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有路网!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
QQ咨询:
有路璐璐: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

  • 作者:台湾三军大学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ISBN:9787508635224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01日
  • 页数:376
  • 定价:¥59.80
  • 猜你也喜欢

    分享领佣金
    手机购买
    城市
    店铺名称
    店主联系方式
    店铺售价
    库存
    店铺得分/总交易量
    发布时间
    操作

    新书比价

    网站名称
    书名
    售价
    优惠
    操作

    图书详情

    内容提要
    《中国历代战争史(第1册):上古-春秋(上)》内容简介:《中国历代战争史》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台湾三军大学编撰的一部以战争为**的中国通史。1955年,台湾三军大学奉蒋介石手令,成立“中国历代战争史编纂委员会”,开始着手编纂工作。16年间,一批实战经验和学养兼具的将校军官捉刀执笔,多位各学科造诣**的教授亲预审校,《中国历代战争史》于1972年面市。后来,台湾各研究机构和多所大学,还包括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胡佛研究所等,纷纷致函索求。为满足广泛的社会需要,该书于1975年开始修订,析为18分册,于1979再版。整个修订工作,由钱穆、王云五、陶希圣、蒋复璁、黄季陆、方豪、屈万里、宋晞等学术名家担任指导委员,成就了这部中国战争史的扛鼎之作。
    《中国历代战争史》全书结构依历史朝代顺序,分为上古至西周、春秋、战国、秦、楚汉战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夏、元、明、清、太平天国十八个时代,上起黄帝败蚩尤之涿鹿之战,下终太平天国天京陷落,前后共四千六百多年,分立十八卷。
    对每一朝代,先是综合论述,包括地理位置、政治情况、社会状况、国防措施、外交与谋略决策、战略
    文章节选
    第五节 晋楚城濮战之导因
    楚国势力之侵入中原,与晋文公之图霸期领导诸侯以捍卫中原,两者政治之冲突,实为城濮大战��基本导因。
    截至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4年,楚国控制中原之形势,与其对齐、晋、秦三国之政略与战略,已如上述,其形势实已相当稳固。不意中原诸侯中之宋国,忽有叛楚通晋之事。原来宋国为殷商微子启之后裔,在周代为宾国而不臣,爵为上公,于诸侯中为*尊。自宋襄公泓战失败病殁后,宋成公迫于形势不得已于周襄王十六年朝楚。楚成王虽待以优厚之礼遇,然宋成公终以中原上国屈事蛮夷为耻辱。宋成公归国后,闻晋文公以秦兵之助入主晋国,次年又兴兵纳周襄王,因忆昔年晋文公流亡过宋时,其父襄公曾待以厚礼,赠乘马二十乘,又以宋大司马公孙固与晋狐偃有旧交,遂于周襄王十八年叛楚以通于晋。
    宋成公之叛楚通晋,实与晋文公以莫大之鼓舞,亦即与楚成王以莫大之打击。时适齐鲁构衅,鲁派臧文仲向楚乞援,楚正派兵援鲁伐齐,乃移一部之兵围宋缗邑(今山东省金乡县)冀其悔悟。无如宋成公毫无反应,楚成王乃于次年冬,自率陈、蔡、郑、许联军伐宋,围攻宋都,讨其叛楚通晋之罪。
    宋国被攻,宋成公即遣大司马公孙固乞援于晋。晋文公正欲挫楚北进之势,又见宋国位于中原心脏地带,若折而降楚,则中原大局将无法挽救;而宋国现正在楚国势力四面包围之中,形势至为危迫。于是先轸建议于晋文公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晋文公遂即采纳其议,决定救宋,于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正月(周历),兴兵渡河而东,遂与楚军演成城濮之战。
    第六节 两军之作战方略与战略行动(参看附图1-16)
    一、晋军之作战方略与行动
    作战方略
    晋军既已决定救宋,但直接救宋,必须途经曹卫之地;而曹卫附楚,将为其后方之患。且战争若在宋境,则离楚近而晋远;反之若伐曹卫,而致楚师于曹卫之地,则离晋近而楚远。二者战略形势之比较,其利害自甚明显。故狐偃说:“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晋文公迅即采取是项方略。
    战略行动
