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基础篇-Inventor机械设计解析与实战-附光盘
QQ咨询:
有路璐璐:

基础篇-Inventor机械设计解析与实战-附光盘

  • 作者:陈伯雄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67910
  • 出版日期:2013年06月01日
  • 页数:604
  • 定价:¥82.0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Inventor机械设计解析与实战:基础篇》解说和讨论了Inventor机械设计的基础支持机制。其中包括:重要基本概念的解说;二维和三维草图、特征造型、零件造型、装配模型、工程图等*基础、*必要的Inventor设计支持机制;钣金模型、焊接装配、装配分解模型、库、iPart、iAssenbly、多实体等设计支持机制的解读和实例分析;并提供了一些典型的基本设计应用练习题目。
    《Inventor机械设计解析与实战:基础篇》适合具备机械设计专业知识的机械设计工程师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基础篇-Inventor机械设计解析与实战-附光盘_陈伯雄_化学工业出版社_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笔者与本书
    1.2 规则和潜规则
    1.2.1 谁确立的规则
    1.2.2 谁来执行规则
    1.2.3 谁能解释规则
    1.2.4 谁去完善规则
    1.2.5 关于“潜规则”
    1.3 造型派和设计派
    1.3.1 从一种典型的观念说起
    1.3.2 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库
    1.3.3 设计表达的数字化
    1.3.4 绘图/建模的过程是设计的工具,而不是设计的结束
    1.3.5 什么是“设计”
    1.3.6 设计的大概内容以及与工艺的关系
    1.3.7 参考书的负面影响
    1.3.8 零件可能被单独设计出来么
    1.3.9 为什么必须实现关联
    1.3.10 设计数据库的作用
    1.3.11 设计需求与CAD软件的能力
    1.3.12 软件功能与用户设计经验的关系
    1.3.13 “用”还是“玩”Inventor
    1.3.14 学会使用Inventor就算是会设计了吗
    1.3.15 软件商的承诺不同于制造业
    1.4 二维和三维
    1.4.1 工程师的“再学习”问题
    1.4.2 掌握软件应用技术的效率问题
    1.4.3 实际设计的效率问题
    1.4.4 尺寸与形状问题
    1.4.5 三维软件远远优于二维软件
    1.5 Inventor简介
    1.5.1 算法核心-Autodesk Shape Manager
    1.5.2 关于参数化技术和变量化技术
    1.5.3 界面与操作风格
    1.5.4 比较聪明的协助��能
    1.5.5 对于机械设计有较好的支持功能
    1.5.6 精彩的显示表达功能
    1.5.7 设计项目管理
    1.5.8 三维模型与相关二维工程图
    1.5.9 关于操作系统
    1.5.10 关于显示系统
    1.5.11 内存和CPU
    1.5.12 其他
    1.5.13 关于Inventor的启动速度
    1.6 体会Inventor的零件创建
    1.6.1 显示控制机制简介
    1.6.2 制作三维模型
    1.6.3 准备进行系列零件创建
    1.6.4 创建系列零件
    1.6.5 在装配设计中引用
    1.6.6 评论
    1.7 关于Inventor 2012新的“标记菜单(Marking Menu)”
    1.8 Inventor 2013的界面变化
    1.9 参考资料
    1.10 关于补丁
    第2章 草图技术
    2.1 草图环境及草图创建过程
    2.1.1 草图环境概要
    2.1.2 草图环境参数设置
    2.1.3 草图环境坐标系
    2.1.4 工具栏
    2.1.5 **输入
    2.1.6 平视仪
    2.1.7 草图特性
    2.1.8 草图创建
    2.2 草图的绘制
