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基本上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存在于世界。统一是主流,分裂是支流。在分裂时期,有汉族王朝之间的对立,也有汉族和少数民族王朝之间的对立。在统一时期,中原王朝大多数是汉族地主**建立的,但也有元和清等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而且边疆的少数民族往往也建立过地区性政权,其中有的接受中原王朝的管辖,有的则只同中原王朝保持某种联系而不受管辖。为了更好地说明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貌,反映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历史教学应当正确地叙述和评价这些少数民族的地区性政权和王朝。
首先,古代少数民族建立地区性政权和王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历史现象。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主要地位。这一封建经济条件,决定了秦统一后,一方面是建立了专制主义的**集权的封建**;另一方面则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保留着封建割据的状态。这样,在中原王朝力所不及的某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地区性政权就会继续存在下来。当中原王朝趋于衰落时,内地封建割据势力纷起,边疆少数民族也乘机建立王朝,彼此展开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斗争,这便形成割据分裂的局面。但是,由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已逐渐形成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彼此在生产和生活上都互相依存,统一毕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经过短暂的割据分裂,在人民的斗争和历史潮流的推动下,全国又复归于统一,重建新的中原王朝。有时随着中原王朝的更换,统治民族也发生了更替。
**民族大学历史系主持的“民族历史文化研究书系”是学校“211工程”项目的内容之一。所谓“211工程”是指**在21世纪**办好100所左右的大学,使这些大学不仅成为国内高校的龙头,而且在世界同行中也应有重要的影响。科学研究是办好大学的重要条件之一,这是不言而喻的。
历史系承担的这个书系,正是在我校列入此项工程之后开展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将它视作学校整体建设中的组成部分,因此它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历史系的建设,也关系到学校科研的整体发展。这么说是不是我们有点自言其重了 ?也许不排除这种想法,但更多的是我们从学校和历史系双重角度着眼的。事实也的确如此,因为**民族大学从1951年建校开始,历史系(1956年设置)就成为学校比较有特色学科的组成部分,它在学校发展中以培养**人才和科研见长,并形成自己的特点,即使在今天人文基础学科不太景气的时候,历史系的厚重学术和踏实学风仍旧得以保存。我们希望这种风气持续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民族大学是以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起家并形成特色的,现在我们虽然朝着综合性大学全方位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其长项和特色仍然是学校长久持续的核心内容,历史学、民族学、民族语言文学这些特色学科的地位只能越来越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