建议,希望大家能依据书中的建议,参考这些方法,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练习。 记住,看书不能改变现状,思考也不能真正改变现状,真正能改变现状的是经过思考的行动! 我是2009年2月份才开始认真做PPT的,之前做了10年的PPT,依然停留在套用模板的阶段,到了2010年却被很多人称为PPT高手。很多人问我如何才能成为PPT高手,答案很简单:坚持每天都动手训练啊! 其实,你和高手之间的距离只差了一个行动。 在每一章的结尾处,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普通大学生的故事。希望他们的故事也可以启发你开始行动,每天进步一点点。 为了更好地回复大学生们的问题,我专门开设了一个微信公众账户“秋夜青语”,在本书出版前,全国已经有超过10000名大学生通过这个微信向我提问。大家的提问,我都会尽力一一解答。 其实,微信公众账户有很多有趣的玩法,比如现在,请你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后,文字回复“胡适”两个字,就可以看到一篇胡适在1932年写的《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一篇文章。本书有很多处都设置了微信回复关键词。 这里的微信统一指“秋夜青语”这个账户(也可以直接在“搜号码”中搜“秋夜青语”账户名找到我的微信)。 本书的一个创新之处,在于为每个话题设计了一个训练题目。我鼓励大家把训练心得写成长微博分享,形式可以是文字、手绘、PPT等等。发微博后请爱特我的微博@秋叶语录,写得好我会转发。建议统一加上标签“我要行动”以便于搜索。 希望你的微博被我转发后,更多的大学生朋友能和你一起去思考,去行动。你会发现,找到好同伴一起进步,会让你加速成长。 这也是我写这本书*大的一个期待:让它成为你打开世界的一扇门。 [精彩试读] 我想换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 *近几年很流行电视达人秀比赛,比如“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很多人能走上这类节目,是因为他们的心里都有一个梦想。 很多大学生在学校浑浑噩噩过日子,他们的理由是目前所学的专业自己并不感兴趣。他们会说假如我读的是喜欢的专业,肯定会努力,就像那些达人们一样。 我在大学听到很多学生以不喜欢专业为由,不好好学习、荒废学业和虚度青春。我深感痛惜。 真正的梦想是经过现实无情打击后,却依然愿意去相信、去坚持。那些让大家感动落泪的参赛选手,哪个是一帆风顺的?其实,他们之所以能赚到你的眼泪,是在打击面前选择了坚持,而你选择了放弃。 如果只一味地抱怨专业不好,为自己的懒散、不求进取找借口,我只能说,你真的错了。 什么是专业?专业是将来你走到社会上能够让自己生存的一技之长。 专业不等于爱好,也不等于毕业证。所谓专业,它的真实含义就是不管你是否喜欢它,都必须经过大量艰苦的专业训练才能成为“专”才,然后靠它就“业”。 要知道,99%的人把自己的爱好当工作是一种奢望,*现实的选择是通过大学四年学习让你拥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一个人只要有了一技之长,就能立足社会,将来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发挥的空间机会就会很多。 还有同学说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学习但没有成效,是不是不适合目前这个专业?很多书都强调要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假如没有特别的天赋,是不是应该尽快换一个专业? 我其实不喜欢机械专业。如果谈营销策划,谈广告文案,谈PPT制作,谈项目管理,谈时间管理,我都自信可以成为**高手。在机械领域,我只能说自己很平庸。但正是这份平庸的技能帮我谋得了一个大学教职,使我慢慢有了空间去发展自己真正的爱好。 大学里的专业学习,好比学做饭,只要肯学都能学会。除非你是要成为**级的大厨,那才需要点厨艺天分。 除了个别专业,当今大学里面的功课,并不要求你有多么高的智商和天赋。 抱怨自己很努力却没有成效的同学,也许要反思一下,真正的问题其实不在专业,而是你根本没有适应和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 绝大部分“天才”是经过艰苦的专业训练后拥有特殊技能的人。其实,*好的天赋也需要不断修炼才能成器,“勤奋+坚持”是打败天赋的*好武器。 还有的同学担心自己的专业是冷门,就业困难,是不是应尽早调换专业?这个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大学里也有换专业的空间。 但是我也提醒大学生朋友,在换专业前需冷静思考三个问题: **,你了解自己的专业吗? 第二,你了解自己想去的专业吗? 第三,你想过未来10年后这个社会更需要哪种人才吗? 当然,我也不建议大学生强迫自己去学自己完全没兴趣的专业,我只是提醒,在说爱或者不爱一门专业之前,至少要能说出这个专业是学什么的,将来能够在哪些行业哪些岗位发挥怎样的作用。假如对这个专业一无所知,那为什么这个专业适合或者不适合你?无论理由是什么,都显得苍白。 在了解专业后,先试试能否培养出你对专业的热情。任何行业做到精深,都不愁就业,也不缺成就感。 我喜欢的态度是:先做出**的事,自然拿**的回报。 在这里提醒大家,冷门专业也许意味着竞争对手少;也许是未来社会的热门专业。 选择所谓的“好”专业,也要考虑将来尽可能利用你家庭人脉资源的专业。但没有背景的人,选择一门相当艰苦、技术含量高的专业,将来总可以靠它吃饭。 *后建议大家看一段@罗振宇讲的视频《罗辑思维——夹缝中的80后》,一定会有收获。 实操训练:绘制你所在学校换专业的流程图 现在大学大都提供了调整专业的机会,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规定。如果真的想明白需要调整专业,那么你决定转专业之前,应该弄清楚相关流程。 在启动任何大工作之前,我都建议先尝试画出整个事情的流程图(见图2)。只有建立对事情的整体思维,才能准确地判断出其中的关键环节,才能够为不可预测的挫折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一个好的流程图,除了能够让人了解各个阶段的衔接顺序,还应该让人了解这个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如每个阶段负责人是谁,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才能进入下一环节,每个环节有无资金或其他的特殊要求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