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关于标签
七年之前
新年一开始,出席一个颁奖仪式,舞台上播出的是自己在巴格达时拍
下的片子,看着屏幕里面的自己,好像在看着一个我不认识的陌生人。觉
得这个女孩虽然不漂亮,蓬头垢面,但是真的光彩照人,让我自己都觉得
惊讶,这是我吗?
因为要配合出版社的关系,从去年的8月份开始,我跑了十几个城
市,在十多所高校里面演讲。每次到了一个地方,**次看到我的人都会
因为我的普通而惊讶,让我自己有的时候都会觉得有点惭愧,因为我没有
给别人带来那种夺目的感觉。但是每一次,当我站到讲台上之后,当我面
对着镜头开始讲述的时候,别人又都会觉得,这个女人真的很吸引人。
我想这就是我,一个在生活里面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但是一旦工作起
来,却又会变得生动的人。
其实,从小时候开始,我的爸爸妈妈,我身边所有的家人都告诉我一
个事实,那就是,我不是一个漂亮女孩。正是因为这样,我倒是从来没有
为自己的外貌而有多少烦恼,反正自己长得什么样子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看到那些五官漂亮的女孩子,我从来不会羡慕和妒忌,从来都是用一种欣
赏的眼光。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和我的那些男性朋友一起,把那些漂亮
女孩当成风景。
从小到现在,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漂亮和美丽是不同的概念。美
丽包含更多的元素,天生的容貌,举手投足、穿着打扮显露出的品位,谈
吐,还有*重要的,就是能不能够真正自信。
因为工作的关系,化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我更多地
愿意素面朝天,因为我觉得,如果是你真正的朋友,真正爱你,喜欢和关
心你的人,是不会因为你的容貌而有太多的不同。
我想如何来搭配衣服,可能是自己花*多的时间来做的事情,因为我
相信,一个人的打扮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一个人的审美观,一个人的品
位,有的时候,甚至是人生的价值观。而且我相信,如果有人能够对我的
穿着有所认同的话,那么对方已经开始明白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了。
不过衣着只不过是外表,我曾经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女孩,她们看上去
已经不单单是漂亮,而且非常有气质,装束也异常有品位,但是当她们一
开口,我没有办法把她们和她们的外表放在一起。谈吐之间,举手投足,
我想不是简单可以从时装杂志,从专家的专栏学来的。这是一种积累,人
生经验的积累,学识的积累,思考的积累。我总觉得,这不是学来的,而
是靠每个人自己生活、创造出来的。
有了足够的积累,人会变得自信起来,真正的自信不是表现给别人看
的,而是无意当中散发出来的。自信来自哪里,对于我来说,自信来自自
己对于工作的把握,对于生活的把握。当自己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
的时候,我知道不需要担心自己。
因为自信,就会变得宽容。我想对于一个人,不单单是女性来说,
宽容是*为宝贵的品质。宽容的人,才会有灿烂的笑容,才会有年轻的
心态。
我总觉得,一个有着丰富经历的女性,一个有着很多故事的女性,一
个独立的女性,她自自然然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我想我欣赏的那些
女性,她们都是这样的人。
每个人的外貌都是不一样的,如果每个人都按照所谓的美的标准来重
塑自己的容貌,那种重复的、没有个性的漂亮,又有什么意思呢?
