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般均衡的“试探过程”
由上述分析可知,任何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不但是它本身价格的函数,也是整个市场体系所有其他商品价格的函数。这里的问题是:能否存在一组均衡价格,按照该均衡价格体系,使整个市场体系所有市场都实现供求均衡?西方经济学称此为“一般均衡存在性问题”。现实市场体系中的价格可能不是均衡价格。如果现实市场价格并非均衡价格,现实的市场体系便不能实现一般均衡。当然交易者可以通过调整使现实的市场价格达到均衡,但这种调整过程可能需要的时间太长,在尚未完成调整之时便可能发生错误的交易,换言之,实际交易可能发生在“错误的”价格水平上。在这种情况下,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体系便很难成立。
为避免这个困难,瓦尔拉斯做出了“拍卖人”假定。瓦尔拉斯给“拍卖人”规定的任务就是寻找并确定使市场实现供求一致的均衡价格。如何寻找并确定均衡价格呢?瓦尔拉斯设计了如下的程序:首先,“拍卖人”随意报出一组价格(喊价),家庭和企业根据这组价格申报自己的需求或供给。如果所有的市场供求均一致,他便将这组价格确定下来,家庭和企业便在这组价格上成交。如果供求不一致,家庭和企业便抽回自己的申报,不必按错误价格交易,“拍卖人”则修正报价,另报一组新价。拍卖人修正报价的原则是:如果价格太高,他将降低价格;如果价格太低,他便提高价格。如果新报出的价格仍然不是均衡价格,他就继续对报价加以修正,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这就是瓦尔拉斯体系达到均衡的“试探过程”。三、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虽然给出了分析多市场联系的基本思路,但其得出的结论并不能令人信服,尤其是对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证明。
在20世纪,一般均衡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大约在40年代,证明一般均衡存在性的数学理论有了长足的进步,集合论、拓扑学等数学方法的应用,特别是不动点定理,为证明存在性奠定了基础。阿罗、德布鲁等人应用这些数学结论在严格的假设条件下给出了一般均衡存在性的**论述。一般均衡论随后的扩展主要基于阿罗和德布鲁建立的框架,将不确定性、时间等因素引入模型之中,分析动态随机的一般均衡。相关内容已经超出了本书的难度范围,这里不予介绍。
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如萨缪尔森、希克斯等,也对一般均衡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萨缪尔森在《经济分析基础》中提出一个虚拟的体系。在该体系中,家庭和企业共同解决静态的*大化(效用*大化和利润*大化)问题,并把价格作为一种参数给定,实现帕累托意义上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均衡。这是一种一般静态均衡,即说明如何因经济中的各种力量的变化而出现非均衡、又如何出现均衡的情形。具体地说,家庭和企业都会面临着既定的价格系列,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使之与所面临的价格协调。但是一般静态均衡分析不能说明在技术参数和偏好参数发生变化情况下的经济行为。为此,萨缪尔森又提出了一个动态价格调整模型。在这个动态模型中,价格的变动率是由同整个市场体系的过剩需求水平相联系的每个个别市场确定的,并且技术参数和偏好参数也被引入均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