    2.2.1 直线和样条线
    2.2.2 圆、椭圆和弧
    2.2.3 矩形和正多边形
    2.2.4 圆角和倒角
    2.2.5 点
    2.2.6 草图中的线形和辅助线
    2.2.7 文本草图
    2.2.8 在草图中利用AutoCAD图形
    2.2.9 插入图像
    2.3 草图的关联再利用
    2.3.1 选择操作规则
    2.3.2 镜像
    2.3.3 矩形阵列
    2.3.4 环形阵列
    2.3.5 偏移
    2.4 草图的编辑与修整
    2.4.1 右键菜单中的可操作内容
    2.4.2 复制、粘贴、删除
    2.4.3 选定-拖动
    2.4.4 工具面板上的编辑功能
    2.4.5 阵列的编辑
    2.4.6 二维样条曲线的编辑
    2.4.7 草图在被使用后的再编辑和共享
    2.5 在草图中利用投影
    2.5.1 投影几何图元
    2.5.2 投影剖切边
    2.5.3 投影展开模式
    2.5.4 关于投影的设置参数
    2.5.5 投影中的潜规则
    2.6 草图的几何约束
    2.6.1 几何约束的添加
    2.6.2 几何约束的察看和删除
    2.6.3 草图创建中的自动推理和添加约束
    2.6.4 草图自由度显示
    2.7 草图的驱动尺寸约束
    2.7.1 自动标注尺寸
    2.7.2 通用尺寸
    2.7.3 尺寸显示设置
    2.7.4 引用本草图内的其他尺寸
    2.7.5 引用其他草图或特征的现有尺寸
    2.7.6 尺寸数据的计算表达式
    2.7.7 联动尺寸
    2.7.8 测量尺寸
    2.7.9 公差
    2.7.10 草图和尺寸显示控制
    2.8 绘制三维草图
    2.8.1 三维草图环境
    2.8.2 三维草图概述
    2.8.3 三维草图创建工具
    2.8.4 三维相交曲线
    2.8.5 将曲线投影到曲面
    2.8.6 螺旋曲线
    2.8.7 三维草图能做轮廓吗
    2.8.8 关于三维草图的约束
    2.9 关于“草图医生”
    2.10 草图的一些应用技术问题
    2.10.1 正确的观念是什么?
    2.10.2 关于完整的约束
    2.10.3 构造线的实例
    2.10.4 几何约束的“隐式”和“显式”
    2.10.5 草图的驱动尺寸单位
    2.10.6 草图中“导入点”
    2.10.7 利用Fx参数表处理草图参数
    2.11 草图块机制的解读
    2.11.1 创建草图块
    2.11.2 编辑草图块
    2.11.3 草图块的使用-概念草图单元
    2.11.4 草图块的使用能替代以前的概念设计方法么?
    2.11.5 可能的结论
    2.12 草图功能下的CAGD
    2.12.1 设计参数求解实例之一
    2.12.2 设计参数求解实例之二
    2.12.3 设计参数求解实例之三
    2.12.4 设计参数求解实例之四
    2.12.5 设计参数求解实例之五
    2.12.6 设计参数求解实例之六
    2.12.7 椭圆上奇怪的潜规则
    2.12.8 草图拖动中奇怪的潜规则
    2.12.9 点评CAGD
    2.13 草图基础知识小结
    2.14 Inventor 2013草图的新功能解读
    2.14.1 创建草图时亮出原始坐标系
    2.14.2 界面下沿的工具栏
    2.14.3 新的草图矩形
    2.14.4 草图样条线的增加
    2.14.5 表达式曲线(Equation Curve)
    2.14.6 投影到三维草图(Object to 3D Sketch)
    2.14.7 动态修整(Dynamic)
    2.14.8 弧长驱动尺寸
    2.14.9 三维草图直线与平面对齐
    2.14.10 新的三维草图编辑
    2.14.11 二维草图镜像的自动对称修整
    2.14.12 双击文字草图的作用
    2.14.13 查找草图在何处
    2.14.14 完全约束的草图
    2.14.15 **个草图约束尺寸的作用
    2.14.16 文字参数的建立与使用
    2.14.17 小结
    第3章 设计加速器
    3.1 功能设计和设计加速器
    3.2 紧固-螺栓联接
    3.2.1 安装规则设置
    3.2.2 结构类型设置