七年之后
在过去的七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
再婚了,放下工作一年去读书了,孩子慢慢长大,工作上沉沉浮浮,
生活上慢慢感悟。
而所有的这些事情,让自己学习成长,学习进步,不断地想着自己到
底要做一个怎样的人,要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七年之后,当我又一次频繁地走入大学校园,和大学生们面对面的
时候,我觉得坐在他们面前的自己,和七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不想分
享我对于成功的看法,或者提供给他们如何做一个记者的途径,因为我知
道,所有这些,都只不过是我个人的经验,他们根本无法复制。
但是我可以分享我的想法,我的见闻,我的观察和感受,因为所有这
些,可以带着他们和我一起思考。一个懂得如何思考、如何学习的人,自
然会有能力和世界相处,自然会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过去的七年里,我曾经苦苦抗拒“战地玫瑰”这个标签,终于有一
天,我想通了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标签是别人给的,不管你接受还是不接
受,它都会在那里。但是做一个怎样的自己,是不是去迎合标签,这是自
己可以把握的,所以,接受它,然后继续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继续自己所
有的努力,这其实就足够了。
因为,如果*终这个标签要跟随自己一生,作为自己记者生涯的总
结,那同样是自己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当自己有**离开媒体这一行的
时候,回看自己,所有想做的都尝试过了,就算做得一般,但是尽了力,
也就足够了。
有人担心,如果有**,“战地玫瑰”这个标签,人们不再记得,我
是不是能够接受。我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更愿意大家记得我是
“闾丘露薇”,或者因为我是一名记者,或者因为我是同事,或者因为我
是朋友,或者因为我的博客,因为我的文字。
2003年,我对自己许下过一个心愿,那就是人们提起我的时候,不再
仅仅因为勇敢,而是希望听到我的观点。
在过去的七年里,互联网的出现,让我的生活也发生了太多的变化,
写博客,发微博,做网站,在网络上倾听和学习。
网络让我的世界变得更大,也让我的视野变得更宽,在这更大更宽广
的空间里面,我时刻看到自己的匮乏,有了学习的迫切感。
人生算是走过了一半,倒一点也不着急,和不同年龄的人站在一起
的时候,总是可以顺理成章地把自己当成当中的一分子。如果不是因为阅
历,没有办法拥有这份淡定和宽容,也正是因为这样,慢慢变老,真是一
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02关于负资产
七年之前
我是负资产
我还记得自己刚刚移民到香港时,因为广东话讲得不好,我总是不
太愿意到商店里面买东西,因为售货员虽然带着职业化的笑容,但是你
依然可以感觉到他们骨子里面的轻视,因为他们会觉得,你是来自内地
的新移民。
新移民在香港这个地方,往往意味着穷,不会讲广东话,老土,总的
来说,不属于这里的主流社会。
在来自内地的新移民当中,我算是幸运的,因为不到一个星期的时
间,我就找到了一份在电视台的工作。而且我想我是相当感激我当时的
老板的,他给我的工资,和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大学毕业生一样多。
解决了工作的问题,于是就开始考虑,如何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好一
些。正是因为人不断地有不同的要求和欲望,往往就会让自己承担更多的
生活压力。
我就是一个例子。
我是负资产,已经好多年了,而且根据目前香港经济的表现来
看,我的房子在可预见的这些年里面,不可能有一个质的突破。在香
港,只要说我是负资产,很多人都会表示感同身受。因为这已经是很多
很多香港人的现状。不过在内地,每当我说到负资产的时候,很多人都
听不懂,于是我会花一些时间来解释一下:负资产就是你买的房子的房
价下跌,跌到已经低于你向银行贷款的数额了。
我是在1999年买的房子,因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关系,当时香港的房地
产价格从1997年的高峰已经下跌了差不多四成,大大小小的官员出来说,
楼价已经到了谷底,小市民可以置业了。
而买房子,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渴望
的东西。因为刚刚到香港的时候,工资不高,工作也不稳定,因此只是每
个月花几千港币租了别人的一间房间,洗手间和主人家公用,客厅则是主
人家自己的,因此真正属于我们的地方只是不到一百平方英尺的睡房。
就这样过了一年,因为生孩子,搬到了婆婆家,以方便照顾。但是毕
竟是和老人住在一起,总觉得还是缺少自己的空间。
随着工作的稳定,虽然当时买房子供楼会很吃力,但是敌不过对有
