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悲痛与笑声不再分离
——《往事》出版人序
作者:郭敬明
在写这篇序言之前,我先说一点题外之事。我是怎么想起来,要涉足国际版权这一块领域的呢?说起来,连我自己都觉得有一点不可思议。在我的阅读经验里,汉语书写一直以来占据**的压倒性地位,倒不是我觉得国外的小说不好——相反,有那么多经典而恢宏的大作,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无数次地震撼我。然而,我打心眼里喜欢的,还是中文字句中那种千回百转的曼妙语感。所以,尽管一直以来都有很多次机会进入国际版权领域,但都没有一部真的打动我的小说,让我迈出这一步,直到我遇见《Once》——我们把它翻译为《往事》。
我在除夕夜的时候读完了校样稿,窗外的鞭炮声仿佛呼应着故事里的轰隆隆的战火炮响——是的,作为畅销的青少年作家,莫里斯没有选择理所当然的青春成长、酸涩恋爱、友谊梦想,却选择了“二战”这个凝重而又严肃的主题。似乎按常理,这样的题材很难在读者群中得到广泛反响,但这本书在海外市场却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巨大成功。
我不由得想起我之前出版的笛安的《西决》,当时这个关于家族三代人的伦理故事,本也被众人不看好,认为无法激发读者们,特别是年轻读者们的共鸣,然而,那一年,《西决》红遍了全中国。
如今的中国出版市场,有太多的出版人针对青少年市场,理所当然地自我推断,从而引进了大量充斥着奇幻爱情冒险疼痛成长等主题作品的青少年文学,当然,并不是这些书不好,而是,青少年们的阅读,不应该如此单调。而《往事》所流露的浓厚人文关怀和悲悯气息,在众多封面绚丽的著作里,显得罕见而又孤单,但我相信它。
《往事》(Once)的结构极其精妙,全文几乎是主角——小男孩菲力克斯的喃喃自语,他用一双纯真的眼睛看着眼前在炮火中分崩离析的世界,他的情绪在几亿人类面前是如此渺小,然而,作者却用生花妙笔,在方寸之间展开了一个纵横开阖的舞台世界,我们看着他在大时代悲惨的命运中浮沉不定,每遇险境都让人屏息,每一次脱险又不禁想让人为之振臂高呼。莫里斯独特的叙事手法在读者与故事之间创造出了一个双重镜像:我们一边和故事里的菲力克斯在看上去充满希望的世界里一起冒险,一边却能够清晰感知到现实的残酷无情,有一双叫做命运的大手,分分钟都能把这些小孤儿撕成碎片。
《澳大利亚人报》(The Australian)的**书评人这样评价过:“莫里斯?葛雷兹曼掌握到了将现实变化为故事情节的精髓,让悲痛与笑声不再分离。”——多么难得的体验,悲痛与笑声,不再分离。这是这个故事*大的魔力了,因为它的每一段文字,都读起来太纯洁,太美好了,仿佛一枚让人都不敢用力抚摩的水晶羽毛,美得让人动容,让人落泪:菲力克斯对这个黑暗而血腥的世界,充满了*美好的期盼。
这个故事还有个魔力。当你读完全文,不但短时间内无法从中抽离,而且一定会意犹未尽地期盼故事不要结束而追问作者:“那后来呢?”
后来,自然还有后来的故事……
因为这个故事,其实是《Once》四部曲,它分别是《Once》、《Then》、《Now》还有《After》。《往事》、《彼时》、《此景》,《余声》。我想你一定会喜欢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