    3.2.3 添加联接结构成员
    3.2.4 结构模式的存储和使用
    3.2.5 设计参数计算求解
    3.2.6 计算-其他参数
    3.2.7 螺栓联接结构的结果处理
    3.2.8 一些需要了解的规则
    3.3 销联接组件设计
    3.3.1 带孔销
    3.3.2 **销
    3.3.3 十字头销
    3.3.4 连接销
    3.3.5 径向销
    3.3.6 销连接设计解读中引发的感慨
    3.4 轴生成器
    3.4.1 建立轴的模型
    3.4.2 计算与图形
    3.4.3 应用提示
    3.5 滚动、滑动轴承设计
    3.5.1 滚动轴承校验计算
    3.5.2 插入滚动轴承
    3.5.3 滑动轴承计算器
    3.6 圆柱齿轮传动设计
    3.6.1 “设计”选项卡概览
    3.6.2 “计算”选项卡概览
    3.6.3 双联齿轮建模实例
    3.6.4 设计实例
    3.6.5 **的齿形
    3.6.6 **齿形的导出
    3.6.7 齿轮工程图问题
    3.6.8 设计结果报告问题
    3.7 圆锥齿轮传动设计
    3.8 蜗杆传动设计
    3.8.1 设计计算
    3.8.2 奇怪的错误与解决的方法
    3.8.3 设计数据的漏洞
    3.9 键联接
    3.9.1 键栏目
    3.9.2 轴槽栏目
    3.9.3 轮毂槽栏目
    3.9.4 要生成的对象
    3.9.5 校验计算
    3.9.6 一个邪门的表现
    3.10 花键联接
    3.11 凸轮机构设计
    3.11.1 盘形凸轮生成器
    3.11.2 移动凸轮生成器
    3.11.3 圆柱凸轮生成器
    3.11.4 凸轮生成器小结
    3.12 带、链传动设计
    3.12.1 V带传动
    3.12.2 同步带传动
    3.12.3 链传动
    3.13 O形密封圈
    3.14 弹簧设计
    3.14.1 压缩弹簧生成器
    3.14.2 拉伸弹簧生成器与扭簧生成器
    3.14.3 圆柱弹簧生成器小结
    3.14.4 碟形弹簧
    3.14.5 弹簧设计机制小结
    3.15 计算器
    3.16 CAD软件在设计数据处理上的三个台阶的讨论
    3.16.1 参数驱动
    3.16.2 关系牵动
    3.16.3 知识管理
    3.17 评论和展望
    3.18 倒角的改进
    第4章 钣金技术
    4.1 钣金设计
    4.1.1 钣金设计环境
    4.1.2 体验钣金功能
    4.1.3 评论
    4.2 钣金环境的基础参数
    4.2.1 钣金选项卡详细设置
    4.2.2 折弯选项卡详细设置
    4.2.3 “拐角”选项卡详细设置
    4.2.4 导入与导出
    4.2.5 用户钣金样式的保存
    4.3 基于草图的钣金特征
    4.3.1 平钣
    4.3.2 异形钣
    4.3.3 钣金放样
    4.3.4 轮廓旋转
    4.3.5 折叠
    4.4 基于现有结构的钣金特征
    4.4.1 凸缘
    4.4.2 卷边
    4.4.3 拐角接缝
    4.4.4 折弯
    4.4.5 拐角圆角
    4.4.6 拐角倒角
    4.4.7 阵列/镜像
    4.4.8 接缝
    4.4.9 局部展开与重新折叠
    4.4.10 孔
    4.4.11 剪切
    4.5 展开模式
    4.5.1 编辑展开模式定义
    4.5.2 示意折弯线
    4.5.3 折弯次序标注
    4.5.4 展开出错的解读
    4.6 冲压工具
    4.6.1 体验使用过程
    4.6.2 冲压工具定义-基础特征
    4.6.3 冲压工具定义
    4.6.4 点评
    4.6.5 一个潜规则
    4.7 基于装配关系的钣金设计
    4.7.1 T型接头设计分析
    4.7.2 基于装配的弯头设计分析
    4.7.3 基于装配的设计小结
    4.8 基于概念模型的钣金设计
    4.9 钣金工程图
    4.9.1 创建钣金展开的工程图
    4.9.2 折弯注释
    4.9.3 折弯表
    4.9.4 折弯标志
    4.9.5 冲压参数表
    4.10 钣金设计应用的问题
    4.10.1 什么是钣金
    4.10.2 关于专业设计支持