一个自己的家,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那种渴望。签完买卖合约,觉得自
己的抉择应该算是英明,因为卖方是亏了差不多一百万港币,把这个不
到五百平方英尺的房子,用二百万港币的价钱卖给了我。我觉得自己好
像赚了不少。
因为当时属于高利息时代,每个月还银行的贷款差不多要两万港币,
而且还要二十年的时间。从这**开始,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银行来打
工了。
但是,当我走进自己亲手设计的这个家的时候,觉得,再辛苦,也
值得。只是楼价并没有像政府希望的那样到了谷底,不到四年的时间,
我的房子已经跌到一百万港币出头,于是我成了香港众多负资产一族中
的一部分。
从此,日子开始过得有点战战兢兢。*担心的,还是自己会不会有一
天接到公司的大信封。香港经济不景气,传媒公司的日子因为广告大幅下
降而不景气,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一家公司都要依靠裁员来控制成本。一
家家公司倒闭,每个人提心吊胆,因为这个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工作表
现好不好,而是在很多公司,每个部门在每一个季度需要交出一份名单,
来分摊公司裁员的名额。
本来,这些事情还算离自己遥远,只是平时不断地报道哪家大公司
又在裁员了。但是突然之间,发现这些事情开始发生在自己的朋友和同
事身上。
在这些人当中,很多人和我一样,需要供房子,也需要养孩子。原本
还算是中等收入的家庭,一下子少了一半的收入。那几年,身边的人,笑
容越来越少。大家开始变得很少聊天,很多人满怀心事。
虽然到现在,我还是有一份工作,但是不稳定感一直在我的内心深
处。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和一些管理层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不同而发生
争执,争辩的时候相当潇洒,但是回到家里,就会有点心虚,觉得毕竟
得罪了自己的上司,于是做梦的时候,终于被炒了鱿鱼。
很多人对我说,以你现在这个样子,这份工作你**不用担心。其实
我不是这样想的。我很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家公
司,会因为没有你就运作不下去了。
其实有这样的生存压力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大
家就会更加珍惜眼前的这个工作机会,工作也就会更加努力,为的是让公
司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生产力,让自己的竞争力增加。另外一点,我想
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能够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清楚自己的位置,
不会因为一些赞扬和成绩而让自己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
因为从事电视媒体行业的关系,很多时候,在别人的眼里有着一个耀眼
的光环。但是光环毕竟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东西,从公众的视线当中离开,
就要面对实实在在的生活,包括那些*为琐碎的东西。我觉得,越是能够看
清楚和面对这些琐碎的东西,越是能够生活得真实。
有的时候,我也会非常羡慕那些赚了很多钱的人,我会想,如果有一
天,我工作不是为了生存,只是为了兴趣,那该有多好。
但是,我想:大部分人会和我一样,只是随着工作成绩的积累,可能
单纯为了生存的因素在慢慢变小,而且当一个人有了很多钱的时候,他应
该又会有别的欲望产生,又有了其他的压力,所以我对自己说,也不要羡
慕别人,先把自己实实在在地做好。
七年之后
我不再是负资产
2004年,不要说负资产,就连供楼这样的词语,对于大部分的内地民
众来说,都非常陌生。那个时候,当开玩笑地说起自己一辈子给银行打工
时,很多内地的朋友都无法理解里面的含义。
也就是几年之后,供楼这样的生活方式忽然成了内地的一种常态,而
内地网民用的词更加形象:房奴。当然,是不是做房子的奴隶,说到底,
还是自己的选择。
尽管专家们不断地预期,楼价总有下跌的**,但是事实却是,房
地产成为*保值的投资。如果说,百万富翁曾经还是一个似乎很遥远的梦
想,现在,在大城市里面拥有一套房产,不要说百万富翁,很多人已经成
了纸上千万富翁。
现在的我,早已经脱离了负资产的行列,这得益于内地经济的快速发
展,一批批先富起来的人带着大把的现金来到香港,带旺香港零售业的同
时,也把房地产带旺了起来。2008年的金融风暴,只是出现了一批迷你债
券的苦主,楼市倒是在这场风暴中,起起伏伏的,不改向上走的趋势。
不过,楼市的起伏,对于香港人来说,经历得多了,每隔一段时间,
楼价总要出现一个大的起伏,这就是市场,也因为这样,投资就有风险。
不过,如果房子只是拿来自住的话,那纸面上的身价是缩水还是膨胀,都
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楼价大升,手里面只有一套房子的话,就算
