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为政府制定的政策法规,有的表现为各地解决某一问题所做的有益尝试,有的则以人大代表、专家学者的建议形式出现,等等。这些解决问题的对策只需要细心注意、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无需太多冥思苦想。但需要注意的是,资料中的政策导向一般可以拿来即用,但对于一些专家学者等人的意见则需要大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境进行甄别,某些有失偏颇的观点不可一概作为解答对策问题的答案。另外,给定资料中所给的对策有时并不全面,这就需要考生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平时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补充。如何评价一个对策方案的可行性呢?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标准进行: 1.所提的对策应当针对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这仍是对“切实性”的要求。如果提出的对策方案并不是解决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的,那么这个对策方案无疑是失败的。 2.所提的对策必须要符合政策法规的规定。违反政策法规相关规定的对策方案肯定是不具备可行性的。 3.所提的对策应当能够贯彻落实。针对具体的政府部门或者其他主体提出的对策方案,必须能保证该主体有能力并且有条件去落实,如果执行主体本身不具备落实的能力和条件,这个方案就是没有可行性的。 4.所提的对策是否能够达到所预期的结果。一个对策方案在提出之前必然会有一个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因此在制订具体方案的时候必须要对该方案进行一个评估,看能够达到该预期结果的几率是多少。这就要综合进行考量,说到底,这项评价标准是对前面几项标准的综合,综合了前几项标准之后才能对能否达到预期成效进行科学的评估。 下面我们通过举例,说明如何才能使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例如: 1.淮河*大的支流沙颍河,曾经给在沙颍河岸边长大的霍岱珊留下很多美好的记忆。20世纪90年代初期,从部队转业回来的霍岱珊发现,沙颍河面上经常漂着成片的鱼,离河很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受沙颍河影响,淮河也成了全国污染*严重的河流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根治淮河水系污染,**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并宣称,“97达标”顺利完成。然而,1998年初,当霍岱珊又到沙颍河边拍照片时,竟然在河边发现了三条臭鱼带。霍岱珊开始对所谓的“达标���产生了怀疑。 为了弄清事实真相,当时正在某报社当记者的霍岱珊决定放弃原有的工作,对淮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一次全面考察。从沙颍河上游到淮河下游,霍岱珊听群众讲了不少关于淮河治污的内幕。有的工厂直接抽取地下水,冒充已经处理过的污水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有的地方从集市上买来一斤多重的活鱼,放到河里,然后再用网捞出来,以证明水质已经变好;有的地方从上游水库买来清水,注入沙颍河,以迎接检查。沿岸百姓对这种弄虚作假行为气愤至极,以至于有“放清水,是信号,上级领导快来到”的顺口溜在沿河两岸流传。 2.霍岱珊不只把眼光放在自家门前这条淮河的*大支流上,他走过20多个县市,4000多公里道路,沿途拍摄了1万多幅有关淮河流域水污染的作品。他用照相机真切翔实地记录了整个淮河流域的水质情况和水污染情况。 1999年,霍岱珊发现,整整齐齐坐在教室里听讲的孩子们,为了抵御臭气的侵袭,竟然都戴着口罩和墨镜上课。按下快门那一刻,《花朵抗拒污染》这一震世之作诞生了。 从电视上看到这张照片后,河南省一位副省长轻车简从来到沈丘,深入到照片中的那所学校和学校邻近的槐店镇大王楼行政村,进行暗访,并当场拍板:一是加大淮河水污染治理的力度和环保投入;二是从省里拨资金,尽快为村里打一眼深水井。 副省长的当场表态,使霍岱珊信心大增。然而,在大多数时候,霍岱珊遇到的却是爱答不理的白眼和“多管闲事”的嘲讽。 有一次,霍岱珊到某环保局污控处,向他们反映沙颍河水遭到污染的情况。这位处长根本不听霍岱珊的介绍,自己拿出一个小本子翻了翻,就对霍岱珊说,你们那里企业排放都达标了,污染不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