    4.10.3 关于钣金环境下使用“移动面”机制的问题
    4.10.4 钣金中加厚特征的使用
    4.10.5 钣金局部展开机制的讨论
    4.10.6 展开结果的后处理和排料
    4.10.7 折弯的潜规则
    4.10.8 钣金与iPart
    第5章 装配相关技术
    5.1 装配环境
    5.2 设计数据管理——“项目”
    5.2.1 项目创建
    5.2.2 项目的详细设置
    5.2.3 项目使用
    5.3 装入或者创建零件或子装配
    5.3.1 装入现有零部件或装配
    5.3.2 创建新的零部件
    5.4 装配约束
    5.4.1 部件选项卡—— 配合
    5.4.2 部件选项卡—— 角度
    5.4.3 部件选项卡—— 相切
    5.4.4 部件选项卡—— 插入
    5.4.5 运动选项卡
    5.4.6 过渡选项卡
    5.4.7 约束集合选项卡
    5.4.8 装配
    5.4.9 夹点捕捉、移动和旋转
    5.4.10 零部件的选择条件
    5.4.11 关于装配机制的评论
    5.5 装配后的表达控制和验证
    5.5.1 隔离
    5.5.2 剖切显示
    5.5.3 剩余自由度显示
    5.5.4 关于“启用约束冗余分析”
    5.5.5 关于“接触集合”
    5.5.6 关于“过盈分析”
    5.6 装配环境下的草图与特征
    5.7 实装配与虚装配
    5.7.1 虚装配—— 为中间零件设计条件做准备
    5.7.2 验证零件的设计是否正确
    5.7.3 确定轴系的位置关系
    5.7.4 确定**的**距关系
    5.8 基于装配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对策
    5.8.1 草图和特征在“自适应”上的区别
    5.8.2 关于自适应条件下的尺寸公差的处理
    5.8.3 子装配与总装、合件
    5.8.4 关于不能“自适应”的对策
    5.8.5 装配的阵列
    5.8.6 装配浏览器的“文件夹”
    5.8.7 装配中的“极限”是什么
    5.9 驱动装配约束
    5.9.1 驱动装配约束以及结果输出
    5.9.2 主驱动—— 驱动者和执行者
    5.9.3 结果动画文件录制
    5.10 装配的镜像和复制
    5.10.1 零件镜像功能详解
    5.10.2 子装配镜像功能详解
    5.10.3 装配镜像的应用提示
    5.10.4 装配复制功能详解
    5.10.5 装配复制功能的应用提示
    5.11 iMate
    5.11.1 创建iMate
    5.11.2 使用iMate
    5.11.3 新建特征中创建“类推iMate(Infer iMates)”
    5.11.4 对现有特征创建“类推iMate”
    5.11.5 现有装配约束的“类推iMate”
    5.11.6 Mate组合(iComposite)
    5.12 装配轻量化
    5.12.1 机械设计与制造的模式
    5.12.2 机械设计的轻量化概念
    5.12.3 轻量化指标评测
    5.12.4 包覆面提取解读
    5.12.5 装配轻量化的需求
    5.12.6 进入上一级装配前的轻量化模型创建
    5.12.7 现有装配的轻量化和详细等级
    5.12.8 在现有装配中对子装配实施轻量化
    5.12.9 点评基于详细等级的轻量化
    5.12.10 焊接合件的轻量化
    5.12.11 装配轻量化小结
    5.13 设计视图、位置表达和详细等级
    5.13.1 视图(View)
    5.13.2 位置表达(Position)
    5.13.3 详细等级(Level of Detail)
    5.14 装配的其他操作功能
    5.14.1 “升级”和“降级”功能
    5.14.2 关于“替换”功能
    5.14.3 关于“移动零部件”和“旋转零部件”功能
    5.14.4 装配-草图的尺寸显示问题
    5.14.5 基于装配关系的“三维草图”
    5.15 关于装配BOM
    5.15.1 模型数据选项卡
    5.15.2 结构化选项卡
    5.15.3 仅零件选项卡
    5.15.4 BOM表界面中图标的含义
    5.15.5 零部件序号编制规则
    5.16 模型名称等参数的规则
