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辽王薛丁山在府中闲坐无事,对樊梨花说:“想当年,我们带兵率将,跟西凉打仗十八年。那时候我就有个心愿,想上少华山上降香还愿。回来之后一直未去。现在我看莫如让薛刚替我去走一遭。”樊梨花听了心想:这也好。便把薛刚叫到面前将降香之事对他说明。薛刚听了十分欢喜,说:“好,孩儿我愿意去。”母子话说停当,薛刚辞了母亲去做准备。
薛刚要替父降香还愿,不是三天两天能够回来的。一去就得三两个月。他有许多朋友,都是过去与他习文练武的,现在大都居官任爵。其中有一个朋友,姓马名登。这个马登,是当年马三保之后,与薛刚*为要好。这次薛刚要去少华山,首先告诉给马登。马登和许多朋友前来送行。这些朋友和薛刚从来不轻易分离,听说他降香还愿一走就是几个月,都感到难舍难分。大家送出了京都,通城虎薛刚与大家告辞,就直奔少华山而来。
少华山在潼关以里,长安城外。薛刚风尘仆仆来到少华山,山上早有一位老道听说两辽王薛丁山三儿子通城虎薛刚前来替父降香还愿,就下山远道迎接,从山下一直接到山上,把他安住在自己命名叫“鹤轩”的寝房之中。老道见到薛刚就问:“三爵主,来得正好啊!你还认识我吗?”薛刚看这位老人家年纪在六旬左右,道装打扮,鬓发皆白,真是发如山头雪,鬓似九秋霜。别看年迈,干巴巴的却很精神。薛刚答道:“老人家,我好像是在哪里见过您。”老人笑道:“三爵主,你真是贵人多忘事。”薛刚也笑道:“噢,我想起来了,您不是御书房的先生吗?”老人乐道:“无量佛,哈哈,不错,三爵主好眼力,你真把我想起来了。”这位老人是谁呢?他原是御书房的先生,姓房,名玄龄。
多年来他在御书房教书,专教各府公爷子弟,一辈子不知为朝廷培养出多少人才。为什么来少华山出家呢?因为房玄龄夫人去世,膝下又无子女,孤身一人,年老了不在御书房教书了,就告老还乡。来到少华山上,老人喜爱少华山这壮丽幽静的风景,在这里出了家,当了老道,隐居起来。没曾想到薛刚长大成人,如今已十七岁,能替父降香还愿,爷儿俩在这里相见,真是喜出望外。老人高兴地问:“三爵主,多年不见,你的武艺练得怎么样?我想看一看。”薛刚不好意思地说:“哎呀老师,我只是和我父母学了一点儿武功,一辈子不出阵还是个马驹呀!老先生您虽是御书房的先生,武艺也是很高强的,我练一练,您看我哪儿不对劲,好生指教指教。”房玄龄听了哈哈大笑,知道薛刚好学,便道:“好吧!”就把薛刚领到后花园里,让他练了一套武艺。老人看到薛刚练得真是有功,连连赞叹。薛刚步下使的是一对鞭,马上使的是一条镔铁点儿钢���,马上步下,文武奇才。房玄龄武艺上有些绝招,有意教给通城虎。薛刚也久闻房玄龄的大名,也想向他学学。薛刚说:“我愿拜您为师,跟您学习武艺,您看如何?”房玄龄连声答应,甚是高兴,便把薛刚收为徒弟。薛刚于是吩咐家人:“你回去,告知我的爹娘,就说我在山上跟房老师学习武艺,武艺学好了我才回家,三年学好我三年回去,五年学好我五年回去。”吩咐完了便打发家人下山回京。
薛刚在少华山上和房玄龄起早睡晚,学习武艺。房玄龄把自己所会的绝招全教给了他。
通城虎薛刚长了不少见识,学到了不少本领。
三年的光景一晃而过。因为从小没离开过父母,薛刚这时也有些想家了。老师也知道薛刚的心思。到了日子房玄龄对薛刚说:“薛刚,你应该下山回家看看你父母,你想家,要知道你父母也想你呀!”薛刚说:“是,老师,那么先让我回家看看,等我想您的时候,我再上山来看您。”“好啊,去吧!”薛刚收抬好行装,备好马匹,房玄龄送徒弟下山,爷儿俩难舍难分,洒泪而别。房玄龄回去不提。
单说薛刚,三年的光景,长得挺高,性格也老练了。下得山来,他心想,离家三年,父母兄弟、御书房的朋友一定都很想念自己,他也急着想看到他们。便高高兴兴心急快马地回奔京都。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单说这**,进了西京长安,一看三街六市人似潮涌,铺面商店买卖兴隆,大街上作买作卖的小商小贩也特别多,推车的、担担儿的、卖米的、卖面的、卖卡子的、卖鞋面的、箍漏锅的、卖蒜的……人们并肩擦臂,拥挤不动,非常热闹。
薛刚一看人多,翻身甩镫下马,手挽战马丝缰,往前行走。三年离家,猛然进京,哪儿都觉得新鲜,两只大眼睛东张西望,正往前走着,听得“锐、锐”锣声作响。薛刚心想:这是干什么呢?可能是过官呢。前面铜锣开道,一定有衙役三班。薛刚这时随着人群往街边上靠。哪曾想到锣声还挺远的,禁街的兵丁已经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