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道德需要不是与生俱来的生物需要,而是儿童在生活中后天获得的社会需要。道德动机源于道德需要,是生活主体为满足道德需要在道德行为过程中的实际愿望或意图。它的发展有赖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滋养和道德行为的磨练;一旦产生又对品德的其他各要素起着统摄和制衡作用。
(4)品德发展是有阶段的连续发展的过程,是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儿童的道德不仅是发展的,而且是有阶段的,各阶段间有着本质的差异。现代道德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证明:
①儿童��德的发展所经历的一系列阶段,形成了一个与成熟有关、但不是由成熟决定的固定的发展顺序。
②儿童道德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单纯受外部环境的支配到受行为主体自我控制的过程。
知识点三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下,学生主动地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品德的过程。
1.德育过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1)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动地实现的
儿童和青少年吸取社会的影响形成自己的品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活动:一方亩,他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现实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吸取道德思想,形成自己的善恶、是非等道德观念.产生好恶、爱憎等情感,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他们上学后,在学校教育引导下,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学习、交往和生活,日益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品德,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能力。
应当强调的是,青少年学生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完全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而是能动地吸收与选择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
(2)道德活动是促进德育要求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
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各种教育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追求。因为他们在完成一定的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活动过程中,一方面必须遵循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与要求,从而推动他们去开展道德活动,经受道德锻炼;另一方面自身也会“自然地”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调节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这样,学生在这种活动中,便将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能力。
(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劳动、工作、社会服务、文娱和体育等外显的实际活动;二是学生在思想情感上进行的内部心理活动。在德育过程中,既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个人内部的道德修养活动,使两者联系起来,相互促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的品德能动地得到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