    5.16.1 零部件名称—— 代号
    5.16.2 零部件文件名
    5.16.3 零部件浏览器节点名
    5.16.4 目前怎么办
    5.17 设计过程中的好习惯—— 文件备份
    5.18 设计完成后的整理—— 打包
    5.19 iCopy
    5.20 装入iLogic零部件
    5.20.1 基本的过程和规则
    5.20.2 结果模型与原始模型的关系
    5.20.3 加入子装配的情况
    5.20.4 关于“来源部件”
    5.20.5 加入带有iLogic规则的零件
    5.20.6 小结
    5.21 装配功能小结
    5.22 Inventor2013新的装配功能
    5.22.1 装配镜像
    5.22.2 包覆面提取的“中空体”处理
    第6章 库和iPart/iAssembly/iFeature/多实体
    6.1 CAD软件和库
    6.2 从Inventor标准件库中引用零件
    6.2.1 从库中装入标准件
    6.2.2 直接选择标准件
    6.2.3 关于轴承的装入规则
    6.2.4 标准件相关文件的保存位置
    6.2.5 标准件结果文件的处理规则问题
    6.2.6 并非闲扯…
    6.3 体验iPart
    6.3.1 创建基础零件
    6.3.2 启动iPart功能,建立参数表
    6.3.3 添加参数
    6.3.4 设置检索主参数
    6.3.5 数据结果验证
    6.3.6 保存到指定的位置
    6.3.7 使用iPart
    6.3.8 使用后更改iPart
    6.4 关于iPart工厂
    6.5 iPart技术要点
    6.5.1 参数选项卡
    6.5.2 特性选项卡
    6.5.3 **选项卡
    6.5.4 iMate选项卡
    6.5.5 定位特征选项卡
    6.5.6 螺纹选项卡
    6.5.7 其他选项卡
    6.5.8 关键字的用法和处理
    6.5.9 右键菜单中的“新建”功能
    6.5.10 “选项”按钮
    6.5.11 关于“文件名称列”
    6.5.12 关于“生成文件”
    6.5.13 iPart的参数列
    6.5.14 iPart的自定义参数单元
    6.5.15 iPart的显示颜色
    6.6 关于iAssembly
    6.6.1 iAssembly—— 零部件选项卡
    6.6.2 关于自适应的iAssembly成员处理
    6.6.3 iAssembly—— 参数选项卡
    6.6.4 iAssembly—— 特性选项卡
    6.6.5 iAssembly—— 排除选项卡
    6.7 iAssembly的其他限制
    6.8 在设计中引用iPart/iAssembly的一些问题
    6.8.1 iPart的模型规则
    6.8.2 iPart中的公差
    6.8.3 iPart引用后的名称问题
    6.8.4 iPart的可变参数问题
    6.8.5 iPart中的阵列特征在装配中的表现
    6.8.6 后期工程图的几个问题
    6.9 iPart使用实例分析
    6.9.1 内部设计标准件
    6.9.2 携带完整设计数据的iPart
    6.9.3 标准的基础结构
    6.9.4 点评iPart
    6.10 Inventor的标准件库的总体评价
    6.11 iFeature
    6.11.1 创建iFeature—— 单**建
    6.11.2 iFeature数据规则设置
    6.11.3 创建iFeature—— 在零件造型中提取
    6.11.4 使用iFeature
    6.11.5 iFeature技术要点
    6.12 多实体机制解读
    6.12.1 关于多实体的初步解读
    6.12.2 创建多实体成员的可能与限制
    6.12.3 特征与现有多实体成员的关系
    6.12.4 多实体成员拆分—— 衍生模式
    6.12.5 多实体成员拆分—— 生成零件模式
    6.12.6 多实体成员拆分—— 生成零部件
    6.12.7 多实体成员的布尔运算—— 合并
    6.12.8 多实体零件在工程图中的表现
    6.12.9 多实体的分割创建
    6.12.10 复制特征与多实体
    6.12.11 阵列、镜像与多实体
    6.13 多实体?自适应?衍生?