    晋文公既决定先伐曹卫以引诱楚师北上,即于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正月出师,声言伐曹,以讨其昔年过曹时怠慢之罪。晋军伐曹,欲假道于卫,由卫之白马口(今滑县北)渡河。卫人勿许,晋乃由南河(今河南省汲县南)渡河东进。正月十五日戊申,晋军袭取卫之五鹿(今河北省濮阳县南之五鹿),并令郤步扬守之。于是大军东进,集中于卫地敛盂(今河北省濮阳县东之敛盂聚)。敛盂位于卫齐鲁曹四国交界处,为战略要地,并接近齐国,借可与齐国通往来;一面遣使至齐,与修桓公之旧好。二月,齐昭公(孝公于上年六月卒,昭公潘嗣立;昭公,桓公子)来会,晋文公与之盟于敛盂。
    卫成公见晋大军既集中敛盂,直压卫都楚丘(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卫废县址);又见晋齐同盟,声势益张,于是请求加盟。晋文公未之许,卫侯因遣使告急于楚。卫人乃起而逐卫侯,卫侯逃于襄牛(今河南省睢县)。晋遂不劳而得卫国。
    鲁国本与卫国同盟,鲁僖公当晋军侵入卫国之时,遣公子买率师援卫;及见晋军兵力强大,又与齐国联盟,卫成公出亡,乃召公子买还并杀之。一面告于晋国,谓其擅自进兵;一面告于楚国,谓其擅自撤退,以取悦于两方。
    二月,晋中军元帅郤谷卒于敛盂军次,晋文公乃擢升下军佐先轸为中军帅,而以胥臣为下军佐。
    三月,晋大军由敛盂攻入曹国,进围曹都陶丘(今山东省定陶县西南)。三月十二日丙午,陶丘陷,曹共公被擒,于是晋军逼临宋境。
    当晋军进攻卫国曹国时,原欲引诱楚军解宋围北上,但楚军不为所动,且攻宋益急。当宋成公闻晋军已破卫曹,又遣门尹般至晋师再度告急。晋文公在此种情势下,若置宋不顾,则无以报宋襄公昔日相待之惠,而失宋国,且将陷全局形势于不利;若进而救宋攻楚,则与原定诱致楚军于曹卫之野之战略相背,因之犹疑不能决。先轸因建议曰:“执曹伯而分曹卫之田以与宋人。楚急曹卫,其势宜可释宋国。”晋文公遂采纳其议,即执曹伯而分曹卫之田以与宋人,于是诱致楚军北进之战略得以实施。
    二、楚军之作战方略与行动
    作战方略
    楚军为讨宋之叛楚亲晋而兴师。现宋未降而曹卫被伐,楚军欲决定尔后之行动,计有下列三种:
    (一)迅速破宋,以诱致晋军于宋境以行决战。
    (二)进兵曹卫之境击败晋军,以保持楚国在中原之威望。
    (三)暂时退据申息国境,自固以观变。
    楚成王深知晋文公之才能,当其流亡过楚时,彼认为晋文公将来必能有为于晋国,故待以厚礼。至是,楚成王已知晋军侵入卫国,集于敛盂;晋齐结成联盟;又闻卫人驱逐卫成公而降晋;晋军又已移师破曹。楚成王深感晋人用兵迅速,且卫降曹破,中原形势突变,已失去救援之义;又闻秦国将出兵助晋,诚恐申邑商密被侵,后方堪虞,乃决定撤解宋围退兵回楚,避免与晋军冲突。楚成王此种决定,实不失为明智果断之举。惜其后令尹子玉不听楚王之命妄自进兵,卒招致城濮之败。
    战略行动
    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三月,楚成王既已决定撤兵回申(楚邑,今河南省南阳县),乃令子玉撤去宋围,率师回国。又恐子玉性刚,因诰诫子玉说:“无从晋师,《军志》曰,‘允当则归’;又曰,‘知难而退’;又曰,‘有德不可敌’,此三志者,晋之谓矣。”一面又令申叔撤去齐邑谷城之戍,将谷城归还齐国。楚成王随即率其部队回到申邑。楚成王虽回申,但令尹子玉并未撤去宋围。彼又闻晋人已分曹卫之田以与宋人,乃派斗越椒(字伯芬)回申,向楚王请求增军,并许其与晋军作战。楚成王当时匆促回申,原来为顾虑秦军东出武阙以攻其后。但回国后,觉得后方安谧无事,乃以东广西广之部队增援子玉之军。
    三、晋楚之谋略斗争
    晋文公既用先轸之谋,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与宋人。楚子玉亦已得楚成王之增兵,且亦再无避战之命令。于是楚子玉派宛春为使告于晋君曰:“请复卫侯而封曹伯,则楚亦释宋之围。”子玉之意,若晋许其请,则楚可树恩于三国;若不许其请,则三国将怨晋而助楚,诚为一举三得之谋。晋先轸亦已深悉其用意,乃提出一更高之对策。先轸曰:“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贰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晋文公大悦,即采纳其议,拘宛春于卫,而私许曹卫复国;曹卫因之告绝于楚。子玉既愤宛春之被拘,复怒曹卫之告绝,于是决然背弃楚王“无从晋师”之命,而向曹国境内之晋军进兵。
    第七节 城濮会战(参阅附图1-171-18)
    一、两军会战前之运动与部署
    楚军既自宋都向曹境北进,以求与晋军决战,晋文公乃令晋军向后撤退三舍(一舍三十里),盖以报过去晋文流亡过楚时楚成王之厚遇与撤退三舍之诺言。晋军退至城濮(今山东濮县临濮集)而止;楚军则紧紧追随不舍,进逼晋军。四月四日丁卯,楚军进至城濮之南,面对晋军背酅而舍,即依托丘陵为营,居高临下而阵也。
    四月五日戊辰,晋楚两军对峙于城濮。是日楚子玉使斗勃至晋军请战曰:“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子玉名)与寓目焉。”子玉请战之词,满含骄狂之气。晋文公却使栾枝作谦恭之对答,其词曰:“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矣,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相见!”