卖了,除非租房子住,不然的话,很难有直接的好处。如果楼价大跌,成
为负资产,只要还有份工作,能够负担每个月的房屋贷款,那对生活的质
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糟糕的,申请破产,把房子还给银行,过一种没有资产的生活,也
未尝不可。这样的例子美国很多,影帝汤姆?汉克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
Larry Crown,就讲述了一个在金融风暴之下的双失中年男的励志故事。失
业、失婚的男主人公,做起了小餐馆的厨师,还去社区大学进修经济学,
*终发现,原来可以选择不做房奴,过更节俭,但是质量更高的生活。
负资产这个概念,看来很快,应该说,在2011年,已经出现在内地某些
城市了。原本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房地产市道不好,地产商开始降价出售
房产,毕竟套现才是*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内地的业主来说,很难接受这
样的现实,于是各地出现了砸售楼处,或者是上街示威、抗议降价的场景。
很多人批评这些业主缺乏契约精神,因为当楼价上升,开发商在那
里加价售楼的时候,同样是这些业主,在那里为自己的财富上升而暗自
高兴。
只是,内地的楼价和香港毕竟有本质的不同,香港的楼价会受到政府
增加或者减少土地供应的影响而出现波动,但是在内地,行政指令要直截
了当得多,比如限购令。于是,这就让楼价不管是上升还是下跌,都不再
是纯粹的契约精神的问题。
02关于负资产
七年之前
我是负资产
我还记得自己刚刚移民到香港时,因为广东话讲得不好,我总是不太愿意到商店里面买东西,因为售货员虽然带着职业化的笑容,但是你依然可以感觉到他们骨子里面的轻视,因为他们会觉得,你是来自内地的新移民。
新移民在香港这个地方,往往意味着穷,不会讲广东话,老土,总的来说,不属于这里的主流社会。在来自内地的新移民当中,我算是幸运的,因为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就找到了一份在电视台的工作。而且我想我是相当感激我当时的老板的,他给我的工资,和一名土生土长的香港大学毕业生一样多。解决了工作的问题,于���就开始考虑,如何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好一些。正是因为人不断地有不同的要求和欲望,往往就会让自己承担更多的生活压力。
我就是一个例子。
我是负资产,已经好多年了,而且根据目前香港经济的表现来看,我的房子在可预见的这些年里面,不可能有一个质的突破。在香港,只要说我是负资产,很多人都会表示感同身受。因为这已经是很多很多香港人的现状。不过在内地,每当我说到负资产的时候,很多人都听不懂,于是我会花一些时间来解释一下:负资产就是你买的房子的房价下跌,跌到已经低于你向银行贷款的数额了。我是在1999年买的房子,因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关系,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价格从1997年的高峰已经下跌了差不多四成,大大小小的官员出来说,楼价已经到了谷底,小市民可以置业了。
而买房子,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渴望的东西。因为刚刚到香港的时候,工资不高,工作也不稳定,因此只是每个月花几千港币租了别人的一间房间,洗手间和主人家公用,客厅则是主人家自己的,因此真正属于我们的地方只是不到一百平方英尺的睡房。就这样过了一年,因为生孩子,搬到了婆婆家,以方便照顾。但是毕竟是和老人住在一起,总觉得还是缺少自己的空间。
随着工作的稳定,虽然当时买房子供楼会很吃力,但是敌不过对有一个自己的家,改善自己生活环境的那种渴望。签完买卖合约,觉得自己的抉择应该算是英明,因为卖方是亏了差不多一百万港币,把这个不到五百平方英尺的房子,用二百万港币的价钱卖给了我。我觉得自己好像赚了不少。
因为当时属于高利息时代,每个月还银行的贷款差不多要两万港币,而且还要二十年的时间。从这**开始,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银行来打工了。但是,当我走进自己亲手设计的这个家的时候,觉得,再辛苦,也值得。只是楼价并没有像政府希望的那样到了谷底,不到四年的时间,我的房子已经跌到一百万港币出头,于是我成了香港众多负资产一族中的一部分。
从此,日子开始过得有点战战兢兢。*担心的,还是自己会不会有**接到公司的大信封。香港经济不景气,传媒公司的日子因为广告大幅下降而不景气,曾经有一段时间,每一家公司都要依靠裁员来控制成本。一家家公司倒闭,每个人提心吊胆,因为这个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工作表现好不好,而是在很多公司,每个部门在每一个季度需要交出一份名单,来分摊公司裁员的名额。
本来,这些事情还算离自己遥远,只是平时不断地报道哪家大公司又在裁员了。但是突然之间,发现这些事情开始发生在自己的朋友和同事身上。在这些人当中,很多人和我一样,需要供房子,也需要养孩子。原本还算是中等收入的家庭,一下子少了一半的收入。那几年,身边的人,笑容越来越少。大家开始变得很少聊天,很多人满怀心事。