    6.13.1 环境简明与否
    6.13.2 投影关联能力如何
    6.13.3 怎样设置未来的装配关系
    6.13.4 材料设置如何做
    6.13.5 多实体的更新的潜规则
    6.13.6 查找原始零件模型
    6.13.7 多实体应用可能—— 已知结构的焊接装配设计
    6.13.8 多实体应用可能—— 皮带设计表达示意
    6.14 多实体的颜色机制解读
    6.15 多实体与iPart
    6.16 多实体命名的潜规则
    6.17 多实体小结
    第7章 焊接装配
    7.1 焊接装配环境
    7.2 焊接设计体验
    7.3 型材库
    7.3.1 型材库的一般使用过程
    7.3.2 自定义还是标准
    7.3.3 对型材库结果模型的评论
    7.3.4 型材零件基于装配的关联设计
    7.4 焊接特征
    7.4.1 准备
    7.4.2 焊接
    7.4.3 加工
    7.5 焊缝和焊接符号
    7.5.1 示意焊缝
    7.5.2 角焊缝
    7.5.3 坡口焊缝
    7.5.4 在三维模型上的焊接符号
    7.5.5 焊缝特性
    7.5.6 焊接报告
    7.5.7 端部填充
    7.6 焊接计算器
    7.7 创建工程图
    7.7.1 获得模型的焊接标注和焊接符号
    7.7.2 手动添加焊接标注和焊接符号
    7.7.3 关于焊接工程图和标注
    7.8 典型应用实例分析
    7.8.1 环形焊缝
    7.8.2 断续环焊缝
    7.9 焊接装配总结
    第8章 表达视图相关技术
    8.1 创建表达视图的一般操作过程
    8.2 设置零件的装配分解
    8.2.1 定义单个零件的移动
    8.2.2 定义单个零件的转动
    8.2.3 定义多个零件共同的动作
    8.2.4 定义一个零件一次完成的几个动作
    8.2.5 完成装配分解的独立动作
    8.2.6 调整动作的顺序
    8.2.7 动作命名问题
    8.2.8 动画录制
    8.3 动作的详细设置
    8.3.1 动作参数调整
    8.3.2 动作“速度”调整
    8.3.3 动作“镜头”的调整
    8.3.4 隐藏动画中不希望出现的零件
    8.4 设置特殊的动作
    8.4.1 滑块变速移动的效果
    8.4.2 丝杠运动的效果
    第9章 工程图处理技术
    9.1 体验创建零件图
    9.1.1 视图创建
    9.1.2 零件图辅助线
    9.1.3 零件图的标注
    9.2 体验创建装配图
    9.2.1 装配视图创建
    9.2.2 明细栏
    9.3 工程图视图创建功能浏览
    9.3.1 基础视图
    9.3.2 投影视图
    9.3.3 斜视图
    9.3.4 剖视图
    9.3.5 局部视图
    9.3.6 断裂画法
    9.3.7 局部剖视图
    9.3.8 新建图纸
    9.3.9 草图视图
    9.4 工程图标注功能
    9.4.1 通用尺寸
    9.4.2 基线尺寸和尺寸集
    9.4.3 同基准尺寸和尺寸集
    9.4.4 连续尺寸和尺寸集
    9.4.5 孔/螺纹孔标注
    9.4.6 检索尺寸
    9.4.7 排列尺寸
    9.4.8 自动**线
    9.4.9 **标记
    9.4.10 表面粗糙度符号
    9.4.11 焊接符号
    9.4.12 形位公差
    9.4.13 特征标识符号
    9.4.14 基准标识符号
    9.4.15 基准目标符号
    9.4.16 文本/指引线文本
    9.4.17 引出序号
    9.4.18 自动引出序号