    晋军兵力与部署晋国除其自有之上中下三军外,尚有秦穆公派遣小子率领来援之秦军。因当时秦晋关系甚为辑睦。晋文公于周襄王十七年秦伐楚之商密时,曾派兵相援,故此次晋军救宋,秦亦派兵来助也。齐昭公自参与敛盂之会盟后,亦遣其大夫国归父、崔夭二人率领齐军来助。当楚子玉之军解宋围而北进时,宋成公以宋围已解,亦率兵来会。因之,城濮会战,晋国方面之总兵力,合晋秦齐宋之军约为八九万人。
    晋军之部署,以其上中下三军作成横阵排列,先轸之中军居中,狐毛之上军在右,栾枝之下军在左,秦齐宋三国之军,配列于晋三军之中,整列阵势于莘墟之北。全军之兵车甲士及驷马,皆披韅(背甲),靷(胸甲),鞅(腹甲),靽(后甲),装配齐全。晋文公登有莘之墟(今山东省曹县西北)以观晋军,见军容壮盛,因此颇具有战胜之信心。遂令伐当地树木,曳于兵车之后,使尘土飞扬,以迷误楚军。
    晋军之作战,是以右军伪作后退,引诱楚军深入,而以中军左军夹击之。
    楚军兵力与部署楚军之部署亦列成横阵,子玉以其中军及若敖之卒居中;斗宜申(子西)率息邑军及陈蔡之师居右;斗勃(子上)率申邑军及郑许之军居左。将东广西广部队分配于左右两军。总兵力约十一万人。
    楚军之作战,是以三军并列,齐头向晋军作正面之进攻。
    二、会战之经过
    周襄王二十年,晋文公四年,楚成王四十年,四月六日己巳,晋楚两军皆已完成作战部署。当两军接触之时,晋军之左翼下军胥臣部,以虎皮蒙在马上,首先冲击楚军右翼之陈蔡军,陈蔡军惊骇而溃。同时栾枝之部,以多数车辆曳树枝而驰,因之尘土大起。时适冬末春初之东北风,猛烈吹向楚军,楚军因而目视不清,故楚右军亦溃。晋军右翼之上军狐毛部,设两面大将旗,当与楚军接触时,佯向后退以诱敌。楚子玉以为晋大将所在之晋右军败退,即纵其左翼军追击之,以为将晋大将之军击败,即可以取胜。故对陈蔡军及右翼军之溃败,初并不以为意。但当其左翼军追击晋右军而前进时,右侧翼已暴露于晋中军之下。于是先轸郤溱以中军横击之;同时狐毛之上军,亦回军反击。楚左军在晋中上军夹击之下,遂不能支而亦溃败。楚子玉此时,见其左右两军均已溃退,遂急令中军停止前进,得以不败。子玉乃收集败残之兵,向西南撤退。晋军随即起而追击,直追至楚军后方屯粮之地,因利用楚之粮食及营舍休兵三日,然后毁其营舍,于四月十日还师。
    当楚军涉睢水(今惠济河上游),经空桑(今河南省杞县),将抵达楚境之连谷(今河南省临颖县西南)时,楚成王得悉楚军败溃,因怒子玉之丧师辱国,乃使人责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父老何?”其意谓申息之子弟,均战死战场,其将何面目见其父老耶?子玉因愤而自杀于连谷。楚成王遂以吕臣继子玉为令尹。
    当晋军既已战胜之后,晋文公犹有不豫之色;及闻子玉死,乃转忧为喜曰:“今后将不再为晋国之患矣!”盖虑其积恨报复也。
    第八节 城濮战后晋军之行动(参看附图1-15)
    一、威郑与朝王
    晋文公以郑国位于中原之**,关系将来霸业之发展至为重要。而郑文公过去在齐桓时代,常依违于齐楚之间;及齐桓死后,郑文倒向楚国,使楚国势力迅速进入中原;城濮之战,竟派兵加入楚军,与晋为敌。又晋文公前在流亡过郑时,曾受其侮慢。兹晋军已战胜楚军,且已邻近郑境,遂移师问罪,且乘机控制郑国。时适郑文公派其大夫子人九(人名)来晋军请罪,晋军遂入郑境。五月一日甲午,晋文公及大军达于衡雍(今河南省原武县,当时黄河在原武县北方),郑文公亲自来晋军致犒,并以谢罪。五月十三日丙午,晋文公及郑文公盟于衡雍。
    周襄王闻知晋军击败楚军,自不胜欣喜。盖周室凌夷已久,赖有姬姓诸侯击败楚国,得以重振周威。且晋文公昔年曾有勤王讨逆之功,因之准备亲往军前慰劳,借以奖励晋侯屏藩王室,不失先王封建宗亲之美意,一面更可提高王室之地位;襄王因遣王子虎告知晋侯。此时晋大军正向衡雍前进,因之与王子虎相遇于途。
