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文艺学论纲(修订本)
QQ咨询:
有路璐璐:

文艺学论纲(修订本)

  • 作者:胡有清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10962
  • 出版日期:2013年02月01日
  • 页数:317
  • 定价:¥32.80
  •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文艺学论纲(修订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材)》为大学 文科基础课程的教材,初版二十年来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一直受 到考生的欢迎,也可以供一般文学爱好者阅读。 胡有清专著的《文艺学论纲(修订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级规划教 材)》全书以习见的结构框架展开,努力在平实的叙述中进行严肃的理论探 讨,系统、简明地阐述文学基本原理。全书观念鲜明,叙述清楚,行文简 练,知识准确,在引证、析例等方面也力求同中见异、常中见新。 修订本保持了初版本原有的基奉观点和结构框架,在若干重要观点、 理论资源采用、文学现象分析等方面吸收了近年来文学研究、文学创作和 理论教学的经验和成果,反映7作者新的思考和见解。 与本书配套出版的参考书有《文艺学撷英》、《文艺学研习》和《文 科理论教学论》等。
    文章节选
    绪论 文艺学的对象、体系和方法 文艺学是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本章三节依次介绍文艺学的对象范畴、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为以后各章论述文艺学的基本原理提供框架背景和基本方法。 **节 文艺学的研究对象 一文学和艺术的内涵 “文学”这个词汇虽然很早就在中文里出现,但一般是指文章博学或文献经典。前者如“文学子游子夏”(《论语·先进》),后者如“选豪俊讲文学,,(《汉书·武帝纪》)。倒是和“文学”相对的“文章”(或称文辞、文),指不带学术陛而富于辞章的作品,接近于今天“文学”的意义。 西方语言中相应的词汇,如英文的literature、俄文的Jii4TepaTypa等也与此相似,可以泛指一切用文字书写和印刷的文献。但除此以外,也专指具有艺术性的文学作品。 历史上“文学”这一词汇的含义和今天“文学”的所指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今天使用的艺术、文学的概念是近代人类认识发展的产物,文化分类、艺术分类和文学分类都是现代科学学科发展的结果。可以说,过去是一种泛指,近代以来则是特指。“‘文学’一词的现代意义直到l9世纪才真正出现。”随后,中国受西方影响,用“文学”一词来专指作为艺术一个门类的文学(或称美文学)。鲁迅在《门外文谈》中曾经谈到这一演变过程: ……
    目录
    略谈文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和体系 ——修订本自序 绪论文艺学的对象、体系和方法 **节 文艺学的研究对象 一 文学和艺术的内涵 二 艺术的分类和文学的地位 第二节 文艺学的学科体系 一 文艺学及其构成部门 二 文艺学体系的多样性 第三节 文艺学的研究方法 一 文艺学研究方法的体系构成 二 文艺学研究方法的若干形态 **章 文学本质论 **节 关于文学本质的系统认识 一 历来对文学本质的理论探讨 二 运用系统方法认识文学本质 第二节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一 文学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地位和性质 二 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部门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是以语言为媒介的审美创造 一 文学用语言创造非现实的审美对象 二 文学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非功利的审美观照 第四节 文学的社会作用 一 文学的审美观照作用 二 文学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作用 三 文学产生社会作用的特点 第二章 文学特征论 **节 文学的内容 一 文学的生活内容 二 文学的情感内容 三 文学的认识内容 四文学的审美内容 第二节 文学形象 一 文学形象是文学把握世界的特殊 二 文学形象的特殊形态——意象 三 文学形象的优化形态——典型 四文学形象的意蕴体系——意境 第三节 文学语言 一 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艺术语言 二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 第三章 文学作品论 **节 文学作品的分类 一 文学作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 文学作品分类的历史性和相对性 第二节 叙事类文学 一 叙事类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二 叙事类文学的主要体裁 第三节 抒情类文学 一 抒情类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二 抒情类文学的主要体裁 第四节 表演类文学 一 表演类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二 表演类文学的主要体裁 第四章 文学创作论 **节 文学创作的过程 一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积累 二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构思 三 文学创作中的艺术传达 第二节 文学创作的艺术思维规律 一 艺术思维和形象思维 二 文学创作中形象思维的基本特点 三 艺术思维中的抽象思维 四 艺术思维中的灵感现象 第三节 文学创作的变形规律 一 文学创作中变形的内涵和特点 二 变形中的艺术真实 第四节 文学创作的典型化规律 一 典型化的基本规律 二 性格的丰富性和人物典型化 三 典型环境和人物典型化 第五章 文学创作主体论 **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 一 文学创作的主体 二 文学创作主体的基本修养 第二节 文学风格 一 文学风格的内涵和表现 二 文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 文学风格的一致性和多样性 第三节 文学流派 一 文学流派的内涵和类型 二 文学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三 文学流派的作用 第四节 文学思潮 一 文学思潮的内涵和作用 二 文学思潮的若干形态 第六章 文学鉴赏论 **节 文学鉴赏的生成和过程 一 文学鉴赏的生成 二 文学鉴赏的过程 第二节 文学鉴赏的性质和作用 一 文学鉴赏的性质 二 文学鉴赏的作用 第三节 文学鉴赏的主体 一 文学鉴赏的主体——读者 二 文学鉴赏主体的共鸣现象 三 文学鉴赏主体的误读现象 四 读者层次和文学的雅俗问题 第七章 文学批评论 **节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作用 一 文学批评的性质和内容 二 文学批评的系统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标准 一 文学批评的原则标准 二 文学批评标准的系统性和多样性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主体 一 文学批评家的文化心理结构 二 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第八章 文学发展论 **节 文学的起源 一 研究艺术起源的基本途径 二 关于艺术起源的主要理论 三 文学起源是历史合力作用的结果 第二节 文学发展和社会发展 一 文学发展和社会发展 二 文学发展和物质生产的关系 三 文学发展和其他精神生产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 一 文学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 二 各民族文学的相互影响 后记 修订本后记 修订本二版后记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