    9.4.19 明细栏
    9.4.20 孔参数表
    9.4.21 焊肉
    9.4.22 修订标记和修订表
    9.4.23 符号
    9.4.24 倒角
    9.5 关于剖切表达的现状和对策
    9.5.1 全剖
    9.5.2 半剖
    9.5.3 局部剖
    9.5.4 单一面剖切
    9.5.5 两相交面剖并旋转
    9.5.6 阶梯剖
    9.5.7 复合剖(折线展开剖)
    9.5.8 局部结构不剖
    9.5.9 **全剖
    9.5.10 关于“截面特性”
    9.5.11 断面图
    9.5.12 修剪
    9.5.13 斜剖正画
    9.5.14 立体视图的剖切表达
    9.5.15 剖切表达功能的总体点评
    9.5.16 剖面填充图案的种类问题
    9.5.17 剖面填充图案与零件材料的关系
    9.5.18 剖面填充图案的线条方向问题
    9.5.19 剖面填充图案的线条交叉修剪问题
    9.5.20 剖视图的名称问题
    9.5.21 关于螺纹的投影表达问题
    9.5.22 关于剖了再剖
    9.6 关于修饰工程图
    9.6.1 圆角过渡线
    9.6.2 去掉不需要的图线
    9.6.3 补充图线
    9.6.4 视图的“**”
    9.6.5 滚花的表达
    9.6.6 工程图修饰的其他问题和评价
    9.7 其他画法处理
    9.7.1 渲染的视图
    9.7.2 轴测图
    9.7.3 旋转视图
    9.7.4 对齐视图
    9.7.5 装配工程图中拆掉某零件
    9.7.6 装配工程图的“重叠视图”
    9.8 零件工程图注释的修饰
    9.8.1 尺寸标注文本的更改
    9.8.2 螺纹标注和孔标注的修饰
    9.8.3 零件尺寸的公差注释
    9.8.4 公差的表达设置
    9.8.5 模型尺寸在零件工程图中的检索引用
    9.8.6 装配工程图的尺寸与配合标注
    9.8.7 尺寸标注多种样式的使用
    9.8.8 已有尺寸标注的修饰可能
    9.8.9 并不特殊的标注,也需要修饰
    9.8.10 奇怪的尺寸标注
    9.9 装配工程图注释的修饰
    9.9.1 装配图引出序号的修饰
    9.9.2 序号次序调整
    9.9.3 另一种序号次序调整
    9.9.4 序号位置调整
    9.9.5 箭头位置调整
    9.9.6 形状调整
    9.9.7 合并和拆分
    9.9.8 明细栏质量属性格式处理
    9.9.9 明细栏的栏目宽度和位置
    9.9.10 隐藏和添加明细栏的栏目
    9.9.11 明细表中标准件表达的问题
    9.9.12 明细栏数据输出
    9.9.13 技术要求的处理
    9.10 关于工程图资源的定制技术
    9.10.1 图纸大小定制
    9.10.2 标题栏定制
    9.10.3 重量和比例
    9.10.4 关于标题栏的签名
    9.10.5 关于标题栏的日期
    9.11 明细栏几个具体问题的对策
    9.11.1 无图零件的表达
    9.11.2 明细栏填充文字的处理问题
    9.11.3 多列明细栏处理
    9.11.4 明细栏内容的编辑
    9.12 关于略图符号
    9.12.1 创建块的基础图线
    9.12.2 绘制尺寸注释
    9.12.3 将AutoCAD工程图转换到Inventor的工程图
    9.12.4 使用略图符号
    9.13 关于规定画法和简化画法
    9.14 与AutoCAD联合处理工程图的可能性
    9.14.1 创建Inventor-DWG工程图
    9.14.2 Inventor与ACADM的关系