    晋文既知襄王要亲来劳军,乃令筑王宫于践土(今河南广武县之荥泽城),以便朝觐。
    五月十四日丁未,襄王莅止。晋文率宋、齐、鲁、郑、蔡、卫(武叔)、莒诸侯朝觐襄王,并告捷献俘,有甲冑之马及兵车百乘,步卒千人。陈侯后至,参与践土之会。
    五月十六日己酋,襄王宴享晋侯,用昔年平王享晋侯仇之礼,令晋侯侑(与天子共席饮酒)。襄王劳之曰:“自伯舅(齐桓公)即世,荆楚复强,凭陵中夏,得叔父仗义翦伐以尊王室,自文武以下皆赖叔父之休,岂惟朕躬。”
    襄王命尹氏、王子虎、内史叔兴父,以策命晋侯为侯伯,即为诸侯之长,曰:“王请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晋文公辞谢再三而后受命,曰:“重耳敢再拜稽首,奉扬天子之丕显休命。”受策命而出。在此期中,晋文公出入觐见襄王凡三次。襄王更赐赠晋文公之礼品如下:
    大辂之服——祭祀用之车马服饰。
    戎辂之服——军事用之车马服饰。
    ……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出版说明
    **卷上古至西周时代
    **章 中华民族之起源与发展
    引言
    **节 中国旧石器时代之文化遗迹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遗迹与三宗族集团之接触
    第三节 中原三宗族集团之发展与同化
    第四节 中国境内诸宗族各时期之发展与同化
    第二章 夏族集团对黎苗之战争
    **节 黄帝与蚩尤涿鹿之战
    第二节 尧舜禹征苗之战
    第三章 尧舜禹之平治水患与夏代之纷乱
    **节 尧舜禹之平治水患
    第二节 夏夷纷争与后羿之颠覆夏朝
    第三节 少康复国与夏祚中兴
    第四节 申论
    第四章 商代战争史
    **节 商代开国前之一般形势
    第二节 商代之兴起
    第三节 夏商鸣条之战
    第四节 商代垂统及远征
    第五节 夏夷之同化与商代文化之发展
    第五章 西周时代战争史
    **节 殷周一般形势
    第二节 西周开国前之概况
    第三节 武王伐纣
    第四节 周公及成王之东征
    第五节 周代之建国规模
    第六节 宣王中兴与西周之覆亡
    第七节 申论
    第二卷春秋(上)
    **章 春秋时代全般形势
    **节 时代形成之导因
    第二节 春秋全时代之概貌
    第三节 与军事政治有关之春秋时代学术
    第四节 春秋时代之政治与外交
    第五节 春秋时代之兵制与战争之型态
    第二章 中原与戎狄荆楚之斗争一——齐桓公之霸业
    **节 齐桓公图强前之一般形势
    第二节 齐桓公与管仲
    第三节 内政上之图强
    第四节 齐桓公霸业之展开
    第五节 齐国霸业之衰落
    第六节 申论
    第三章 中原与荆楚之斗争二——宋楚泓之战
    **节 战前一般形势及战争之导因
    第二节 宋国概况及宋襄公之图霸方略
    第三节 楚国概况与楚成王之图强方略
    第四节 宋楚战争之经过
    第五节 泓战后之中原形势
    第六节 申论
    第四章 中原与荆楚之斗争三——晋楚城濮之战
    **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晋文流亡与归国
    第三节 晋楚两国之政治与军事
    第四节 晋楚两国争霸中原之方略
    第五节 晋楚城濮战之导因
    第六节 两军之作战方略与战略行动
    第七节 城濮会战
    第八节 城濮战后晋军之行动
    第九�� 城濮战后之政局
    第十节 申论
    第五章 中原与荆楚斗争期间——晋秦殽函之战
    **节 战前一般形势与殽函战之导因