虽然到现在,我还是有一份工作,但是不稳定感一直在我的内心深处。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和一些管理层在某些问题上看法不同而发生争执,争辩的时候相当潇洒,但是回到家里,就会有点心虚,觉得毕竟得罪了自己的上司,于是做梦的时候,终于被炒了鱿鱼。很多人对我说,以你现在这个样子,这份工作你**不用担心。其实我不是这样想的。我很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家公司,会因为没有你就运作不下去了。
其实有这样的生存压力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大家就会更加珍惜眼前的这个工作机会,工作也就会更加努力,为的是让公司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生产力,让自己的竞争力增加。另外一点,我想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的是:能够清楚自己到底是谁,清楚自己的位置,不会因为一些赞扬和成绩而让自己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因为从事电视媒体行业的关系,很多时候,在别人的眼里有着一个耀眼的光环。但是光环毕竟是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东西,从公众的视线当中离开,就要面对实实在在的生活,包括那些*为琐碎的东西。我觉得,越是能够看清楚和面对这些琐碎的东西,越是能够生活得真实。
有的时候,我也会非常羡慕那些赚了很多钱的人,我会想,如果有**,我工作不是为了生存,只是为了兴趣,那该有多好。但是,我想:大部分人会和我一样,只是随着工作成绩的积累,可能单纯为了生存的因素在慢慢变小,而且当一个人有了很多钱的时候,他应该又会有别的欲望产生,又有了其他的压力,所以我对自己说,也不要羡慕别人,先把自己实实在在地做好。
七年之后
我不再是负资产
2004年,不要说负资产,就连供楼这样的词语,对于大部分的内地民众来说,都非常陌生。那个时候,当开玩笑地说起自己一辈子给银行打工时,很多内地的朋友都无法理解里面的含义。
也就是几年之后,供楼这样的生活方式忽然成了内地的一种常态,而内地网民用的词更加形象:房奴。当然,是不是做房子的奴隶,说到底,还是自己的选择。
尽管专家们不断地预期,楼价总有下跌的**,但是事实却是,房地产成为*保值的投资。如果说,百万富翁曾经还是一个似乎很遥远的梦想,现在,在大城市里面拥有一套房产,不要说百万富翁,很多人已经成了纸上千万富翁。
现在的我,早已经脱离了负资产的行列,这得益于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批先富起来的人带着大把的现金来到香港,带旺香港零售业的同时,也把房地产带旺了起来。2008年的金融风暴,只是出现了一批迷你债券的苦主,楼市倒是在这场风暴中,起起伏伏的,不改向上走的趋势。不过,楼市的起伏,对于香港人来说,经历得多了,每隔一段时间,楼价总要出现一个大的起伏,这就是市场,也因为这样,投资就有风险。不过,如果房子只是拿来自住的话,那纸面上的身价是缩水还是膨胀,都和自己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楼价大升,手里面只有一套房子的话,就算卖了,除非租房子住,不然的话,很难有直接的好处。如果楼价大跌,成为负资产,只要还有份工作,能够负担每个月的房屋贷款,那对生活的质量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糟糕的,申请破产,把房子还给银行,过一种没有资产的生活,也未尝不可。这样的例子美国很多,影帝汤姆?汉克斯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Larry
Crown,就讲述了一个在金融风暴之下的双失中年男的励志故事。失业、失婚的男主人公,做起了小餐馆的厨师,还去社区大学进修经济学,*终发现,原来可以选择不做房奴,过更节俭,但是质量更高的生活。负资产这个概念,看来很快,应该说,在2011年,已经出现在内地某些城市了。原本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房地产市道不好,地产商开始降价出售房产,毕竟套现才是*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些内地的业主来说,很难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各地出现了砸售楼处,或者是上街示威、抗议降价的场景。很多人批评这些业主缺乏契约精神,因为当楼价上升,开发商在那里加价售楼的时候,同样是这些业主,在那里为自己的财富上升而暗自高兴。
只是,内地的楼价和香港毕竟有本质的不同,香港的楼价会受到政府增加或者减少土地供应的影响而出现波动,但是在内地,行政指令要直截了当得多,比如限购令。于是,这就让楼价不管是上升还是下跌,都不再是纯粹的契约精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