    9.14.3 三种工程图
    9.15 工程图的其他机制和应用解读
    9.15.1 插入对象
    9.15.2 创建表达视图的装配分解工程图
    9.15.3 钣金展开工程图的后处理
    9.15.4 在Inventor中直接创建工程图
    9.15.5 仅为了用Inventor创建工程图
    9.15.6 与图纸相关的问题
    9.15.7 打开工程图
    9.15.8 替换模型参考
    9.15.9 延时更新
    9.15.10 尺寸量纲的意外表现
    9.15.11 表面分割线能否被投影
    9.15.12 子装配在二维装配图中的处理
    9.15.13 对于衍生成零件的子装配的材料处理
    9.15.14 对于直接引入子装配的材料处理
    9.15.15 输出成PDF文件
    9.16 工程图功能小结
    9.16.1 工程图机制不容易做好
    9.16.2 工程图创建很消耗资源
    9.16.3 工程图在考验用户的专业能力
    9.16.4 工程图管理仍然是个空白
    9.16.5 小事?大事?
    9.16.6 关于技术要求的标注
    9.16.7 引出序号的特殊要求之对策
    9.16.8 总体评价
    9.16.9 关于各种表格
    9.16.10 螺纹标注的另类设置
    9.16.11 大型工程图处理技巧
    9.17 Inventor2013工程图功能的变化
    9.17.1 装配模型中也能“打开工程图”了
    9.17.2 删除图纸的新方法
    9.17.3 标题栏中插入图片
    9.17.4 明细栏编辑的新功能
    9.17.5 标题栏中插入图片
    9.17.6 奇怪的投影
    第10章 基本应用练习
    10.1 制图书中的模型
    10.1.1 圆的内接正多边形
    10.1.2 斜度
    10.1.3 锥度
    10.1.4 圆弧连接
    10.1.5 组合体-平面立体(1)
    10.1.6 组合体-平面立体(2)
    10.1.7 组合体-平面立体(3)
    10.1.8 组合体-平面立体(4)
    10.1.9 规则曲面立体-圆柱和圆锥
    10.1.10 规则曲面立体-斜圆锥
    10.1.11 规则曲面立体-球
    10.1.12 规则曲面立体-回转体
    10.1.13 复杂组合体
    10.2 典型机械零件结构的创建
    10.2.1 键槽
    10.2.2 孔
    10.2.3 圆柱螺纹
    10.2.4 圆锥管螺纹
    10.2.5 花键
    10.2.6 凸缘
    10.2.7 孔中的键槽
    10.2.8 盘铣刀加工的键槽
    10.2.9 方框上的均布孔
    10.2.10 异型框上的均布孔
    10.3 标准件零件
    10.3.1 槽钢用方垫圈
    10.3.2 带锁圈的螺钉锁紧挡圈
    10.3.3 六角螺母
    10.3.4 四方头螺钉
    10.3.5 手柄
    10.3.6 锥柱手柄
    10.3.7 手柄体
    10.3.8 手柄座
    10.3.9 套环
    10.3.10 沉头带榫螺栓
    10.4 曲面造型练习
    10.4.1 简单曲面
    10.4.2 两界曲面
    10.4.3 四界曲面
    10.4.4 三界曲面
    10.4.5 三维轨道控制线
    10.4.6 直素线回转曲面
    10.4.7 薄螺旋面
    10.4.8 另一个螺旋叶片
    10.4.9 曲面还是实体
    10.4.10 解说Inventor的曲面
    ……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