    第二节 晋秦两国争霸方略
    第三节 战场之地理形势
    第四节 秦晋两军作战经过
    第五节 战后之局势
    第六节 申论
    第六章 中原与荆楚之斗争四——晋楚邲之战
    **节 战前一般形势与邲战之导因
    第二节 晋楚两国之政治情況
    第三节 邲战前晋楚之作战方略与战场地形
    第四节 作战经过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
    第六节 申论
    第七章 晋国霸业复兴与晋齐鞍之战
    **节 晋景公图霸前之形势
    第二节 晋景公图霸方略
    第三节 晋景公霸业之展开
    第四节 晋齐鞍战前之一般形势
    第五节 战场之地理形势
    第六节 作战经过
    第七节 战后之政局
    第八节 申论
    第八章 晋国霸业与晋秦麻隧之战
    **节 战前一般形势
    第二节 麻隧之战之导因
    第三节 战场之地理形势
    第四节 作战经过
    第五节 申论
    第九章 中原与荆楚之斗争五——晋楚鄢陵之战
    **节 战前之一般形势与战争之导因
    第二节 晋楚两军之编组与行动
    第三节 战场之地理形势
    第四节 作战经过
    第五节 战后之政局
    第六节 申论
    第十章 中原与荆楚之斗争六——晋悼公之霸业
    **节 晋悼公即位之经过
    第二节 晋悼公整饬内政与军事
    第三节 晋楚争霸方略
    第四节 战略地理形势
    第五节 晋悼公霸业之**阶段——保宋服郑转变全般战略形势
    第六节 晋悼公霸业之第二阶段——和戎连吴以固霸权
    第七节 晋悼公霸业之第三阶段——“三分四军”对郑之争夺战
    第八节 战后政局
    第九节 申论
    第十一章 中原与荆楚斗争期间晋齐内讧之战
    **节 晋伐齐平阴之战
    第二节 楚救齐伐郑之战
    第三节 齐袭晋太行之战
    第四节 申论
    第十二章 向戌弭兵之会
    **节 弭兵会前之形势
    第二节 弭兵之会
    第三节 弭兵会盟后之形势
    第四节 弭兵会对于以后政治之影响
    编辑推荐语
    《中国历代战争史》由蒋介石亲自下令编撰并题写书名,蒋纬国主持修订,钱穆、王云五、陶希圣等史学大家倾力襄助,一部**权威的中国古代战争通史,两岸军方分发军中将校阅读的**读本,16年编纂,5年修订,18巨册,500万言,800幅地图,中国现代史上**军事专家和史学名家的集大成之作!
    军方专家,俱久历战火、将校之选,史家当中,钱穆、王云五、姚从吾、黎东方、陶希圣、蒋复璁、陈致平等名家悉数效力。囊括全台湾史家、军事**专家。阵容之强,盛况**。
    18巨册,500万言,再现中国历史4600年当中500余会战全景。
    历经4个版本,见证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风云。
    一部以战争为**的中国通史,一次对中国冷兵器时代的盛大回眸与全面检讨。
    一部沟通历代典籍、****的中国军事史鸿篇巨制。
    一部中国两岸军方都大量分发军中将校、用以提高官兵军事素养的恢宏之作。
    一部继承中国战略思想,可用以指导军界、政界、商界精英的奇书。
    一部抹平普通读者、各界精英阅读习惯差异的作品。
    一部每一页都是中国前人智慧总结的书。
    台湾陆军上将蒋纬国,三军大学校长、陆军上将徐培根,亲笔作序。
    中信出版社2013年重磅巨作。
    将星荟萃,史家云集,强大的作者阵容。

    与描述相符

    100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海外